故宫藏《海错图》
在乾隆皇帝最重要的居所——重华宫里,摆着一部他最喜欢的画册,名叫《海错图》。
这部书,是当年乾隆(左)的爸爸雍正(右)身边最贴心的太监苏培盛(中),从民间找来进献给雍正的。
乾隆继位后,非常看重这套书。他先是要求把这套画册重新修补、装裱,放在自己的居室里。
意大利人郎士宁为乾隆皇帝所画的戎装图
闲来无事的时候,他总爱翻翻它:“朕戎马半生,这部书满足了朕对于大海的想象!”
若干年后,乾隆又把《海错图》收录在自己组织编纂的《石渠宝笈续编》中,《石渠宝笈》及其《续编》是收录清代皇室书画珍品的大全。
现在,这本乾隆皇帝最爱的枕边书,被故宫出版社重新包装出版,并在一条生活馆特惠销售。
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让乾隆皇帝如此爱不释手?
首先,解释一下书名。
“海错”,是中国古代对种类繁多的海产品的统称。“错”,意思是杂,不止一种。
所以,《海错图》就是一本是描绘各类海洋生物的图谱。书里面是这样的:
印鱼
环鱼
黄昏鲨
比目鱼
柔鱼
鳓(lè)鱼
螭(chī)虎鱼
鸡母魟(hóng)
魟的腹面
啊呀,人家正在生宝宝,害羞啦。
蟳(xún)虎鱼
不好意思有点忙。梭子蟹,看招!
人鱼
我真的是那个美人鱼啊,你不认识我了?
怪不得乾隆爷会把它作为枕边书,画风好治愈有没有!
《海错图》里,一共收集了371种生物,其中有海洋动物,也有海滨植物。这些海洋生物有些真实而丑萌,有些则充满了想象力。
其实,《海错图》出自明末清初一个叫聂璜的民间画家之手。
聂璜本是杭州人,因为喜欢水生物,他先是从老家来到今天的台州、温州一带,后来干脆云游四海,把河北、天津、云南、广西、福建、浙江、湖北、江苏、河南等有河有海的地方都逛了个遍。
无论是看到的,还是听说的生物,他都会把它画下来,并翻阅群书进行考证。还会询问当地渔民,来验证古书中记载的真伪。
海獭
因为聂璜听说我长得像狗
鼍(tuó)
他其实想画的是扬子鳄……
井鱼
专家考证我其实是江豚,但我的确会喷水
最后,聂璜把自己听到看到的各种鱼、蟹、贝类都整理、作画,并根据各自的体量大小排序,集成《海错图》一书。
画面笔触细腻,编排匠心独具。而且,在没有相机的年代,聂璜画的那些他亲眼所见的水生物,都还是很靠谱的。
此外,他还对每一种生物、物产作了考证和描述,连烹饪的方法都一一记录,是谓图文并茂。
挑灯夜读,让人有种置身神妙深海世界的感动,和肚子咕咕叫的饥饿感……
《海错图》原有4册,目前出版的《清宫海错图》,包含了藏在北京故宫的前3册。第4册因为藏在台北故宫,故没有收录。
去掉函套的《清宫海错图》与Iphone 7的大小对比
现代版《清宫海错图》采用方形的大开本,边长近30厘米。明黄色的外观,皇家范儿十足。
内文300余面,书厚3.5厘米,拿在手里沉甸甸的。
书脊用布包边,美观耐用、适合典藏。
内页还原印刷了当时的图谱的全部内容,图像和说明文字的排布被精心设计,大气好看。
随手展示几张内页:
海豚
鳄鱼
海马
鲎(hòu)
需要说明的是,每一册的前面,都配有专家对画面中文字的整理标点版,方便查阅。
正文之前有中国科学院的专家对《海错图》中涉及物种的考证,书末则附有每个物种的古今名称、英文名和拉丁学名,以及相关释读。
据专家论证:《海错图》前3册共记录了236种生物和传说动物。目前可考证的有193种,可供人类食用的有111种。
比如下面这些:
淡菜
石首鱼(大黄鱼)
蛏子
带鱼
如此一本既可以镇书架、珍藏传家,
还可以治愈心灵、欣赏美物,
甚至是了解海洋八卦、指导烹饪的皇家藏书,
你怎能错过?
除了《清宫海错图》之外,还有3部“故宫经典”也在一条有售哦,分别是:《清宫鹁鸽谱》《清宫鸟谱》《清宫兽谱》。
这本《清宫兽谱》,也是由乾隆策划的
点击封面查看详情
《清宫兽谱》
这部清代皇家版的动物图志,由乾隆皇帝亲自策划,从1750年开始到1761年完成,耗时整整11年。
《清宫兽谱》中的画,真实反映了当时宫廷画家的绘画功力,展示了中国画的传统写实风格,也融入了西洋绘画的光影技巧,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还有这套墨谱,也值得珍藏传家
点击封面查看详情
《文房珍笈·明刊墨谱双璧》珍藏版
这是《方氏墨谱》和《程氏墨苑》两套墨谱的合集,由专业权威的上海书画出版社推出。选用国家图书馆特藏明万历年初刻本,其中彩色本《程氏墨苑》为绝世珍品。古法线装、原色印刷,原汁原味。
另附赠两块限量定制的上等墨条,可以传家!
▼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清宫海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