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越来越不值钱;
钱,正在变成一张纸;
钱,在新时期要如何保值?
这是一个时代命题,也是中产阶级们最迫切的需求,给钱一个好的出路,太重要了!
一、“焦虑”不足以形容中产!
中产阶级,他们是中国全新的一代,或名校毕业或海归,在外资、新兴技术、金融行业等做着光鲜体面的工作,拿着过万的月薪。
表面上,用“天之骄子”来形容也不为过。事实上,这个群体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据《2017新中产报告》显示,中国新中产阶级一族陷入了“温饱有余,大富未满”的尴尬之中,甚至部分中产陷入“隐形贫困人口”。
而且,2013年之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出现滑坡式的下跌,相比起2000年-2007年的双位数增长,遍地黄金的时期,一去不复返。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QllWcmWvPQeBfmINbQlLjVTLX5a7eg1xWqx53uBtmX6GicL9bIVs8tYtpCCRyrm33rSKzBeX5uYym9YvibYhJibZQ/640?wx_fmt=png)
中国大部分中产家庭的增长,都只能维持低速、跑输通胀。
另外,《报告》数据显示,82.4%的家庭会拿出30%以上的家庭收入用于投资或储蓄。然而,他们并非专业投资人士,仅4.3%的新中产对于投资非常了解。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QllWcmWvPQeBfmINbQlLjVTLX5a7eg1xaURDBMhgAajpia8iaQDxf4HbWrbtAaWpWD7lp941bzmVHFsNDibEiaQkeQ/640?wx_fmt=jpeg)
一边是财富增长乏力下对投资的渴望,一边是单薄的理财知识,想投资怕风险,不投资看不到未来。
不仅是每天下班时仰望天空的焦虑感,更是来自于无法解决焦虑背后的无力感。
就连最后一根黄金稻草——房地产,中国最大确定性的投资机会,也要变天了。
二、楼市之后,谁是“领军人”?
过去20年里,房地产作为最好投资品的时代正在慢慢结束。
经历了2016年一二线城市,2017年三四线的阶梯式上涨之后,居民住房需求基本释放,市场供求关系达到平衡。
如果观察2018年全国楼市的走势,已经失去了旧日暴富的光彩,逐渐衰竭。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QllWcmWvPQeBfmINbQlLjVTLX5a7eg1xY8w5sjuiciciccVrHz7by9lftiaNsqR5CPCTkFeCSIywXrVNtZgSZZF3Iw/0?wx_fmt=jpeg)
特别是在新金融周期下,中国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货币政策:不超发、去杠杆。
十九大报告定调“房子是住的,不是炒的”,核心目的就是减弱房地产的金融属性,回归商品属性,这个过程必然造成房产增长大大减弱。
另一厢,股票作为中国第二大投资渠道。早在年初,“1500万分析师”任泽平喊话:2018年炒股,2019年买房。
顶级分析师看多股市并不无道理,更多是基于顶层需求的考虑,当前可以清晰地看到两点:
第一,长期需求,巨大的养老金缺口。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成为中国头上悬着的一把尖刀,同时,养老金不足无需争论。
养老金的出路,单单靠后来者“填坑”,远水救不了近火。
往西方国家看,尤其是成功推行401K计划的美国,股市大大解决了政府财政压力。回到当下,为什么高层坚决动刀,因为A股太重要了!
第二,核心需求,引导全球资金参与中国,A股就是大大的入口。随着国力增强,全球即将进入G2格局,那么,资金流入必然代表着站队哪一方的经济,以及对经济实力的认可。
MSCI、独角兽、沪深港通等等,都是“打扫干净屋子”,迎接全球资金。
因此,在房地产减速的背景下,A股作为中国政府最迫切的金融工具,慢牛是顶层设计蓝图最急迫看到的,同时,也是中产阶层当下必须注意到的现象。
三、A股如何投资?高质量!
未来A股的慢牛,只要抓住一个关键词就可以“财富增值”:高质量。
自十九大的定调,无论是做实业,还是做投资,未来10年都必须认真思考这三个字。股市也是一样。
“高质量”的标准,我们不妨可以参考“股神”巴菲特,在美国崛起时选股的3大标准: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QllWcmWvPQeBfmINbQlLjVTLX5a7eg1xSzIHibtX8ZpNFiav1Epx2vQzdqKCZXASQiatbQPjEb6aG37IzyczCeCeg/640?wx_fmt=jpeg)
第一,巴菲特选股最看重的指标:ROE,净资产收益率。
当时在1988年投资13亿美元买可乐之前,老巴分析了可乐公司整整10年的ROE变化,平均水平超过20%!仅凭一只股票,巴菲特10年赚了12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