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新闻周刊
这里是《中国新闻周刊》掌门周刊君,有聊、有趣、有料,每天真诚推送犀利观点+深度报道+暖心好文+有趣视频。欢迎勾搭,和100万小伙伴一起玩耍!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TikTok停止在美服务 ·  2 天前  
人民日报  ·  【夜读】一个人的底气,藏在读过的书里 ·  3 天前  
中国新闻周刊  ·  曾经的顶流,你不知道的另一面 ·  3 天前  
央视新闻  ·  世界各地蛇年生肖邮票“上新” ... ·  3 天前  
江南晚报  ·  董明珠被停职审查?格力回应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新闻周刊

这个天才医生死前写的这本书,每一个活着的人读完都震撼了

中国新闻周刊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4-08 15:54

正文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

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谷声熊(id:gushengxiong666)


很久没有讲故事了。


之前后台有个医生朋友问:“很烦,读不下专业书怎么办”。熊爷半开玩笑地答:“该害怕的是我们吧~”


“拯救一个医生的灵魂,等于拯救无数条生命。”事后想想,熊爷还是决定严肃对待这件事。


故事的主角,是美国的一个天才医生:保罗·卡拉尼什。而他也是2016年全球最受瞩目的作家之一。他的书,获得了几乎能够获得的所有赞誉,震撼了全世界无数的读者。


“这本书令人敬畏且震撼人心,每个活着的人都应该一读。”《当呼吸化为空气》,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本书,也是最后一本书。




2015年3月,37岁的保罗刚刚登上人生的巅峰,便因为癌症离开人世。被誉为“斯坦福大学天才医生”的他,拥有美国耶鲁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当时他即将取得斯坦福医学院外科教授的职位,并准备主持自己的研究室。


他是大众眼中的人生赢家,也是 “美国神经外科医生协会最高奖”的获得者。然而这个上帝的宠儿,却遭遇了突然的不幸。据统计,全世界只有万分之零点一二的人,会在这个年纪患上肺癌。


这个一辈子都在与死神战斗的男人,却在人生最好的时候倒在了死神面前。这个时候,他事业顺利,夫妻恩爱,甚至他们正计划要一个宝宝。


“医生马上就到了。”保罗在书中说,他想象的未来,就要实现的未来,那么多年奋斗即将迎来的人生巅峰,都随着这句话消失了。


他和病魔战斗了两年,在最后几个月,他只能靠读书写作来对抗生命的无情。因为才华横溢的他,同时取得过美国斯坦福大学英语文学学位、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史与哲学研究硕士学位。




“在生命的最后一年,保罗笔耕不辍,完成此书成为他活着的目的......常常午夜时分文思如泉涌……在肿瘤医生的候诊室也不忘写个几段……因为化疗,他的指尖出现了龟裂现象,很痛。”保罗的妻子露西,在书的后记里痛苦回忆着。


保罗最大的遗愿,就是“请一定要出版这本书。”因为这本书,是天才医生和将死病患双重身份的他,对生活、人性、生死、医疗最深沉思索,他希望“如果生命只剩下最后的火焰,我也会用来照亮你眼前的路。”


如果保罗还在世,一定会感到欣慰,因为他的愿望不仅实现了,而且,他的这本书出版后,改变了无数人的人生,影响了世界。


《当呼吸化为空气》英文版出版不到一年就畅销近100万册;登顶《纽约时报》非虚构类榜单榜首,在美国亚马逊畅销总榜位列第一,五星好评;出版后授权英、美、法、德、瑞典、希腊、印度、日本等40个国家和地区,无数人为之动容。


“这本书令人心碎,亦极致美好。英年早逝的卡拉尼什的这部回忆录告诉我们,关于如何生存,死亡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告别》的作者阿图·葛文德说。


去年底这本书正式在中国上市,豆瓣8.9分。


如果说此生有什么必读的书,对熊爷来说,这绝对是其中一本。

 

“懂那么多道理,为什么还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你的一生,还没有过完。”


所以,就让我们在这个过完一生的故事里,看到生命最心碎和美好的领悟。


 “我不想死”

 

“肺上布满了数不清的肿瘤……这是癌症,而且已经扩散得很厉害了……我已经看过几十套这样的片子......但眼前这套片子不同:患者是我自己。”

 

“我不想死。”病房里,保罗和妻子相拥流泪。此时此刻,他剥去了所有身份,变成了一个将死的凡人。


这个病房,对保罗来说,实在是太熟悉了。


“正是在这间病房里,我祝贺病人痊愈,见证他们回归正常生活的幸福;正是在这间病房里,我宣布病人死亡……我还曾经渴望过,可以躺在这床上好好睡一觉。现在我就躺在这床上,很清醒。”




谁都不会想到,死神会突然造访这样一个光芒万丈的人,在他最好的年纪。是啊,换作是任何人,都不会舍得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候,与这个世界告别。


“三十六岁就得肺癌的概率只有0.0012%。”此刻,保罗的专业度却变成对自己最大的残酷。


然而,他没有时间问:“为什么是我”。他给自己的答案甚至是:“为什么不是我?”


“我对死亡已经做足了准备。我甚至自我感觉良好,完全接受现实,有种万事俱备的笃定感。”这甚至可以说是他作为一个杰出医生的职业素养。见过那么多死亡,比起别人,他对死神更亲近、更熟悉,也更麻木。


于是,他逼自己拿出作为专业医生的沉稳,有条不紊地了解相关医疗服务、并发症和治疗方法。


他不忍去想妻子“既无丈夫又无孩子陪伴的样子”,于是和妻子共同决定,去做试管胚胎的培育。




可是,在短暂的“笃定”之后,他开始陷入困惑迷茫:他不懂自己到底还能活多久,是几天,几个月,还是几年?


“看得出来,在护士眼里,我不是病人,是个‘问题’,需要尽快解决,在任务栏前面的方框里画个勾。”比起一般的病患,曾作为天才医生的他,更加痛苦,他恨自己的无能,他恨自己的脆弱,他甚至开始感受到“医生的无情”,并反思自己的医生生涯。


在灵魂面前,科学有时显得那么苍白;在死亡面前,人才会开始认真考虑生的意义。


离死越近,原来时间会过得越慢。因为最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失去希望的等待。“不会很快就死去”这件事,愈加让他萎靡不振。

 

从来不为人生迷茫的他,此刻最困惑的竟是:“我这当下,到底该怎么活啊?”


而其实,这个问题,从人出生的第一天,就存在。


“这当下到底该怎么活?”


“在那段难熬的时光,是文学让我重获新生……当时的我在疼痛中醒来,又要面对毫无意义的一天……我下了床,向前一步,一遍遍重复着完整的句子:我无法前行。我仍将前行。”


这句话来自《等待戈多》的作者塞缪尔·贝克特:I can’t go on, I’ll go on.


浓缩的生命也是生命,人生的意义从未改变。


那天早上,保罗做了一个决定,他要逼迫自己,回归手术室。


“道德义务是有重量的,有重量的东西就有引力,所以道德责任的引力又将我拉回手术室……我会把死神当作一个威风凛凛、不时造访的贵客,但心里要清楚,即使我是个将死之人,我仍然活着,直到真正死去的那一刻。”


作为一个躺在床上的病患,在死神面前,他如众人般渺小;当他拿起外科手术刀,穿上熟悉的蓝色衣服,在死神面前,他如神般伟大。


“人当生如蚁而美如神。”因为,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死,却可以决定自己生时的每一刻。




他真的回到了手术台前。一开始,因为体力和疾病的关系,他会出现视力模糊、晕厥等状况,甚至无法独立完成一个手术。那时的他,出现了“菜鸟才会出的问题”。


然而,“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似乎越来越平稳顺畅了…我的力量继续回升,操作手术的流畅性与技巧也渐渐重回巅峰…一个月后,我几乎是全负荷地在做手术了。”


查出癌症的第九个月,保罗仍然是一副拼命三郎的状态,几乎天天做手术到深夜、甚至到凌晨,不为什么,只为“再坚持几个月,就可以结束这种马不停蹄的工作状态,顺利从住院医生毕业,安心做个相比之下更平静、更轻松的教授。”


是啊,死亡近在迟尺,他心中仍然有梦。


毕业后,他就已经站在神经外科的顶端;而他的梦想,则是问鼎神经系统科学的高峰。所以,纵使疲惫不堪,也要飞到斯坦福去面试医学院外科教授职位:“数百万美元的资金供我开设神经系统科学实验室…高薪、美景、田园牧歌般的城市、完美的老板”。


然而,癌症就如同螃蟹的大钳子,紧紧地夹住他,阻止他前进。更让人灰心失望的是,要管理一个实验室,至少需要有二十年的计划,“我所剩的筹码不多,不想押在实验室里了。”




“他努力努力再努力,就是要保障我的未来,不遗余力地确保我能继续好好生活,不用担心财务问题。”保罗的妻子露西在后记中写道。


天赋与能力,是保罗曾经内心最大的骄傲。但每一个人都会老去,身体衰老,甚至有人会因为意外而失去这些。这个时候,人就开始沉沦,抱怨,甚至放弃人生。


但保罗没有,因为他发现,生而为人最大的骄傲,并不来源一个人拥有什么,而是取决于一个人去做什么。


被病魔折磨的他,不再因为自己的失去而抱怨;因为他骄傲着,用尽自己生命最后的一切,为心爱妻子的未来生活而奋斗。


这份生的愉悦,也为他生命仅存时间里,可以救助的每一个病人。


“你曾让一个将死之人的余生,

充满了欢乐”


“皮肤完美地缝合,没有拉扯褶皱,仿佛这台手术从未发生过。很好,这样很好。”保罗亲自操刀的最后一场外科手术,完成得颇具仪式感。


护士们欢欣鼓舞,这对于她们来说,是一天圆满的句号;而对于保罗来说,则是七年的住院医生生涯的终止。


“我播放了巴萨诺瓦风格的经典专辑《不老的传说》,萨克斯柔和又铿锵的演奏响彻整个手术室。”他从医生,变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病人。药物已经无法控制病情,他必须接受化疗。


保罗的病情,就这样一天天地恶化下去。化疗的副作用,让他开始不断呕吐出绿色的胆汁;他身体剧痛、脱水,意识飘忽不定,时不时就需要被抢救。




而化疗结束后的某一天,伊丽莎白·阿卡迪亚出生了。那是保罗和他妻子露西的孩子,一个让整个家又重燃希望的孩子,一个即将失去她父亲的孩子。

 

“她与我,只有短暂的交集。也许,我只有一件事想告诉她:你一定不要忘了,你曾经让一个将死之人的余生充满了欢乐。在你到来之前的岁月,我对这种欢乐一无所知。我不奢求这样的欢乐永无止境,只觉得平和喜乐,心满意足。此时此刻的当下,这是我生命中最重大的事。”




死亡与新生,保罗的最后几个月时间,涵盖了生命的一切。


原来这个世界,真的有比自己生命更加值得珍惜的美好。


“我准备好了”


在生命的最后一程,保罗放弃了通过呼吸辅助设备维持生命,而选择腾出双手,拿下面罩,至少能够多抱抱自己的孩子。


“我准备好了。”保罗的声音轻柔而坚定。


“2015年3月9日,星期一,保罗在病床上去世。家人都陪在他身边。离病房不到两百米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女儿卡迪呱呱坠地的产房。”保罗的妻子露西,为这本未完成的书,写下了最后的结局。


保罗被安放进一个柳木棺椁,葬在圣克鲁斯山上一片田野的边缘,可以俯瞰太平洋和海岸线。

 

“一个和暖的周末,我们在山下一个沙滩上,把卡迪胖乎乎的小脚浸入咸咸的海水中。”这是属于这对父女之间独有的交流方式。


“我最害怕的事,就是离开你。”

“我爱你。”

“等我过世之后,再婚吧。”

“我余生的每一天都想和你待在这里。”

……


呼吸和字句化为空气,消散在太平洋咸咸的海风中。




这是一个英年早逝的天才医生的故事。《星期日泰晤士报》说:“每一个医生都应该读这本书。”


周二的时候,后台用户“尔尔”,传来研究生复试通过的好消息:“以后努力成长为一名医生啦!医生之路,任重道远!”


这个故事也送给你,加油!


熊爷希望天底下每一个医生都能看到这个故事、读完这本书。因为,你们的工作拯救不只是生物的生命,而是一个人的灵魂。


“如果觉得活得轻飘飘,没有什么意义,那么这本书会像一个镇纸,令我们想起生命的重量。”




最后

也希望活着的每一个我们

都能珍惜当下


让自己每一天都快乐

勇敢去寻找自己想要的人生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

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谷声熊,江湖人称“熊爷”。熊爷的假面下是一群热爱生活的人,读书,是我们勇敢面对这个世界的方式。如果你也是这样的人,请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阅读 | 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有一天会死,但只有他们才把这当真

点击图片阅读 | 你在一线城市赚的那点钱,吃不起三线城市的宵夜

点击图片阅读 |为什么人人都爱达康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