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天前,《塔洛》上映。
隔壁鱼叔第一时间就推荐了这部
藏人执导的藏语电影。
少数民族、黑白画面、没有明星…
这已经注定本片不会受市场待见。
一上映只有
0 .1%
的排片,到第四天基本就已经不见踪影。
与
低排片
相反的是它的
高口碑
。
豆瓣
7.8
。
入围
威尼斯电影节
地平线单元,拿到了第52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的提名。
导演
万玛才旦
,也获得了金马奖最佳导演的提名。
电影根据万玛才旦的短篇小说改编而成。
塔洛是一个单纯的牧羊人。
日常生活在山上,屋子距离电线杠一步之遥,仍用油灯照明。
漫漫长夜里,他会抱着收音机听拉伊情歌。
因为一直留着一个小辫子,所以别人都叫他“小辫子”。
以至于他对于自己的真名塔洛,感到陌生。
塔洛的人生转折,从下山办身份证开始。
目测
40+
的藏族男人,从小是个孤儿,从未有过身份证。
导演应该想借办身份这件事,试图揭示塔洛想逃离自我身份认知这个困境。
塔洛这个名字的藏语意思就是
“逃脱者”
。
他给派出所所长背诵《毛泽东语录》,一字不差。
所长佩服塔洛的记忆力,逐渐接近塔洛密切时,两人只隔着一个暖炉;
但二人对办身份证产生分歧时,又走回原来的位置,这是一次很细微的场面调度。
由于没有照片,所长叫他去县城的照相馆照相。
拍照和办身份证一样,都隐喻了自我身份的认知。
摄影师用言语和眼神,“指挥”塔洛摘掉帽子、脱掉背包、去掉护身符…
一层层丢掉牧羊人的标志。
背景图从天安门换到纽约街景,
也让塔洛对“生活在远方”有了愿景。
但和办身份证的不顺利一样,摄影师嫌弃他头发太脏乱,让他去对面的发廊洗个头。
这让他遇到了
洗发女杨措
。
当杨措知道塔洛的羊有几百只,换算成人民币有
十六万
的时候,便有意接近他。
洗头一场戏中,一面是在塔洛头上娴熟撩拨的手,一面是镜中直直的、
引诱性
的眼神。
杨措剪短发,抽香烟,唱KTV,比拉伊中“女人”
更新潮妩媚
。
塔洛无条件屈从。
他能够一字不差的背诵
《毛泽东语录》,
因为这是他的信仰
。
“为人民服务”是他的处世准则,帮人放羊是好事,死后会重于泰山;
卖羊是坏事,死后会轻如鸿毛,如此实在。
然而。
为了
杨措,他把所有羊都卖了。
把换来的十六万钱,都给了他有生以来第一次爱上的女人。
接下来发生的事,想必你也猜到了。
杨措跑了,塔洛再也找不到这个女人。
对塔洛坚守的生活状态发生冲击,他盘算着拥抱新生活,可惜幻想破灭。
杨措不算是这部电影里的反派。
这是现实主义电影,
生活里没有反派。
造成塔洛悲剧的,
不是某个具体的人和事,而是无法改变的现实。
人就像随风飘摇的芦苇一样,单一生长看着脆弱,成群蔓延焕发一种生机;
但在大自然面前,仍然显得苍白无力。
《塔洛》电影海报中,高楼大厦的前景是放羊的牧区,万玛才旦说:
“塔洛的故事,是我们的故事,塔洛的身上,有我们每个人的影子。”
整部电影,表面是流行文化对传统风俗的冲击。
归根结底是任何环境中,我们都要面对的问题——
时代快速更迭中,人在转换不同身份时,产生的认同焦虑。
这就是现实主义电影的力量,它将荒诞的现实展示在眼前,从而激起你的思考和判断,决定出适合自己的生活到底在哪里。
写到这里,香玉又想去刷一遍《塔洛》。
——
塔洛
预告片——
但看到今天的排片,剩到只有
0.01%。
也就是说,香玉所在的
城市
99.9%
看不到它。
再推荐一次《塔洛》,一是不希望你们错过;
再则是,香玉帮你们找到了正版资源。
上次也有介绍过一次,今年爱奇艺平台专门开设了
“文艺院线专区”
。
《路边野餐》《黑处有什么》《盛先生的花儿》等等品质好、排片少的国产文艺片,终于有了正版网络播放渠道。
像《黑处有什么》更开辟了“准院线同步”的模式,院线上映9天后登陆爱奇艺文艺院线,2天突破600万点击。
这说明市场低估了观众的审美能力,国产文艺片并不缺少观众基础。
之前有许多人讨论过建立文艺片院线的可能性,经过爱奇艺的先行试水,市场需求是完全存在的。
《塔洛》在爱奇艺之前发布的电影年度大赏排名榜,名列腔调榜。(点击阅读原文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