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闻哥
轻幽默,爱搞怪的新闻哥,希望你们喜欢我提供的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提示 ·  2 天前  
江南晚报  ·  刚刚确认:她生了! ·  3 天前  
人民日报  ·  央行降准!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闻哥

如何让爸妈一眼识破骗局?

新闻哥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12-26 19:08

正文


最近日本政府推出了一则防电信诈骗的公益短片,短片围绕着一位独居的老人和孩子间的“约定”来,号召大家警惕高龄人群被电话诈骗。



哥看完后真的被暖到了,原来保护家人不受欺诈的,是家人间的约定。

年轻人可能觉得这个“约定”没有必要,要是自己接到诈骗的电话的话,能立马充满警惕,很少会上当受骗。



当你收到这样的短信,你的反应可能是:



但如果极少出远门的年迈父母收到类似信息,他们可能真的会手足无措联系客服自己上钩;


当你收到关于孩子出事的短信你还能调侃一番。



但如果一位老父亲收到这样的信息,他可能真的会慌慌张张去翻银行卡。


哥浏览过太多的相关新闻,而电信网络诈骗的受害者,6成以上是老年人。



难以置信是吗?看上去好像确实如此,这些上当受骗的老人好像魔障了一样,固执己见,大半辈子的积蓄说出手就出手,怎么就不听劝、怎么就看不破这么简单的骗局呢?


可是这愿打愿挨的背后,远远不是“老年人就是容易上当”那么简单。



老年人上当的原因有很多,但大多数都是因为对外消息闭塞,新鲜事物了解少,对他人甚至子女的近况不了解而轻易上钩。


有人一眼就能看出这些诈骗手段,但却很少有人会耐心地告诉父母,越来越少有人愿意给父母打个电话,关心下他们的近况。


人老了,交际圈子越来越小,没有人为自己出谋划策,有人甚至很享受有人陪伴聊天的过程,上钩再容易不过了。



要想破解骗局,最快最有效的办法只有靠自己,提高警觉。


所以,保护老人不被骗,首先要知道骗子对老人最常用的诈骗伎俩。就算骗子的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但是针对老人的电信诈骗,还是不外乎这几点。



1.冒充熟人让老人慌神


骗子一般会冒充受害者的熟人,虚构自己遭遇交通事故、生病住院、嫖娼被抓等“急事”,要借钱解急。


或者是谎称绑架诈骗。骗子称受骗者的儿子、女儿、侄子等被绑架,让其赶紧汇款救人,步步紧逼并且不让报警,要求把钱打到指定的银行账户上。而老人往往因情况紧急,不知所措,只能一步步走向骗子的圈套。




和短片的套路如出一辙。



这样的骗局很好破解,最主要的就是要不惊,重要的事情、亲人的变故都应该反复核实,千万不要因为一两句催促就慌神。


而现在技术发达,声音都能被模仿,那就要和家人约定个只有你们知道的暗号或者“约定”,关键时刻是真是假立马就能看出。



2.扮演“公职人员”向老人施压


骗子会扮演多种角色,“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的“工作人员”都是骗子的扮演对象。会告知受骗者涉嫌洗钱、走私、贩毒等违法犯罪行为,打着帮忙洗脱罪名的幌子,诱使受骗者将钱款转入所谓的安全账号以配合调查。




或者是谎称受骗人用医保卡、银行卡等冻结停用,让受骗者把全部财产汇到安全账户接受调查。



要知道像公安局、检察院这样的机关单位是不会用短信、电话的方式,更不会提供所谓的安全帐号要求转钱。就算是通讯公司,虽然是官方的短信帐号,但是问题多在链接上,所以在涉及到钱的事项一定要通过该单位的确认核实,可以通过114来查询,切不可要拨打“办案人员”提供的电话号码。 



3.利用老人占便宜心理


一般会以购物退款、退税、中奖等等狗血的理由,或者是用通讯公司的官方身份来告知积分兑换、拆迁补助等优惠信息。




而对于这种的诈骗更简单,那就是不要贪。各种中奖、借钱凡是与钱相关的直接忽略,而网购退款也不需要提供银行卡号,也不需要去ATM机。



其实想反诈骗不上当,主要就是心理战!不管接到什么短信、电话,都不要慌!人一慌就会丧失判断力。


当接到陌生的电话、短信时,务必要做到“三不”,不轻信、不透露个人及家人信息、不转账


哥在这奉上一个电信诈骗识别公式,收到涉及钱财的信息时,对号入座,自行判断。



而哥觉得,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要子女们能多抽点时间关爱自己的父母。经常提醒父母,告诉他们反诈骗的方法。


了解他们的生活需求,了解他们的身体变化。或者就是用三五分钟的时间唠唠嗑,说说鸡毛蒜皮的小事。


哥想起来前几天看的一个新闻,大连王阿姨听闻女儿“被绑架”,能立马反应过来是诈骗套路,不就是因为自己刚和女儿通过电话么。



打电话问候几句不是什么难以做到的大事,却十分管用。


年底了,给爸妈打个电话留个约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