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外滩教育
中国K12国际教育领先媒体。为基础教育阶段中国学生提供择校、能力培养、海外升学等专业国际教育资讯。助中国家长实现教育突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黑龙江省教育厅  ·  解码《纲要》⑩ | ... ·  22 小时前  
黑龙江省教育厅  ·  解码《纲要》⑩ | ... ·  22 小时前  
文商资讯  ·  北京大学AI智能高级研修班4月25-27日开学 ·  昨天  
文商资讯  ·  北京大学AI智能高级研修班4月25-27日开学 ·  昨天  
吉林果粉天天报  ·  吉林市两所学校揭牌成立 ·  昨天  
吉林果粉天天报  ·  吉林市两所学校揭牌成立 ·  昨天  
云南省教育厅  ·  解码《纲要》⑦ | ... ·  2 天前  
安徽省教育厅官微  ·  考试报名:3月3日至7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外滩教育

“父亲难当”,这位硅谷工程师如何“冲锋陷阵”?

外滩教育  · 公众号  · 教育  · 2019-06-16 07:00

正文

看点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怎么做?身为硅谷工程师、自媒体大 V,还将儿子送入加州顶尖小学数学天才班的憨爸,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父亲节来临之际,外滩君邀请憨爸分享了他的育儿经。他认为,夫妻在教育孩子时应该相互配合;给孩子选择兴趣班要学会做“减法”;在学业培养上,多想办法帮助孩子。如此,孩子会茁壮成长,身为父亲亦会成就感十足。


文丨邓清源、二馒    编丨张凌锋


有心理学家曾指出,一个有问题的家庭,往往是这样组成的:“一个缺位的父亲,一个焦虑的母亲,培养出一个头疼的孩子”。


在这其中,父亲的角色是否缺位,至关重要,甚至直接导致后面的连锁问题。


不可否认,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父亲,在努力找寻事业和家庭的平衡,用自己的智慧和父亲身份的特点,对子女的教育和他们的性格成长,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一位硅谷工程师父亲: 憨爸的育儿故事。


这位生活在美国加州的理工科学霸,不仅冲在了教育两个孩子的第一线,而且将自己的育儿经验,分享在自己的自媒体公众号上,在父母圈中收获了一大批铁杆粉丝。




在他看来,相比较硅谷工程师和自媒体大V的光环,更让他感到自豪和有成就感的,其实是父亲这个简单而充满挑战的身份。


在教育的道路上,他坦言,自己也曾经是一个焦虑而迷茫的父亲,试图觅寻可复制的成功模式,最后却走了很多弯路。


但是,在陪伴孩子一路成长的过程中,他渐渐发现: 渴求成功的捷径或者是妄想培养完美的孩子,是最愚蠢和不切实际的。


更令他感到幸运的是,随着二宝的降临,他深刻地感受到: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父母要做的,其实是遵循孩子的性格和特点。


如今,憨爸五年级的儿子,已经在加州的一所顶尖小学,被破格提拔到了七年级的“数学天才班”,还曾参加“斯坦福天才儿童计划”。


小小年纪的他,不仅对科创、编程、计算机等学科十分感兴趣,演讲和表达能力也很出彩。




这样多才多艺的“小学霸”究竟是如何养成的?在家庭教育分工方面,憨爸又有怎样的经验?


父亲节之际,外滩君和憨爸聊了聊他的育儿经。

“夫妻搭档式”育儿


作为一名硅谷工程师,一位自媒体人,同时还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憨爸却没有因此而忙得焦头烂额,名正言顺地隐退到育儿的后方。相反,在教育问题上,他一直是“冲锋陷阵”在最前线。


对于眼下备受吐槽的“丧偶式育儿”和“诈尸式育儿”,憨爸旗帜鲜明地反对: “教育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夫妻双方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做好分工合作。”


因此,憨爸的“家庭教育手册”里,一直以来有着严明的分工合作,他认为,这样的好处也很明显:


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互补优势。


夫妻双方在分工合作中,可以为孩子的教育提供自己最擅长的帮助。比如,作为一位理工科父亲,憨爸自然承担了孩子在数理化,以及体育运动领域的学习,而妻子则责无旁贷地扛起了孩子的“文学和艺术”两面大旗。




另一方面,还能增进家庭和谐。


一般情况下,夫妻双方都会有自己的工作,教育的重担压在一个人身上,很难保证不会影响夫妻间的感情,而且孩子的教育质量恐怕也会大打折扣。


对孩子教育的过程中,憨爸由衷地感到,父亲的思维和母亲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往往父亲的创造力会更强,体育运动条件更好,做事也比较果敢,这些对孩子的品格塑造是不可或缺的。”


特别是有了二宝之后,分工育儿的好处更加凸显出来。


在二宝憨妹出生之后,他意外地发现,教育两个孩子的过程也还算顺利,并不像自己想的那样会手忙脚乱。


憨爸直言,这得归功于家中分工明确。



因为二宝还小,由更体贴温柔的妻子主要负责二宝的教育,而自己则主要陪孩子玩耍和“探险”。


虽然,随着二宝的到来,不可避免地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好在憨爸在时间规划方面,养成了很好的习惯。


每个周末,他都会提前用Excel做好下一周的时间安排表,包含自己和儿子两个人的计划,互相督促,严格执行;就这样,孩子也跟着养成自主规划时间的好习惯。


谈及两个孩子之间的感情培养,憨爸认为, 父母的尊重和引导十分重要。


平时生活中,他特别看重对孩子意见的征求,哪怕是在生二胎这件事上。


“孩子虽然小,也需要被作为家庭的一份子来讨论。对于未来重要的家庭成员,理应让孩子从情感上接受。”



妹妹出生之后,他会让哥哥多参与到陪伴中,让孩子的责任心和彼此的感情,在这样的陪伴中得到提升。


当然,在对两个孩子的教育上,憨爸也在不断地做总结和思考,“每个孩子的性格都是不同的,不能将大宝的教育经验,套用到二宝身上。


作为家长,要首先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才能知道如何教育他们。”


孩子性格上的差异,在日常生活的举手投足之间,都能得到体现。


比如,当你要帮助孩子,哪怕是系鞋带这样的小事,他是很顺从地接受你的帮助,还是坚决尝试独立完成?


在憨爸的观察中,儿子憨憨非常温顺、乖巧;但是女儿憨妹则更加倔强、有主见。



既然孩子的性格截然不同,在教育和亲子互动方面,当然也要采取不同的方式。


对于儿子,憨爸会显得比较严格;对于女儿,主要是在听取她想法的基础上,顺势引导。


不可否认的是,有很多父亲不是不想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之中,只是受限于工作压力太大,心有余力而不足,难免会缺席孩子的教育和陪伴。


对此,憨爸提醒,如果可以的话,不妨提高工作效率,甚至牺牲一些自己的爱好,如打游戏、看球等,挤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尽量在工作和家庭中取得平衡。


“毕竟,工作是做不完的,而陪伴孩子成长就这么短短几年,错过了就没有弥补的机会了。”




多才多艺,要靠做“减法”


当今的父母群体,尤其是中产阶级和精英父母群体的焦虑,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很多家长虽然读了许多育儿书籍,却希望把别人的养育模式套到自己的孩子身上,结果书读得越多,越迷茫、越焦虑。


“我们总是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却没有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需要个性化的培养方式。” 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憨爸坦诚,自己也不能免俗,因而走了一些弯路。


以前,憨爸看了许多“鸡血”育儿书籍,又看到身边的朋友给孩子报了许多辅导班,感到十分焦虑,恨不得也用辅导班将孩子的时间填满。


可是,报名了之后才发现,孩子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根本没有办法面面俱到。另一方面,由于个体兴趣的不同,并不一定每种培训班都适合孩子。


最终导致,孩子在每个辅导班的学习,都好像是走过场一样,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去深入地学习;父母也是围着孩子的各个兴趣班团团转,自然产生了不少焦虑情绪。




憨爸和妻子还曾模仿“虎妈让三岁女儿弹琴”的成功经验,也把三岁的儿子领到了钢琴课上,却发现好动的儿子,根本就坐不住。况且孩子的手指太小,连琴键都覆盖不了,最后只好作罢。


还好憨爸及时意识到,必须要忍痛割爱做“减法”,放弃那些不适合的培训班。


其中,最难让憨爸放弃的,非足球这项运动莫属。


他很清楚,踢足球能锻炼男孩子的体力、毅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好处太多了,但是与此同时,这项运动也非常激烈,需要拼抢的激情,这并不适合儿子的性格。


“不过,孩子参加的辅导班少了,这让他可以在单个项目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学习起来也更有针对性了。”



他发现, 虽然是做了“减法”,因为保留了孩子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反倒能够稳扎稳打,坚持的更长久。


长远来看,儿子不仅爱上了编程、机器人、国际象棋,也在坚持练习游泳和钢琴,真正变得多才多艺起来。


在兴趣班的选择上,憨爸认为,做“加法”和“减法”的时间点,也很重要。


“在八岁之前,不妨鼓励孩子多方尝试,找到他们的兴趣点;到了八岁上学课业增多时,就要开始聚焦,在他最感兴趣、最愿意投入的领域,进行深耕。”


现在,憨爸秉持的原则是, 尊重孩子的兴趣,以引导为主,减少对成绩的关注。


“相比较成绩而言,我更看重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的付出和坚持,只要他们努力了、坚持了,我都会为他们感到很高兴。”




陪娃写作业,用心还要用脑


现如今,横在父母面前最大的考验,就是“辅导娃写作业”,尤其是需要放飞智力和脑洞的数学作业。作为一个理工科学霸,憨爸在儿子的数学辅导方面,自是得心应手。


对于很多家长,为了提升孩子做题速度和正确率,往往让孩子采用题海战术这一点,憨爸十分不赞同,“那样只会让孩子不懂变通、也不会举一反三,变成机械的刷题工具。”


那么,怎样提高孩子做题的正确率呢?


在辅导做数学题的过程中,憨爸发现,同一种问题,如果换了一种角度,孩子很容易出错。但是仔细观察发现,这并非孩子不努力和不认真,而是概念没有理清,不能够一通百通。


如果在辅导孩子过程中,能够想办法举一反三,让孩子彻底明白其中的原理,就能够做到融会贯通,提高正确率。




因此,憨爸经常在借助灵活有趣的数学题,不断地引导孩子去真正理解背后的概念和原理,而不是让孩子死记硬背。


比如,在辅导学习几何内容时,他会给孩子出这样的题目:给你一个图钉、一段细线、一支铅笔,如何画出一个圆形?


“就这样,圆心、半径的概念,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而且这种有趣的画图过程,孩子一般都不会拒绝。”


接着,孩子需要在圆上画三个点,连接起来,便是一个内接三角形。通过画画,可以不断地思考和探索下去,“如果圆上有七个点,连起来是什么图形?如果要画一个八边形,在圆上应该画几个点?如果要画一个长方形,又该怎样创作呢?”


除了融会贯通的能力,憨爸认为, 想要真正学好数学,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很重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