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券商中国
致力于提供最及时的财经资讯,最专业的解读分析,覆盖宏观经济、金融机构、A股市场、上市公司、投资理财等财经领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有限次重复博弈  ·  分享图片 -20241218222119 ·  昨天  
秦朔朋友圈  ·  一文看懂SpaceX和我国商业航天新局 ·  2 天前  
第一财经  ·  以色列宣布:关闭! ·  4 天前  
有限次重复博弈  ·  万斯的投资组合,各位可以参考一下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券商中国

这些妖股的背后都有一群"大师",A股走得最长的路,其实还有大师们的"套路"

券商中国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2-18 17:07

正文

第89期——程大爷论市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师”这个荣誉称号就开始变味了,就像“小姐”这个尊称越来越被女同胞嫌弃一样。

遥想当年,被人尊称为“专家”已经是一件莫大的荣耀,一听到别人夸你是“股评大师”,总是高兴得合不拢嘴,假如再加个“著名”的前缀,那感觉就要腾云驾雾了。

尊称所带来的快感,似乎也是呈现边际效应递减规律的,所以,当“股评大师”遍地之后,高逼格的“证券分析师”出现了,接着“首席分析师”、然后“巫师”、“天王”、“首席经济学家”……这个架势,完全就是装逼上天的节奏啊。

不过,在A股市场,还愿意被人称为“大师”的,估计只剩下外国人了,比如,国际大师吉姆·罗杰斯,每次被国内的信徒们高价请到五星级酒店的国际会议中心讲故事时,只要一听到主持人用惯常谄媚口吻介绍“我们非常荣幸地请来国际投资大师”这句话,罗杰斯大师原本还故作深沉的脸上立刻绽放出菊花般的笑容来。

不幸的是,后来专家惨变“砖家”,大师又沦为“大嘴”,搞得大家只好绞尽脑汁想新名词,于是“亚太”、“环球”之类又被创造出来了,感觉地球上的词汇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了。

每一只妖股的背后都有一群"大师"


中国股票市场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一路有形形色色的“大师”相伴,“大师”盛行,装神弄鬼,总不见停歇,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市场浮夸之风已然成为了常态,二是投资者心态浮躁为“大师”提供了群众基础。

中国股票市场的大师之路,大致经历了这三个阶段:

第一,自娱自乐阶段。

最初的民间股评大师,往往出身于职业股民,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人气颇高,善于总结,勤于研究K线图与各类技术指标,他们表达欲比较强烈,乐此不疲地活跃在营业部的散户大厅,占据报刊杂志的股市版和电视、电台的财经节目,他们大胆解盘,积极荐股,所得甚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无非就是周围散户们的一声“高手!”恭维,所荐股票别人赚钱了,请吃顿饭,报纸给点稿费,电台电视台给点路费。

名气比较大的,券商营业部请来开个股评报告会,办个股民炒股培训班赚点外快。总体来说,早期的股评大师到处开讲,获取金钱的动机不是特别明显,主要还是一种兴趣爱好,以满足虚荣心为主。

第二,坑蒙拐骗阶段。

随着散户大量涌入股市,新股民容易被大师们口若悬河的演说风采所迷惑,而老股民则总是把一夜暴富的希望寄托于他们隆重推荐的某一只黑马股,于是,大师广受追捧,一下子就成股民眼中的股神,他们口吐莲花,点石成金,一说某股票好,热情洋溢的散户们就把它推到涨停,场面疯狂,大师们被自己的魅力吓坏了。于是,一个邪念就顺理成章地出现在脑海:既然如此,我自己先买了某股,然后就在媒体上推荐,等散户一冲进去,把股价推高了,我就卖给他们,每天赚一个涨停,那得发多大的财呀!

一招鲜,吃遍天,股市钱多人傻,大师们纷纷仿效,买入——推荐——卖出,每天带领脑残粉们一、二、三,就玩这么个弱智的“抢帽子”游戏,大师们赚得盆满钵满。

赚钱哪有嫌多的?游戏不断被升级,利用互联网技术深入各个环节,买断电视台黄金时间雇黑嘴忽悠,搞人海战术打电话推荐牛股……至此,大师们彻底撕下遮羞布,恨不得直接动手开抢了。

正如《西游伏妖记》中,悟空对唐僧所说:我走的最长的路,就是师傅你的套路。

第三,装神弄鬼阶段。

在监管部门与公安部门的联手打击之下,以北京首放为代表的“抢帽子”队被查处,“帽子一哥”汪建中身陷囹圄,最终落得家破人亡的凄惨结局,极大地震慑了其他“队友”。从此,大师们的骗钱运动进入低潮,并被迫转入地下活动。

民间大师式微,机构大师崛起,与老一代股评大师高中、大专最多本科的低学历相比,这些动辄冠以“首席”头衔的大师们,往往会有很吓人的学历与阅历,起步价都是硕士,一般博士,海归博士,经济学家,但是,你看看他们的言谈举止,要么语不惊人死不休,要么装神弄鬼故作高深,其实就是升级版的股评大师而已。

空盆取蛇与个位数预测股指是同一套路


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全国证券期货工作监管会议上讲到,“网上预测股票指数能预测到个位数,我是清华大学工程专业的,数理化是本行,毕业论文是计量经济学,都没敢想(预测指数)。但出差到外地,电视上操着山西话、山东话、江苏话、浙江话的分析师都能预测到个位。”

刘主席说他一出差晚上就睡不着,电视里操着各种方言的各种预测,什么2673点,什么今年要到3284,这种分析师我们将来就得有一些措施,你按50点预测还算是贴点谱,怎么可能预测到个位数?现在可能点击率决定他在公司是不是经济学家,黑哨几年没打,又出来了,好政策也被黑哨吹歪了,全世界也没见(像我们这样)个别券商经济学家这么胡说八道的。要加强对“黑哨”的处罚力度。

证监会主席如此毫不留情地斥责升级版大师为了博眼球而胡说八道的丑恶行径,这还是第一次。确实,估计全球世界也找不到如此庞大的大师群体,他们的背后,没准就躲着小妖精与兴风作浪的资本大鳄,监管部门要逮鼠打狼,自然也不会放过个别狼狈为奸的大师。

这么多年过去了,各种忽悠散户的大师不断升级换代其马甲,在股市中兴风作浪。

人们不禁要问,为何我们股市中的大师现象屡禁不绝?

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大师文化传统的深远影响,也有迷信神话的群体长期存在。

比如元宵节前夜因病死亡的气功大师王林,就是一个大师文化的另类样本。

这个颠倒众生的王林大师,据称7岁离家,拜峨眉山道士学艺,差不多是文盲,最多小学学历。但是,他在顶级高层圈子里却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人物,纵横捭阖于政商娱乐各种圈子,如鱼得水,能量十分了得。无论高官巨富,影视明星,都纷纷登门拜访,以求王大师给予指点迷津。网络上流传着王林大师与各种高层政要、高官、巨商、明星合影的照片,从侧面反映了王大师人气爆棚。据说,就连受过最高等级现代医学教育的前卫生部门某领导都相信王林大师的特异功能和治病神话。

然而,最终王林的气功并没有拯救王林的生命,到底是神通敌不过造化,还是世间造化总是弄人?

其实,类似王林这样的大师,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一直都是一个真实的存在,这种角色,有时候叫道士,有时候叫法师,总是被赋予了某种神秘的力量,可以作法伏魔,驱除妖孽,消灾降福,甚至治病疗伤。

古代《西游记》等妖魔鬼怪小说中常会出现这些所谓的妖道、妖僧、妖人、妖术,中国历史上,在某些特别的历史时期,这些行走于江湖的术士,往来于宫廷之中,装神弄鬼,妖气冲天,很能蛊惑人心。可见大师之道,有历史渊源,迷信大师,也有割不断的妖魔文化情结。

如果说王林真算个大师的话,肯定不是“气功大师”、有特异功的治病大师,而是“魔术大师”、“公关大师”。

他的自我包装与“吸粉”能力让人叹为观止,连马云这样的红人也听从他的召唤,亲自前往拜见。不过,凡事过犹不及,盛极而衰,马云见王林是大师最终倒台的导火线,对马云这个层次的人来说,这个世界是充满着各种不确定性的,所以他们也容易迷信大师的神话。

出于好奇,我还专门找来一些过去的录像资料,看过王林的一些“气功”表演,像空盆取蛇、空杯来酒这些招数,不过是流传千年的民间杂耍而已,大多数普通人只要稍加训练便可以信手拈来,并没有什么高深之处,跟刘谦的魔术表演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假如王林把这些杂耍当成娱乐,逗人民群众一笑,那他就是一位值得尊敬的民间艺人,可惜的是,他自诩为特异功能,于是他就成了招摇撞骗的大师。

与王林的空盆取蛇类似,股评家的个位数预测原本就是一种猜谜游戏,假如把它当作一种娱乐,那么,股评家就是人民的开心果,同样可惜的是,这个猜谜游戏又被他们自诩为科学预测,还煞有介事地到处发布为研究成果,于是,他们就成了胡说八道的大师。

良知是去除股市疑难杂症的良药


刘士余怒斥股市大嘴,对券商研究咨询从业人员是一记警钟,今年流行的网红分析师鬼知道哪天会撞到监管的枪口上?为博出位而剑走偏锋搞不好会“自宫”,券商经济学家靠点击率决定江湖地位的做法无异于火中取栗。

老是上当受骗,散户对大师们的忽悠也开始失去了信心。去年底以来,中小投资者不断撤离,这里的原因,既有机构日益发挥主导作用的好的迹象,但是,也要看到投资者的觉醒以及对投资环境的失望——玩不过你,那我不玩了总可以吧?

所以,还是要有正视A股市场存在问题的勇气。过去总是讳医忌疾,掩耳盗铃,拿新兴加转轨说事,活生生让A股沦为了柠檬市场。

有位券商分析师半开玩笑地说,过去,我们一直自以为从事的是财富管理行业,现在发现,自己不过就是一个在百家乐赌桌上发牌的“荷官”。

假如病理都没搞清楚,又怎么可能做到对症下药呢?

刘士余主席几次措辞严厉的讲话,显示了政府监管部门刮骨疗毒的决心。一个不仅大师横行而且还迷信大师的市场,散户只有被扒皮喝血的份了。

券商分析师确实处于两难境地,市场环境就是不网红无人理睬,于是,劣币驱逐良币,大嘴、黑嘴、歪嘴太了,搞得有点廉耻的人反而不愿张嘴。

黑泽明晚年记录过这样一个民间故事:在深山里,有一种特别的蛤蟆,它和同类相比,不仅外表更丑,而且还多长了几条腿。人们抓到它后,将其放在玻璃箱内,蛤蟆一看到自己丑陋不堪的外表,不禁吓出一身油。这种油,是一种珍贵药材。

我们这个股市中的许多分析师,大概就是这样一种蛤蟆,只是多年以来,整容与化妆造型技术了得,个个都整成青蛙,到处假扮青蛙王子去了。

只是,某一天卸妆之后,窥见镜子中的素颜,一定会吓一大跳,自己或许会被吓出一身油来。

我想,这种油,也是一种珍贵药材,名字应该叫“良知”吧?专治各种股市疑难杂症。


▲程大爷论市一书已精彩问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券商中国是证券市场权威媒体《证券时报》旗下新媒体,券商中国对该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ID:quanshangcn
Tips:在券商中国微信号页面输入证券代码、简称即可查看个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输入基金代码、简称即可查看基金净值。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