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社科学术圈
编辑:学长
该男子霸占他人座位且撒泼耍赖
当乘务员让他起身归还座位时
他却说“起不来,给我找个轮椅吧”
“好吧,心想事成!”
该男子又被扒出“考博作弊”,“博士在读”,“论文抄袭”等
让人唏嘘不已
最近,许多社会热点人物都被贴上了“博士”的标签
上交博士相声夫妇怒怼郭德纲
知乎大
V
、哥大博士李家晖人设崩塌
博士
这一人类世界能够赋予的最高学历
正逐渐变为一个贬义词
正如当初“专家”变成“砖家”
好多人会嘲笑说:读博读傻了
但是
博士真的如此不堪吗?
当然不是
打铁还需自身硬
博士们应该如何提高自我修养
做一个优雅的博士呢?
“如果是为了自己过瘾就得,那读不读博士恐怕差别不大。如果为了说出点儿名堂,让更多人知道并且挣钱能活着,我觉得清华博士四个字给我加了太多分了,实话说,如果我拥有和今天同样的相声表演和创作水平,但我不是清华的博士,可能就没什么媒体关注采访我了,这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点,应该说很有助于我的相声事业发展。”当被问及“如果读了五年博士,最后却说了相声,这个博士是不是白读了”,李寅飞这样回答。
李寅飞,清华大学
2005
级本科,
2009
级硕士,
2012
级博士研究生,曾在“德云社”学习相声表演,现为大逗相声演员,于
2016
年登上央视春晚舞台。
在《相声有新人》节目中听了上交博士夫妇“公式相声”的高论之后,李寅飞表示“他们(李宏烨博士夫妇)是拿自己的东西当真了”,“此次登台就是为了证明博士里面也有正常人。”在台上,他们的柳活好,包袱新,功底扎实,引得一片叫好声。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只是相声领域,音乐界也活跃着一大批博士,《中国新歌声》里的生物学博士宿涵,利用
AI
帮助改编周杰伦的《止战之殇》,成功获得导师转身。
写到这里,喜欢写打油诗的小编也情不自禁
rap几句
:
yo~yo~yo~
如果你不会
western blot
How can u be my dear friend?
中国科技的日新月异
全出自博士勤劳的
brain and hand~
有人说博士只会搬砖
却对我们的
fashion
视而不见
请去掉我们的博士头衔
看看我们真正的王冠
skr~~~
近几年“转行热”、“劝退热”、“万般皆下品,唯有
CS
高”等口号甚嚣尘上。其实,转行本就是个伪命题。中国高校的博士与博导比例一般在
5:1
至
10:1
之间,也就是说,十个人里只有一个将来会从事科研工作。一项调查显示,化学类专业博士毕业从事本专业的仅占
20%
左右。这是因为博士的研究领域要么过于基础,要么过于超前,工业界没有对应岗位,无法直接应用于生产,想要靠着博士五年的所学吃一辈子,只怕会饿死
~
修学储能,先博后渊。——杨昌济
李沐,前百度少帅,
2012
年放弃在百度的高薪工作,前往美国开始了五年的博士生涯,带着工业界的难题去学术界寻找答案。
五年后,学成归来的他又将学术圈中的新技术应用到工业界,推动了
AI
的进步。在我看来,这是博士的理想型。
李沐,亚马逊
AI
主任科学家
李沐说,
答辩前一天的晚上,我想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博士收获最大的是什么”,另一个是“如果可以重来会怎么办”。对于第一个问题,这五年时间自然学到了很多东西,例如系统的学习了分布式系统,紧跟了机器学习这五年的发展,写文章做幻灯片做报告水平有提升,代码能力也加强了些。自信上有所提高,觉得既可以做一流的研究,也可以写跟大团队
PK
的代码。只要努力,对手没什么可怕的。
但更重要的是博士的五年的时间可以专注的把一些事情从技术上做到最好,做出新的突破,这个氛围没有其他地方能给予。
第二个问题的一个选项是当年留在国内会怎么样? 当年百度的伙伴们多数现在都做得很好,都在引领这一波
AI
的潮流,甚至有好几个创造了上亿价值的公司。所以从金钱或者影响力角度来看,一直在工业界也不差,说不定现在已经是土豪了。
不过我觉得还是会选择读博。赚钱以后还有大把时间可以,但是能花几年时间在某个领域从入门到精通甚至到推动这个领域发展的机会就一次。站在这个领域的高点会发现世界虽然很大,但其实其他领域也使用差不多的技术,有着同样的发展规律。博士期间领悟到的学习的方法可以在各个方向上都会大有作为。
更重要的是理想和情怀。人一生要工作五十年,为什么不花五年来追求下理想和情怀呢?
回首往事,有多少人在当初选择读博时不是怀揣着理想与情怀而来呢?又有多少人真的把这份纯真坚持到了最后?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不堪忍受挫折和失败提前退场,有的人因为看清了所谓的“科研的本质”而开始养老混日子,佛系科研,有的人坚持到了最后,却发现自己五年的成果是一堆废纸,自己都不想去看一眼自己发表的paper。
这说明了什么?科研仅仅靠情怀是不行的,理想不能靠爱发电,想不出
idea
情怀不会给你一个实验方案,做不出实验来情怀也不会帮你解决,到头来,理想和情怀都在谈笑间灰飞烟灭。
博士最需要的是求知欲,将人类在某个领域的知识边界最大限度地推向未知的方向。正如李沐博士那样,发现工业界无法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去读博,这样才有激情去搞研究。如果只是紧跟热点,做一些“跟班式”的研究,只能是瞎子赶庙会——凑人脑。到头来,自己都会看不起自己,更有甚者,狗急跳墙,搞出学术造假和学术不端的丑闻。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适不适合读博,那你一定不适合读博。——博士悖论
前些天,知乎大
V
,中科院生物学博士李雷撰文控诉自己被割了韭菜(被骗钱的一种委婉说法)。
他说:
我写这个内容,只希望让更多的人避免像我一样经历。
似乎自己是一个白莲花般的受害者,毕竟自己一年的继续付诸东流,理应引起众人的怜悯。
但是,问题似乎没有这么简单。
说白了,这位李雷博士就是割完韭菜,又被别人收割了。然而,他最起码说出来了,承认了,不像某些更坏的人:如果自己被骗了,就要加倍地去骗别人。
现在的社会中,最让人寒心的一个现象是高知人群中,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越来越多。前文中提到的霸座博士就是典型的代表。俗话说不怕流氓胆子大,就怕流氓有文化!博士中的利己主义者的存在让社会对知识不再尊重,反而引发了民众对知识分子的反感甚至敌意,专家变“砖家”就是因为一些所谓的专家自作聪明,乱出馊主意,损害人民的利益,导致了群众的负面情绪。
有的博士,希望借助自己的知识,通过所谓的割韭菜,迅速扩展自己的财富,实现阶级跨越。这种思路是浮躁的社会造成的,也是博士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造成的。古人云,未曾学艺先学礼。明辨是非善恶,做坦荡正直的人比发100篇nature,science对社会的贡献还大。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海归,女博士,复旦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带着这些光鲜亮丽的标签,
30
岁的于娟无论如何也不会料到自己会与癌症联系在一起。
2009年确诊乳腺癌晚期的时候,一岁多的女儿才刚会叫妈妈。留给于娟的时间却仅剩下不到
24
个月。
已故复旦女教师 于娟
“我曾经的野心是两三年搞个副教授来做做,于是开始玩命想发文章搞课题,虽然对实现副教授的目标后该干什么,我非常茫然。为了一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人生目标的事情拼了命扑上去,不能不说是一个傻子干的傻事。得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作为高校教师的她,压力无疑是巨大的。
随着博士毕业生的增加,如今的高校对于青年教师的要求水涨船高,有人把青年教师称为“工蜂”一族,原因是工蜂承担了蜂群中的大部分工作,
高校“工蜂”族也是高压人群
。调查报告显示,作为近九成拥有博士学位的高知群体,
72.3%
的受访者直言
“
压力大
”
,其中更有
36.3%
的人认为
“
压力非常大
”
,而压力主要来自
3
个方面
——
科研任务重、教学任务多和经济收入少。七成
“
工蜂
”
的收入来源主要还是工资,五成人的年均
“
工资外收入
”
不足两万元。
于娟的悲剧是无疑来源于学术圈中青椒的压力过大,另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她的生活习惯。
对于自己得癌症的原因,她反思了当时的生活方式:
“
我认识的所有人都晚睡,身体都不错,但是晚睡的确非常不好,回想
10
年来,基本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