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过年有什么是必不可少的食物,《舌尖上的中国》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年糕
。
年糕年糕,年年高,过年讨个“年年高升”的好彩头,让年糕成了大年夜,独特的“年味儿”记忆。
不过作为新年走亲串户的传统礼物,年糕这些年也背了不少冤枉债。
比如韩剧的极度盛行,让韩流风气成为国内年轻人的主流,年糕、泡菜也自然归到了韩国,直至现在,很多人仍然认为韩餐店里的年糕才正宗。
▲韩式部队火锅▲
几千年前的古人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我们自春秋始,延续了几千年的年糕,竟在年轻后辈的遗忘里、在国外文化的侵袭下,渐渐成了别人家的“传统”,而多数人正无知无觉。
他们不知道,中国年糕比之韩国,不但毫不逊色,更可以被称为是年糕界的“鼻祖”。
比如被《中央电视台》、《味道中国》、《餐桌上年味》、《真相》等节目专题报道多次的弋阳年糕,就是我国众多年糕中的佼佼者。
▲弋阳年糕实拍▲
弋阳年糕自唐代至今,已有
1200余年历史。
在
明清时,只有达官贵人才能享用。
它以当地独有的特色大禾谷为原材,制作出的年糕“
久煮不糊,弹牙不粘牙
”,一度在国内外年糕中独领风骚。早在12年前,就成为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
被我国作为真正的文化象征保护起来。
想要年糕Q弹软糯,韧性可口,年糕的捶打是个技术活儿。
每年一到年底,浑身腱子肉的年轻壮汉,抡着少说20斤的大锤,一下下将洗净蒸熟的大禾米,捶打成白白胖胖的饭团;
饭团入甑
(古代一种特殊的带孔蒸锅),
大火再蒸,三蒸三锤,反复捶打200次,才能使年糕柔韧适中、软而不粘。
因为制作工艺古老繁杂,2010年,这种制作技艺还被列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蒸坊弋阳年糕▲
及至今天,三蒸坊仍然秉承着“三蒸两百锤”的古老技艺,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始终坚守着“一斤大米一斤糕”的良心原则。
传统技法与现代技术紧密结合,即保持了大米纤维不被破坏,又让年糕的韧性更胜一筹。
做出的年糕
洁白如霜、透明如玉、韧性可口、久煮不糊
。
一斤大禾米实实在在捶打出的年糕,到底是和大米粉制作的水磨年糕不一样。
弋阳年糕久煮不糊,绵软弹牙的口感,除了得益于古老的传统技法,与它采用特殊的大禾米水稻作为原材分不开。
弋阳大禾米是一种
介于糯稻和籼稻之间的特色粳稻品种,
属稻中稀品,
也被誉为
江西四大名米之一。
大禾米圆润透明,香气扑鼻,微量元素含量十分高,淀粉也更柔软,平均精蛋白质含量达到80%,
是制作年糕不可多得的好米。
这种米对生长条件的要求非常苛刻。必须在
弋阳
偏湿冷的冷浆田里,
生长150天左右
,吸足了“四季之水”才会成熟。
而全年四季分明的戈阳盆地,不仅气候湿润,地下含有的丰富山泉水、矿泉水,也极为适宜大禾谷的生长。
▲大禾米种植地实拍▲
特殊的地域环境和水源,间接导致了弋阳年糕,真的只有在弋阳才能生产,据说邻县曾多次引种试种都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