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投资成功的故事和经验太多,辛酸、难处和失败则少有人提及。风光背后,这个行业究竟有几分灰暗的角落?备受追捧的顶尖天使投资人,如何看待自己失败的经历?
前阵子,新芽NewSeed拜访一位业内知名天使投资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天使投资某种程度上靠赌,投十个项目,前面九个全失败了,最后一个赚了100倍,就成功了”。这位投资人的故事颇为传奇,在互联网红利高峰期,他两年间用400万投了50项目,其中1个项目就让400万全回本。在他身上看到的另一面是,失败对于天使投资来说,是常态。
天使投资成功的故事和经验太多,辛酸、难处和失败则少有人提及。风光背后,这个行业究竟有几分灰暗的角落?备受追捧的顶尖天使投资人,如何看待自己失败的经历?
《XXX天使投资人一战成名》、《天使投资创造100倍回报率》……圈内流传太多这样的文章,甚至流行“券商抢PE的饭碗,PE抢VC的饭碗,VC又来抢天使投资的饭碗。”与此同时,有许多有了原始财富积累的创业者,也纷纷加入到天使投资的队伍中来。近两年,为了鼓励“双创”,天使投资越来越受到政策的支持。“全民天使”已成为创投圈的普遍现象。
但是,天使投资真的赚钱吗?有数据显示,天使投资的失败率是96%,成功率只有4%。别说“九死一生”了,实际上,投10个项目往往只有“半个”可能成功。过去两三年资本市场过热,有些机构闭着眼就投了几十个项目,你以为他们今年都去度假了,没有看见他们偷偷躲在厕所里哭:这个项目又黄掉了,那个项目又黄掉了。找不到“接盘侠”,大部分天使投资人相当于以做“慈善”的方式结束投资的个人生涯。
关于回报率的问题,吃瓜群众也常常被误导。一位天使投资人表示,通常情况下,早期项目,10-20倍的回报属于正常,也有获得成百上千倍的回报的情况,但是账面的回报倍数是没有意义的。IPO之后,成功套现退出,资金回到手上时,那个回报才是真正有意义的。相比起VC/PE,天使投资的回报期相当长,短要5、6年,长则十几年,天使投资人想“一夜暴富”,还真的没那么容易。
天使投资发源于美国,但目前中美的天使投资环境还是有着很大差异。美国技术类创业公司多,天使投资人在某一专业领域扎根很深,如智能硬件、AI、大数据、基因检测等等。但是在中国,往往只有模式上的创新,这就造成中国的天使投资人大多数拼的都是人性和资源,谁最懂人性和市场,谁就可能投出独角兽。
赌运气、拼人品,看天吃饭,这样的大环境下,想不失败也难。有一群传统行业的东莞老板去年转行做天使投资了,今年听他们抱怨道,投了一百多万,最终换回来的只不过是几个桌椅和几台电脑,这TM就是互联网投资?!
徐小平:不能看,忘记它!就算失败,至少创造了当年的GDP
徐小平凭借当年投资聚美优品一战成名,在短短4年间翻了近千倍,账面收益近3亿美元,是他迄今为止回报最高的投资。但这位充满理想、激情与情怀的天使投资人,在多年的投资生涯中也并非战无不胜,95后少女王凯歆项目“神奇百货”失败恐怕就是其中之一。
如何看待天使投资的失败?徐小平曾经的态度是:第一不能看。失败了就忘记它,否则你会活得非常痛苦。第二算大账,不要算这个项目失败了,那个项目失败了,而要算:十个项目,哪个赢了。
天使投资的本质是什么?高风险,高回报。几十个项目全失败了都不要紧,只要有一个成功就能赚回很多倍。使投资人一定要成人之美的心态,要有支持创业者的心态,失败了,亏钱了,至少创造了当年的GDP啊!
徐老师总是如此乐观,不禁让人想起他眼睛眯成一条线的招牌式笑脸,以及罗辑思维撤资后力挺papi酱的文章。他用一切语言和行动告诉我们,只有强大的心态才能屹立于腥风血雨的资本市场。
蔡文胜:与大佬合作的天使会项目无一成功
前不久,著名天使投资人、美图秀秀董事长蔡文胜抖了一堆风投的干货。过往的失败经历,让他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如果一开始有很多出名天使人投资的项目,我都不会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