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解放军报
解放军报法人微信:瞭望军事风云,关注国家安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军武次位面  ·  美军摸索使用V-280倾转旋翼机,全新机型将 ... ·  4 天前  
军武次位面  ·  坦克穿上金属网,就能拦住铁拳了吗? ·  6 天前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  ·  夺订单保交付,奋力拓市场丨强信心 稳增长⑮ ·  6 天前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  ·  2024年“中国梦·大国工匠篇”主题宣传活动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解放军报

致敬|为了祖国蓝天的安宁,这群高山雷达兵将青春写在荒漠

解放军报  · 公众号  · 军事  · 2017-02-26 18:59

正文

为了祖国蓝天的安宁


这是一个遥远的地方,这是一片产生坚定信仰的土地,这里驻守着一群信念执著的高山雷达兵,为了祖国蓝天的安宁,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首“只有高山雷达兵才能读懂的诗行”。

  

这是属于远方的诗。这里背靠毛乌素沙漠,千沟万壑、梁峁残垣。山梁陡峭险峻,周围荒无人烟;气候干旱少雨,全年降雨量仅400毫米……面对艰苦环境,官兵们写下这么一句:“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只为心中一片海,眼里那束光。”


  这是属于拼搏的诗。这里看似毫无生机,但跋涉在干旱、贫瘠、荒芜的山脊上,你会发现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植物,在这里顽强地生根发芽、孕育希望——沙地柏。官兵们说:“它没有高大的身姿,也开不出秀丽的花朵,骨子里却透出坚毅的品格、执著的信念,即使树枝断裂成几段,只要身躯紧贴大地,依然可以向上生长。”


  这是属于坚守的诗。十站官兵就像他们的“无言伙伴”——沙地柏一样,哪怕“春季风沙肆虐,夏季雷电交加,冬季滴水成冰”,也从不畏惧恶劣环境,毅然坚守“高山奋斗,云雾建功”的誓言,时刻紧盯雷达屏幕上闪过的每一个空情,守望祖国蓝天的和平安宁。


  多少年来,一代代高山雷达兵“与大山为伴不寂寞,独处戈壁不平庸,把连队当家来建,把战友当亲人来看,把工作当事业来干”,立足本职岗位,忠诚履行使命,用热血和汗水,不但让曾经荒芜的山巅“有花有草有绿荫”,更留下一串从“艰守”到“坚守”,再到“乐守”的奋斗、奉献足迹……


  高山雷达兵——守卫的山巅高,思想境界更高,读懂你们的青春诗行,也就读懂了雷达兵的内心世界。                          

(陈小菁)



书写高山雷达兵的青春诗行


雷达十站官兵在阵地前合影留念。谭 杰摄

关于遥远的远方

扎根荒山,一群顽强的“沙地柏”


“上山的路九曲十八弯,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峭壁,几公里的车程能开个把小时。雷达站坐落在山巅之上,因为有我们的坚守而不再荒芜。”

——老兵 宗 波

 

站在山顶,迎着刺眼的阳光,坚守中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十站13年的四级军士长、操纵员宗波手指远方一片壮丽的塞外风光说:“这片山头过去没有一点绿色,由于海拔较高,官兵吃水基本‘靠天’。有一年,为保障炊事班用水,大伙儿曾连续3个月没洗澡。”


当时,距离雷达站最近的保障点远在七八公里之外,官兵每周要驱车前去购买一车蔬菜。连队虽精心耕种了一片菜地,但由于缺水,必须每隔几天就派水罐车下山拉水,费时费力不说,而且蔬菜长势也不好。



31岁的宗波是连队“最老的兵”之一,对当时的艰苦记忆犹新。有一年春节前,驻地连降暴雪,送给养的货车上不来,眼看连队物资就要消耗殆尽,大家心里那个急啊!


除夕当天下午,连队干部带着十几名战士直奔山下,一人背一筐菜从山脚往山上运,等走到山顶,山下驻地百姓家已燃放起过年的烟花……


“那段苦日子总算过去了!两年前,地方政府帮我们重修了上山的公路,如今即使遭遇暴风雪,车辆也能正常通行!”宗波高兴地说道。



记者来到一块刻有“镇北天盾”4个大字的石碑前。石碑是第一代雷达兵从山下背来的一块石头,矗立在营区已有40余年。宗班长说,每名分配到十站的新兵都必须完成一项任务,那就是轮流给石碑上的4个大字“描红”,目的是让新兵牢记高山雷达兵的使命,做忠诚守卫祖国蓝天的“坚强盾牌”。


“这山梁上生长的沙地柏,像极了我们雷达兵。”宗班长说,第一代雷达兵在半山腰挖窑洞、垦荒山,在没有任何物资保障的情况下扎根荒山,一次次圆满完成空情观察、警戒任务。此后许多年,一代代雷达兵都创造了属于他们的辉煌。如今十站官兵已经拥有了现代化营房、电脑室、体育活动场、蔬菜大棚,“生活条件变好了,但‘高山奋斗,云雾建功’的雷达兵精神永远不变。”宗波神情坚毅地说。



关于奋斗与拼搏

插上电磁的“翅膀”,我心飞翔


“雷达站驻守的地方,曾是《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的盛唐边疆,这里黄沙漫天、气候干燥,唯有勇敢的雄鹰才能在这片天空中翱翔。”

——新战士 祁春旺 


从小就想近距离触摸战机的祁春旺,新兵训练结束后被分配到雷达十站,开始担负空情战备执勤任务。


同学们听说他成了空军,写信问他:“是不是像电视上一样,戴上墨镜、听着发动机轰鸣声,驾驶战机翱翔蓝天?”小祁心里一阵失落,因为他只能在山上保障战机,甚至连机场也没去过……他眼中的“战机”只是雷达屏幕上一个个闪烁着的“绿色光点”。



“身处荒山,我的‘天空’在哪儿呢?”这个问号曾困扰许多初来乍到的新兵。


“丁零零……”一阵紧促的一等战斗值班铃声骤然响起,记者跟随当班雷达操纵员宋文峰,从宿办楼一路奔向雷达阵地。“虽然只有百余米距离,一旦转入一级战备,必须在几分钟内确保雷达开机,上报空情。”宋班长说,他已记不清在这条路上奔跑了多少个来回,也记不清有多少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在这条路上跌倒。


“再苦再累都值得,必须第一时间走上战位,这是雷达兵的天职。” 宋文峰介绍说,从建站至今连队从未发生过一起错漏,空情合格率始终保持在高水准。这是因为,在雷达兵心中,他们紧盯的屏幕并不普通,它连接着祖国的安宁、国家的荣誉,也连接着千家万户的幸福。



一个寒冬的凌晨,在阵地担负战备值班任务的老兵王伟,突然发现荧光屏上基线扫过的地方有微弱亮点——疑似目标回波,他判定这是一次不明空情。


王伟立即转入战斗状态,一边紧盯屏幕上的“敌机”,一边上报空情。由于发现及时、处置得当,雷达十站受到上级指挥所的通报表彰。聊起这次经历,王伟说:“雷达兵是祖国的‘千里眼’,走上战位容不得有丝毫疏忽。”


一个雨夜,十站保障空域内的一架民航班机突发机械故障,亟须雷达引导降落。正在值班的雷达操纵员祁春旺,凭借过硬技能,引导飞机安全降落,他因此荣立三等功。“插上电磁的‘翅膀’,我心飞翔。”当年心中的问号,如今早已被他红彤彤的立功喜报给“拉直了”!



从“艰守”到“乐守”

身处荒漠,建设一片心灵“绿洲”


“连队驻地偏远,缺水少电、信息闭塞,可谓‘风沙遮山山不青,下雨接水水不清’,坚守荒漠我们苦中作乐!”

——指导员 江金波 


 前些年,不少刚分配到十站的新战士,面对艰苦生活常会打起“退堂鼓”。雷达站党支部除了教育引导,特别注重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氛围,更让官兵坚定信念:“因为职责需要离不开这里,因为能够成长成才愿意留在这里”。


“我刚来的时候,发现战友每天都去学习室,人手一本书学习钻研。”连队报务员、上等兵李健说,入伍前自己不喜欢看书学习,刚分配到雷达站时,身边战友埋头苦读的状态让他很诧异:都什么年代了,又不用考试,一有空闲捧着个书有啥意思?



“当时我真的很幼稚!”李健说。


“我们身处荒漠,更需建设心灵‘绿洲’。咱们雷达站走出去的兵,个个顶呱呱,靠的就是一点一滴的学习积累。”连队老兵龙开兵掰着指头,如数家珍地讲出一串岗位成才的战友名字,这让李健幡然醒悟。他很快打消了“混几年”的想法,给自己立下“规矩”:“在艰苦环境中锤炼意志,在平凡岗位上建功立业,在刻苦学习中增长本领。”


指导员江金波告诉记者,他们借助上级组织的“星火读书计划”,鼓励官兵读书学习,通过开展“强军故事会”“诗歌比赛”等文化活动,浓厚读书氛围……近5年来,从雷达十站先后走出4名硕士研究生,17名战士考上了军校,20余人获得自考大专文凭,十站被友邻部队战友赞为“高山学府”。



午饭时间,十站官兵整齐列队,高唱饭前一支歌:“我们来自五湖四海,相聚在无定河畔,扎根高山、建功立业,谱写十站辉煌……”这首叫做《十站好儿郎》的歌曲,从作词到谱曲,都出自连队官兵之手。


江指导员介绍说:“在十站,官兵的心早已深深融入这片土地。即将退伍的老兵,临别时总要带走山头上一捧泥土,在连队大水罐前含泪高唱《十站好儿郎》,举拳宣誓,无论走到哪里,永远做十站传人!”

 

郭靳  本报记者  刘一伟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解放军报

“中国边关”专版

军报记者微信发布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