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注意到,当下的高校党组织
/
团组织
/
招办
/
学生会等普遍进入了选题瓶颈期。每次选题会,同志们围坐一圈抓耳挠腮,普适
于校园的话题在这两年翻来覆去已无新意。
这时候,很多高校新媒体开始基于“市场观察”,发现“追热点”有利可图。但是在尝过一两次甜头后发现,
追热点其实极度消耗精力,高校新媒体也往往不具备营销号的流水线规模化运作机制。
更重要的是,当一个新媒体选择“追热点”时,它的竞争对手就变成了形形色色的行业头部八卦大号,进一步失去校园新媒体的自身优势。
另外,昨天我们发布了
《9800多新媒体被封号!》
的行业新闻,其实是给一些在“热点”中迷失自我的党政新媒体敲响了警钟。而校园新媒体,可以偶尔通过“热点”巧妙推进某些校园具体工作,但绝不能转为一个“追热点”的账号,自甘堕落。
学生的本质需求集中在哪里?归根结底集中于校园学习和校园生活。
站在产品思维角度
,
一个用户不关注你,或者不阅读你,用大白话讲,是因为你
“
没有用
”
。一个
“
没有用
”
的新媒体,也就无从谈涨粉,谈促活。
一个好的现象是,很多高校新媒体一直在坚持就一些校园先锋人物比如明星教师
/
大牛学霸
/
校园事件做各类深度访谈,这些新媒体文章的阅读量通常都是比较可观的。但我们就止步于此吗?
很多时候,高校官方账号应该进一步关注到学生的学习问题。就好比一个省
/
市团委要通过青安岗、突击队、红旗手关注到社会经济生产问题一样,高校的新媒体为什么不主抓服务学生的学习痛点?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每到期中期末马基毛概考试前,学生的痛点是什么?那就是复习方向无用下手,参考材料一抓一把。所以每到这个时候,学校的打印店里挤满了复印马基毛概材料的学生。但是具体哪些材料有用?这背后带来了多少纸张浪费?这时候,校党委
/
团委完全可以将历年真题,考验政治题精选等整理在新媒体提供给同学。
这些材料对普通学生来说,其实非常难收集,而如果高校新媒体能够承担起服务价值,不仅是在帮助学生提供成绩,同时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切实行动。
但是有多少高校新媒体想到过?推送过?至少我没有看到过。
又比如,四六级考试前夕,学生的痛点是什么?他们需要在网上到处搜索可用的真题音频和视频,或者在找不全的情况下只能掏钱付费购买纸质试卷材料。而我们以一篇推文
《英语六级答题卡》
为例,通过图文的排版技术,将四六级听力的音频、做题功能复制到了微信图文中,并支持答题卡查阅,大大方便了同学们在此期间的学习。
又比如,期中期末不少课程需要答辩,那么高校官方账号为什么不提供一些
PPT/Prezi
教学图文?模板下载?日常学习中为什么不提供一些专业课优质书单?为什么不提供每周空余自修教室安排情况?
这些选题方向不胜枚举,精准命中学生的普遍需求,但又恰恰是大多数高校新媒体忽略的。
另一方面,
“
服务
”
可以向更深层次探索。以
华东师范大学
和
北京理工大学
为例,几乎是每年微信大会的获奖常客,因为他们的
“
企业号
”
都完成了深度开发,能够为学生提供快速的校园卡充值、教室查询、成绩查询、运动器材租赁等一条龙校园服务。
服务,永远是新媒体涨粉最快的思路。
中国最大的微信公众号,是中国移动(
1
亿
+
粉丝)。各类商业领域中流行的
Wi-fi
增粉、体重器增粉、娃娃机增粉、打印机增粉等是无数头部大号的选择。如果你的高校新媒体确实进入了涨粉瓶颈期,那就应该着手规划服务开发,找到校园学生的生活需求,组建你们的开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