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示: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海通宏观 | 梁中华团队
本报告作者:
侯 欢
S0850522080004
梁中华
S0850520120001
· 投资要点 ·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审议《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我们对主要内容的理解如下:
一是,宏观政策边际上更加积极,用好“存量”,储备“增量”。
会议提出,宏观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加强逆周期调节”,“加快全面落实已确定的政策举措”,“及早储备并适时推出一批增量政策举措”。
二是,财政和货币政策保持定力,延续宽松。
“更大力度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大宗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值得关注。
三是,消费是扩内需的重点。
会议提出,扩大内需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把“服务消费”作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支持“文旅、养老、育幼、家政等”消费。
四是,产业政策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部署。
会议提出“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
五是,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关注“提振投资者信心”,“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等提法
。
六是,在其他领域,关注“推出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举措”,“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等提法。
风险提示:
海外需求下降,房地产债务问题。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延续回升向好态势,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们认为,这是对今年以来的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同时,会议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出现分化,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
我们的理解是,2024年上半年GDP实际同比增长5%,符合全年预期目标。其中,一季度经济保持韧性,GDP同比增长5.3%,但是二季度经济边际放缓,GDP同比增长4.7%。同时,经济结构分化较为明显。具体来看,出口韧性较强,对生产形成支撑,地产需求虽然边际改善,但是仍然偏弱。此外,消费相对薄弱,基建增速边际放缓。
所以,在工作基调上,会议提出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深入挖掘内需潜力,不断增强新动能新优势,增强经营主体活力,稳定市场预期,增强社会信心,增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
宏观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要“加强逆周期调节”,“加快全面落实已确定的政策举措”,“及早储备并适时推出一批增量政策举措”
。我们认为,宏观政策边际上更加积极,整体上主要用好当前存量政策,全年完成5%的经济增速目标问题不大。
值得关注的是,会议对长期政策也有所提及,且与近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保持一致。会议提出,“要以改革为动力促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
“及时推出一批条件成熟、可感可及的改革举措”
。考虑到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改革目标以未来5年为期,我们认为《决定》中提到的改革或加快落实。
关于总量政策,会议强调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延续了上次政治局会议的表述,体现出保持战略定力,落实好存量政策。
在财政政策方面,会议提出“要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我们认为,财政支持力度边际上或适度提升,但是依然注重可持续性、严肃财经纪律。在支出方向上,我们的理解是,长期
“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短期
“更大力度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大宗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
。近期,财政部等部门发文,统筹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国资委表示,未来五年中央企业预计安排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总投资超3万亿元。我们认为,在财政支撑下,工业、环境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物流等相关领域的投资或受到提振。此外,需要提醒的是,会议指出“创造条件加快化解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我们认为城投平台或加速转型,广义财政力度或受到一定限制。
在货币政策方面,会议提出“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我们认为,货币环境延续稳健偏宽松,但是把好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强刺激。整体而言,稳增长政策或持续发力,货币和财政政策继续托底经济,但是发力适度。
会议强调,扩大内需要以
“提振消费”
为重点,经济政策的着力点要更多转向
“惠民生、促消费”
。我们的理解是,在化债的背景下,基建增速或边际放缓,同时地产供需仍然承压,消费是接下来扩大内需的主要抓手。今年二季度以来,消费的恢复相对薄弱,具有较大提升空间。所以,会议强调把
“服务消费”
作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支持
“文旅、养老、育幼、家政”
等消费。我们认为,接下来的消费可以关注两条主线:一是,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的支持下,乘用车置换更新、家电产品和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等或对消费有所支撑。二是,服务消费潜力在政策的推动下能否加快释放需要持续跟踪。此外,会议强调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扩大有效投资。
会议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认为,本次会议关于科技、产业等政策的部署也是紧紧围绕这一主题。第一,聚焦科技创新。会议提出要“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
。我们的理解是,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相关企业具有投入大、周期长、研发及商业化不确定性高等特点,所以需要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结合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接下来或通过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加强对这些企业的支持。第二,关注“因地制宜”的表述。我们的理解是,我国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差异明显,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遵循比较优势来布局。所以,会议进一步指出,要
“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
。第三,新旧产业并重。会议强调“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这体现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新旧产业并重。
关于防风险方面,会议指出,“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与前期会议表述基本一致。在房地产方面,会议强调“坚持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相结合”,“积极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这一点与今年4月政治局会议精神基本一致。在化债方面,会议强调“创造条件加快化解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这意味着化债还会持续推进。值得关注的是,会议提出
“提振投资者信心”
,“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与前期会议相比,这一新增提法或意味着资本市场的风险也是接下来防范的重点。
在其他领域,会议的一些提法也值得关注。比如,在外贸领域,会议提出
“推出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举措”,“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
。在低碳领域,关注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在民生领域,关注
“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强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
等。此外,审议《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强调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进一步理顺基层权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