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描述了美团最近上线的“AI生成短剧”用户个人年度报告在社交平台上的传播和反响。虽然该报告融入了用户的注册天数、年消费金额等数据,并采用了AI生成技术,但实际效果却被指出存在剧情浮夸、AI参与程度有限的问题,引发网友关注和讨论。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美团上线“AI生成短剧”用户个人年度报告
美团最近推出了以“AI生成短剧”方式呈现的用户个人年度报告,将用户的注册天数、年消费金额等数据融入剧情,引发网络热议。
关键观点2: 网友关注点和反响
网友关注点在部分用户消费数据低与剧情浮夸的对比上,“笑果”十足。部分网友对美团的创意表示赞赏,但更多关注的是这种荒诞的剧情演绎和不匹配的剧情内容。
关键观点3: AI生成技术的实际应用
美团的“AI生成短剧”在技术上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AI参与程度有限,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AI生成视频。网友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其AI生成技术并未充分发挥作用。
关键观点4: 可能的解释和推测
存在一种可能,美团方面为了追求话题度和传播效果,故意采用这种奇妙的倒错感来制造传播点。但这种做法可能引发网友对真实性和创意效果的质疑。
正文
最近几天,几张带有以上内容的截屏在各大社交平台疯狂传播。乍一看,还以为是早已成为了烂梗的“赘婿”系列短剧又开始流行,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披着“短剧”皮的东西实际上却一点也不老。因为这其实是美团最近才刚刚上线,号称以“AI生成短剧”这种方式呈现的用户个人年度报告。平心而论,最近几年各大平台每年年底的这些“用户年度报告”,普遍都有着不俗的意义。因为它们不仅仅是各家创意能力的“集中比拼”,更重要的是那些最有想法、最具讨论价值的年度报告,往往还可以引发网络中的疯传,进而产生对品牌的额外宣传效益。从这个角度来说,当美团方面将用户的注册天数、年消费金额等数据,融入到剧情夸张的“霸总”、“赘婿”、“穿越大女主”等题材的剧情里,并号称通过AI生成技术,让每一位用户成为各自剧本的“主角”时。这样的做法自然要比其他那些仅有文字和音乐的“年度报告”,更具有视觉与情绪上的冲击力。于是乎,“全网讨论”、“成功破圈”,甚至引来专业人士的盛赞,似乎都印证着美团在今年年底的这场“年度报告”大战里的胜利。虽然我们三易生活并不是广告领域的“砖家学者”,但大家只要有关注社交平台上对于美团这一波“AI短剧年度报告”的相关传播内容就会发现,大家似乎并不是在赞叹美团的创意有多大胆、这个AI短剧有多么的吸引眼球。相反,大家更多关注的是部分不活跃用户低得惊人的消费数据,穿插在剧情浮夸的“霸总”、“赘婿”剧情里,所引发的“笑果”。当这样的台词被AI短剧里的人物“义正词严”地喊出来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说是将整部剧的艺(feng)术(ci)价值抬高到了原本不属于它的位置。当然,也正因如此,这种荒诞的、毫不匹配的剧情演绎,更使得美团今年的这一波“短剧年度报告”获得了更多关注度。那么稍微严肃一点、技术一点来说,为什么美团这次的“AI生成短剧年度报告”,最后会搞出如此“笑果”呢?其实很简单,问题就出在“AI生成”这个大前提上。准确地说,并不是美团用的“AI生成”技术不行,而是因为他们这几部挂着“AI生成”名头的短剧,本质上其实真没有多少AI的参与。何谓AI生成视频?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它是一种几乎无需真正有人出镜拍摄,完全就可以由AI“无中生有”绘制出每一帧内容的视频制作技术。正因如此,如果美团这一“短剧年度报告”真的完完全全基于AI生成来实现,那么理论上来每一个人应该都会看到不同的剧情。而那些在美团花费特别高、或者是特别少的用户,自然也就更可能会有符合他们特质的“AI生成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