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农参
看农参,读懂农业品牌。16万农业主管干部的决策参考,100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产融平台,3000万中国农业品牌经营者的精神家园。每日分享实践案例、商业洞察、行业研究等。并聘请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铁丁老师担任总编辑,提供理论支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参考消息  ·  英国宣布:追加5500万英镑援乌 ·  2 天前  
参考消息  ·  特朗普“退群”,以色列“点赞” ·  3 天前  
参考消息  ·  俄方确认:是暗杀行动 ·  4 天前  
参考消息  ·  比特币跌破10万美元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农参

《一诺无悔》中的土特产——政和白茶

农参  · 公众号  ·  · 2024-12-26 10:30

正文




导读

总书记指出,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土”讲的是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特”讲的是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产”讲的是真正建成产业、形成集群。

为更广泛地展现“土特产”的三个世界(历史人文世界、绿色生态世界、品质美味世界),即日起,农参原“地标日历”栏目改版升级,“土特产趣闻”系列全新开启。本栏目聚焦名著、影视等素材中提及的土特产,拆解特色农产品的前世今生,带领读者感受土特产独特的历史文化与风味魅力。
本期关注《一诺无悔》中的土特产——政和白茶


《一诺无悔》取材自“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的先进事迹,讲述了他在政和县担任县委书记的工作为创作背景,展现了他履职尽责、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一生的故事。

第13集中,廖俊波书记在离开溪涧村时,村民池小妹给廖书记送来了一包自家种的政和白茶。书记要付钱,被小妹拒绝了。廖书记让老张把钱带给小妹。说自己正好要买茶。并提到:“咱们政和白茶好啊!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属实为政和白茶代言了一把!

政和,位居福建北部,武夷山脉东麓,是一座由宋徽宗赵佶赐年号为名的县城。“宣和殿里春风暖,喜动天颜是玉腴”是宋朝皇家对政和白茶的盛赞之言,名臣蔡襄也有诗云“北苑灵芽天下精,要须寒过入春生。” “北苑灵芽”即指当时用野生菜茶的嫩芽制成的芽茶银针。

“千年白茶,百年工夫”。政和自古是产茶重镇,茶事兴盛于唐末宋初,宋朝时期即为北苑贡茶的主产区。高山多,山林的海拔落差和早晚温差大,常年云雾缭绕,使这里拥有茶叶生长的理想环境。

北宋政和五年,宋徽宗品茗建州府关隶县进贡的“白毫银针”,盛赞此茶,便将年号“政和”赐为县名。就这样,福建政和,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因茶而得名的县,并沿用至今。

“政和白茶”属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分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贡眉、新工艺白茶和紧压白茶等。陈橼专著《福建政和之茶叶》(1943年)述:“政和茶叶种类繁多,其最著者首推工夫与银针,前者远销俄美,后者远销德国;次为白毛猴及莲心专销安南(即越南)及汕头一带;再次为销售香港、广州之白牡丹,美国之小钟,每年总值以百万元计,实为政和经济之命脉”。民间流传“嫁女不慕官宦家,只询茶叶与银针”之说。

政和县全县都有产茶,而整个政和产区是东高西低的地势,可以分为平原区、中部山区和高山区。以东平、石屯等地为代表的平原区,海拔就两三百米,开采时间早、产量极大,海拔1000-1200米高山区制成的白茶,具有更加鲜明的高山茶特质,香高味浓、韵味十足。

把“一片叶”做成大产业,是一代代政和人的梦想。1958年,政和县创建了首个以茶叶生产为主的国营茶场,不断加强茶叶栽培技术推广和茶叶品种引进;2007年,国家质检总局对政和白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8年,政和县被命名为“中国白茶之乡”,政和白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使用管理暂行规定颁布实施,政和县还牵头制定了《地理标志产品 政和白茶》国家标准……近年来,为有效推动茶产业发展,政和县多措并举,从政策、平台、项目建设等多方面发力,优化茶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打造茶产业新动能。“政和白茶”连续四年荣登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百强榜单,先后获评中国茶叶百强县、“三茶统筹”先行县域、茶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等称号。

一缕茶香,联通古今。为做深茶文化,政和编纂了《解惑政和白茶》《政和茶志》等茶文化系列丛书,恢复唐末青坪焙、北宋坑塘焙遗址,定期举办白茶大会、开茶节、斗茶赛、政和白茶品鉴会等茶事活动,赴各地参加茶叶博览会推介政和白茶文化,冠名的“亿年龙鸟 千年白茶 政和起源”号普速列车驶向全国,让“政和白茶”这块金字招牌熠熠生辉。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支持原创!

往期回顾

【原创首发】

铁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是“一把手工程”,更是“民生工程”
铁丁:“农产品”变“商品”是品牌建设的重中之重

铁丁:百亿特色产业集群将成为县域发展主引擎

铁丁:“农业产业文旅”是“文旅产业”和“农业生产”融合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路径

【农参专访】

梁顺俭:创办牛肉拉面大学、产业惠及近10万人,兰州拉面香飘50余国的两大“杀手锏”
“染色剂”“打40多遍药”“转基因”.......看清阳光玫瑰变“毒药”的真相
“头雁故事”集锦:每一个品牌都能引领乡村的巨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