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来想象一下,三个男人分别说了这三句话:
放屁!放你妈的屁!别放诌屁!
没什么稀奇的,对吧?谁还没个脾气。
这时,如果我告诉你,这是三名女性说的,你可能会觉得有一点点不合适,太不斯文。
如果我告诉你,这三句话出自红楼梦的三位重要女性角色——
第一位是腹有诗书的大家闺秀,林妹妹
第二位没有读过书、大字不识、只会看账的王熙凤
另一位是不被允许有教养的丫鬟,晴雯
你怎么看?
这时很多人可能会想,林黛玉果然率真可爱,王熙凤果然是有名的凤辣子,快人快语,而晴雯,果然是没有教养的丫头,难怪只能做粗俗的下人。
你看,同样的话,三批人,你心里就有了三个不同的标准。
同样是衡量「放屁」这句话说的合不合适,三批人已经得到了三个不同的标准。
但是,对同一件事的
区别对待
是大部分人的膝跳反应。
1.
那么问题来了,你到底站哪一边?
为什么同样是「放屁」,男的可以,女的就不可以,林妹妹可以,晴雯就不行?
如果非说谁「放屁」不应该,自古以来「礼不下庶人」,说的就是「对于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不能要求他有礼数」。晴雯是不被允许有教养的,随口说几句粗话,无可厚非,不是吗?王熙凤是贵族,当知礼仪;黛玉很小年纪便知避母名讳,按说教养极好,她说粗话,当属明知故犯,难道不是更加不可原谅吗?
美人放屁,与常人无异。放了就是放了,如果你也有类似「率真与粗俗」的结论,很可能是你的个人喜好或者先入为主的认知干扰了你对「放屁」这件事本身的判断,你没有在「就事论事」。
心理学家阳志平说过:语言不是思想的外衣,语言就是思想本身。区别对待的背后是
混乱的原则体系
。换句话说,这可能是「多重标准」。同样是放屁,谁又比谁高雅些?别人家的鹅是鹅,你自己家的鹅是天鹅,这话说出去,有逻辑的人哪个理你。
这就像什么呢?前几年网上有个段子——
《爸爸去哪儿2》大家说黄多多:她都八岁了,还是个孩子吗?!
后来柯震东吸毒,评论最多的是:他才23岁 他还是个孩子…
粗话并不影响大家喜欢一个人。但说了就是说了,这一行为,并不因为个人喜好或者出身的不同,而有任何分别。
2.
武侠小说里有一种人,所有人不见得喜欢他,但几乎
所有人都信任他
。就是杀手。
因为杀手的原则足够稳定:
拿钱,杀人,交差,走人。
不偏不倚。
这种素质,换句话说,就是
靠谱
。他的行为是可预测的,你只需要告诉他去做什么,事情就会朝你想要的方向发展,几乎可以完全预料到。因为可预测,所以靠谱。你不见得喜欢他,但你相信他,愿意和他合作。
这就是今天要聊的——要让人注意到你,相信你,愿意和你共事,你不一定要讨每个人喜欢,但一定要
足够有原则
。
比如家长,儿子犯错,你不罚他,女儿犯同样的错,你却罚了她;今天不爽揍一顿,明天高兴又赦免了,你对孩子的反应不稳定,孩子的表现就不会稳定,因为在他看来,做同一件事带来的结果总是不确定的,所以他一直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样的家长在孩子心里没有什么威信可言,孩子只是怕你,但并不服你,甚至内心瞧不起你。
阴晴不定、喜怒无常的伴侣也很难得到对方的重视,对方摸不准你的脾气,常常不知所措,每次都在猜、在赌你这次会不会又炸毛,久了就累了,毕竟大家时间精力有限,猜不中就不猜了,爱谁谁。
做事全凭心情、任人唯亲的老板的原则是混乱的,员工内心深处并没有他的位置,客户也不知道他的下一步动作,无法预测,就没有安全感,没有安全感,就不会选择合作。
3.
用多重标准看待问题,其实是个人原则体系混乱的表现。你没有统一的方法面对问题,导致经常被别人带跑而不自知,你不知道自己判断一件事的原则是什么,同一性质的事情,你就很可能作出截然不同的反应。
这么做的后果,一是你在很多问题上做选择的依据是缺失的、混乱的,导致你自己都不知道在哪里掉坑;二是在别人眼里,你要么是可以随时调用的老好人,要么是最好敬而远之的不靠谱的人。
原则体系混乱,导致身边的人不知道以何种方法与你相处,你自己的体系自己没有掰扯清楚,又怎么能指望别人花时间来梳理、并找到和你的相处模式。久而久之,大家只会用同样混乱、且随意的态度来对你,反正你自己也不在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