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StuQ
实践驱动的IT教育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国家地理  ·  【影赛】2024江西风景独好影像大赛作品精选 ·  昨天  
地理蹊  ·  考前每日练 | ... ·  3 天前  
地球知识局  ·  刚刚,河南省会“变大”了 ·  5 天前  
地球知识局  ·  刚刚,河南省会“变大”了 ·  5 天前  
地理蹊  ·  考前每日练 | ... ·  6 天前  
地理蹊  ·  地理赏析 | 南闽安定,福建南安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StuQ

30岁后的程序员,该如何做出职业抉择?

StuQ  · 公众号  ·  · 2017-07-19 20:35

正文

来源|100 offer
编辑|Alice Qin
面对程序员所谓的30岁节点,你是否也有所困惑。

网络上总有这类观点——

「如果所有的技术都想着去做管理,不脚踏实地写代码,那技术就做不好了。」

如果仔细推敲这句话,便能发现其中的逻辑错误:该观点私自敲定了「在转型管理的过程中就一定不会再脚踏实地做技术」的预设前提,事实上,这是一种偷换概念。

乔布斯说过一句话:「如果一家公司让主管销售的去主管产品,这家公司就会非常危险。」

优秀的程序员更懂得产品的本质,他们并不是网络段子手们口中的「除了写代码什么也不会的程序猿」。

摆在三十岁后的程序员面前有三条路,一是转行,二是继续钻研成为技术大牛,三是转型为管理人员。

今天,我们说说第三条路:「技术人员转型为管理」。

人们对「技术转管理」的三个误区印象

什么是管理?

非管理层中有很多人对「管理」二字本身就存在误解,认为做管理只用分分工、协调下人际关系即可,即便是技术人员转成了管理,也会因为长期不实际动手而慢慢淡忘了技术。并且,他们认为技术人员就该老老实实一辈子做技术。

人们对「技术人员转管理层」存在很大误区,总结下来有以下三点——

误区一:管理不用懂技术

国内很多企业的管理层都是从业务出身,业务出身的管理人员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除却擅长于人际关系外也对公司的收入支出、销售体系理解得更为透彻。

也是因为上述原因,导致不少人认为管理不用懂技术。

其实不然,若运营一项互联网产品,或管理一支技术团队,没有人比技术出身的人更为理解。

两个月前,张先生在100offer拿到offer,他今年刚过30岁,去年一年都在创业。最初,他以技术合伙人的身份与朋友一起创业,出任CTO,参与核心代码的编写,之后更是担当起管理一支十一人团队的重任。

程序员出身的张先生深知技术的重要性,在管理团队时,他能理解技术人员的需求与苦处,从而对症下药,面对非技术员工,他可以利用自身优势,让他们大致了解技术团队的运作,从而使整支团队的效率提升。

不过,三个月前,张先生选择了离开,两个月前进入一家公司担任CMO,负责新公司的营销战略,他从技术人员彻底转型管理人员。问起为何最后离开自己创办的公司时,张先生摇摇头,说——

「合伙人不是很懂技术,最后把核心工程师逼走了好几个。虽然说管理人员不必在技术上精通,但也不能丝毫不知。」

张先生在30岁完成了程序员到CTO再到CMO的管理转型,即便他如今再也不用写代码,但他仍坚持着「管理层至少要知道技术是怎么一回事」的观点。

38岁的颜先生常年担任技术总监,他对于「管理不用懂技术」、「程序员转了管理后就不用写代码了」这类看法发表了以下观点——

「技术人员成为管理层后,仍要参与核心代码的编写。优秀的程序员即便成长为CEO后,事务繁琐到的确没时间写代码,他的技术知识层面也依旧非常扎实。一个完全不懂技术的人,他无法理解技术团队人员究竟在做什么,分工起来也面临极大困难,这样会造成工作展开的困难。」

颜先生目前负责公司的整体技术规划、各系统总体解决方案,他的职业发展方向是从工程师起步,逐渐成为高级工程师,再一步步成长为技术总监。

技术与管理并不冲突,优秀的管理人员即便不是技术专家,也不代表他一点都不懂技术。

误区二:做管理比做技术轻松

和很多人以为管理人员只需协调人员关系一样,不少人存在这样的误区:做管理不用耗费太多体力,其实比技术轻松得多。

林先生今年29岁,硕士,六年工作经验,在毕业第三年就成为一家公司的CTO,是程序员转型管理人员中年纪较轻的,他说起他在创新工场当程序员的日子,总是会说:「熬夜是家常便饭的事。」

问起他这几年担任CTO会不会熬夜少一点,他摇头,说:「CTO又不是不用写代码,相反,CTO需要精通各类技术,APP开发和运营,可以让CTO们没睡过几个好觉,更何况有十几个人要管理,维护过程中出了问题出了bug最心急如焚的当然是CTO。」

林先生伸出他的手,让我看他的右手食指,整支手指都附上昏黄色,他笑,说:「都是熬夜抽烟抽的,以前常写代码时很少抽烟,因为手都在键盘上。现在也不是有空了,团队大大小小事情那么多,一晚上一晚上地熬,能不抽烟吗?」

不仅是林先生,本次100offer采访了十五名三十岁左右的程序员,其中七位是管理人员,八位是非管理人员,七位管理人员一致表示进入管理层后,就算会熬夜少一点,但从体力耗费而言,一点儿不比以前轻松。

即便是未成为管理人员的八位程序员,他们大多也表示「认为技术管理会很轻松的多半是没有经验的程序员」,仅有一名持不同观点。

误区三:技术转管理的人往往带不好团队

多数人印象中的程序员都是木讷、内向甚至孤僻,认为他们不擅长与人沟通,更不具备管理能力。

这是大众对技术人员的最大误解,并且,也有很多木讷内向的人,成为了优秀的管理人员。

扎克伯格是「技术人员转管理层」的典型案例,在创办facebook之前,便被称为「程序神人(a programming prodigy)」。

扎克伯格高中时,便开发过名为ZuckNet的软件程序,这一套系统甚至可视为后来的美国在线实时通信软件的原始版本。高中时还创作了名为Synapse Media Player的音乐程序,并且借由人工智能来学习用户听音乐的习惯。大学二年级时他又开发出名为CourseMatch的程序,这是一个依据其他学生选课逻辑而让用户参考选课的程序。

甚至在创业初期,他也依旧着迷于技术本身,将公司管理交给其他高层。

罗宾曾对扎克伯格爆发过:「你最好上课学一下怎么当首席执行官,不然这会给你带来麻烦的!」

不过,在罗宾对扎克伯格爆发后,罗宾注意到,扎克伯格身上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首先他确实同意开始向一位高管辅导老师学习如何做一名有效率的领袖。他开始更多地与他的资深高管们进行一对一的面谈。

之后的事情我们都知道,扎克伯格最终成长为一名出众的首席执行官。

技术出身的管理人员或许在沟通上与业务出身的相比之下显得安静木讷些,但不代表他们无法管理出一支好的团队。

很多内向的管理人员,更具同理心,他们能利用这个优势迅速理解团队中的成员在想什么,使团队更具凝聚力。

前文提到,本次100offer采访了十五名程序员,100offer对他们提了三个问题 ——

30岁后该不该转管理?

十一名程序员表示应该,三名表示不应该,另外,今年三十二岁的杨先生表示:优秀的技术人员应该转管理,但不应该限制年龄,倘若他的能力到了,即便是20岁也该转,如果未到,40岁也不迟。

有趣的是,杨先生进入管理层两年了,转型管理时恰巧三十岁。

管理需不需要懂技术?

十五名程序员全部表示需要。

采访样本选择的均是程序员,所以对他们而言这个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不过,最懂技术团队的莫过于技术人本身,所以,他们的答案是合理的。

技术若要转管理,最合适年龄是多少?

除去第一道问题那位杨先生的回答。1人表示25岁以下,3人表示25岁至30岁,7人表示30岁至35岁,2人表示35岁至40岁,1人表示40岁以上,如下图所示——


大多数人都认为三十岁之后是转管理的最佳时期。即便是国外的知名互联网行业,处于中层管理的也多为30岁左右。


资料来源 http://www.bls.gov

技术和管理并不冲突。

如文章开头所说,摆在程序员们面前未来的路有三条,只要是认真抉择过的,每条路都是正确的。但,极为出色的程序员更应该成长为管理人员,不应只将自己定位成「我只是个写代码」的,问题不是到三十岁后转还是四十岁转,而是当能力达到该去管理时,应该为自己、为公司、为社会发挥出更大作用。

并且,三十岁后的程序员们,在战略思维上,他们能更为清晰知道一个项目系统设计的具体规划,细分之后的具体编程对于他们而言自然是轻而易举,但他们应将精力更放在系统设计上,创造最大价值。

本文涉及受访人姓名皆为化名 / 已得到受访人授权


Python是现在最流行的机器学习语言。针对对机器学习感兴趣、想从事相关职业的零基础学员,极客邦旗下的StuQ打造出面上最系统的Python机器学习课程带领同学们全面系统地掌握Python机器学习的相关知识,并能够胜任Python机器学习中级工程师及以上的工作。


现在报名,直减 2000元!StuQ还为你准备了5个 200元 优惠券【s94781】【s60477】【s73116】【s82741】【s58531】,先抢先得!「 阅读原文 」立即使用吧~

有问题?长按海报二维码,咨询课程详情~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