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方舟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界面新闻  ·  胖东来回应所售红色内裤掉色过敏 ·  昨天  
KnowYourself  ·  这件事情没想清楚,再相爱也不建议结婚 ·  昨天  
界面新闻  ·  丰田独资公司落户上海 ·  2 天前  
t0mbkeeper  ·  #饺子导演成为百亿票房导演#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方舟子

“基因专家”请不要制造基因的神话

方舟子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7-09-06 14:40

正文

(这篇文章选入了高教出版社出的《语文(基础版)(第4册)》(倪文锦主编),我没见到课文,大概做了删改,否则杨焕明得气死)


人类基因组的测定虽然能够成为遗传学研究的强大工具,但它本身在学术上的意义并不大,是没有多少创造性可言的技术活,基本工作都是通过仪器自动进行的。然而,一幅并不完整的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在六月底的公布,却被提前夸大成了重大历史事件,据英国《自然》杂志的报道,是出于政治动机:“媒体把(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描绘成赛里拉公司和人类基因组计划之间的一场战役,这使美国政客们吃惊。克林顿的助手们希望通过联合声明结束怨恨,并使公众对两个计划的成就有更好的认可。”(Nature 405, p. 983)美国政客们的这番苦心,却意外地在中国媒介中得到了实现。参与了百分之一的测序工作的中国科学家们,也跟着欢呼这项其价值“怎样估计也不过分”的“人类科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杨焕明教授语)。做为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联系人、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人类基因组中心主任的杨焕明教授一时成为新闻人物,就此一事件不断地接受记者的采访。本来,这是一个向公众传播分子遗传学知识,帮助公众理解分子遗传学研究,澄清错误的观念,消除不切实际的幻想和不必要的恐惧的良好机会。但是,在读了杨焕明教授的几篇访谈后,我的印象却正好相反。下面我就从《基因专家杨焕明专访》(《南方周末》2000年7月7日)和《基因的14个为什么》(《生活时报》2000年07月22日)这两篇访谈中,挑出几条(并非全部)可议、甚至错误之处做些分析。


杨教授说:“人类只有一个基因组,基因绝对没有好、坏之分,也没有正常基因组与疾病基因组之分。”


人类基因组计划将某几个人的基因组当成了人类基因组的代表,一开始就饱受批评,以致衍生出了一项“人体基因组多样性计划”。但是即使是后者,也无法反应人类遗传的多样性。人类基因组不是只有一个,而是有无数个,事实上,除了同卵孪生,没有两个人的基因组是相同的,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个基因组。断言“人类只有一个基因组”,是误以为存在标准人的过时的错误观念,忽视了人类的多样性。而断言“基因绝对没有好、坏之分”,则更是违背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的基本常识。请问杨教授,如果基因没有好、坏之分,自然选择又是如何起作用的?


杨教授预言:“不久的几年内,人们将看到一份描述人类自身的说明书,它是一本完整地讲述人体构造和运转情况的指南,届时危害人类健康的5000多种遗传病以及与遗传密切相关的癌症、心血管疾病、关节炎、糖尿病、高血压、精神病等,都可以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


不久的几年内,可以得到一个完整的人类基因组序列。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是,得到完整的序列是相当容易的,而要读懂它却是极其困难的。人类基因组中究竟有多少基因?这些基因是如何调控的?这些基因都编码什么样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又有什么样的结构和功能?彼此之间如何相互反应?只有完整地回答了这些问题,才可以说有了“一本完整地讲述人体构造和运转情况的指南”,而这些工作的难度,比让仪器自动测定基因序列不知要难上多少倍,许多技术问题都还有待解决(比如我们就还无法根据DNA序列百分之百地确定基因,而这是人类基因组计划不能不做的),绝对不是“不久的几年内”就能完成的,甚至在我们的有生之年也未必能见到其完成的。而要完整地了解蛋白质、基因的多态性,了解遗传的个体多样性,更是遥遥无期的事。


“实际上,迄今所有的药物,甚至于‘精神疗法’,都是通过修饰基因的结构,调节、改变人体的基因表达,改变基因产物的功能而起作用的,这是间接的‘基因治疗’。真正的‘基因治疗’,是直接把基因送到人体细胞中而发挥治疗功效,如‘基因产品’的人胰岛素、人生长激素,已广泛用于临床治疗。”


是不是迄今所有的药物都是间接的“基因治疗”呢?我对此深表怀疑。我很想听听杨教授解释抗生素或治疗消化不良的盐酸是如何通过调节、改变人体的基因表达而起作用的。至于真正的基因治疗,目前还处于摸索、试验阶段,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根本就还没有真正用于临床治疗。杨教授所说的已广泛用于临床治疗的人胰岛素、人生长激素等所谓“基因产品”,是通过DNA重组技术在人体外表达、提取的,与基因治疗没有任何的关系。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它研究成果,又有了一个令人不敢相信的说法:人类真的有一个‘夏娃’!现在地球上所有的人,都是一个非洲妇女的后代。这个妇女大概生存在20万年前。最近,对只是父传子的Y染色体的研究证明,‘亚当’居然也是非洲人。真是不可思议,中国人不是已经发掘出猿人化石了吗?还用现代同位素技术鉴定过‘年龄’。”


“现在地球上所有的人,都是一个非洲妇女的后代”乃是对“线粒体夏娃”学说的误解。这事并没有什么“令人不敢相信”的,而是顺理成章的。假设在20万年前的一个非洲部落有1万名始祖母,每个始祖母平均有两名子女。在以后的传代中,由于有的母亲未有女儿,其母系遗传将会中断。计算表明,经过1万代之后,将会只剩下了一个母系遗传,也就是说,所有的后代都只携带某一个始祖母系的线粒体DNA(线粒体是通过母系遗传的),但是这并不是说,在20万年前只有一个始祖母(“夏娃”不过是一种比喻),更不是说,其他始祖母对现代人的遗传毫无贡献,只不过她们的贡献不体现在线粒体DNA上罢了。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内行可参见A.C.Wilson等人的原始论文(Mitochondrial clans and the age of our common mother, 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Human Genetics),外行也可参看道金斯在《伊甸园之河》一书第二章“非洲人和她的后代”中的精彩推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