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介入手术中的险象丛生,你是否遇到过?面对这些可能引起灾难的情况,又该怎样面对?
来自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的方兴根主任,将分享他遇到的一则动脉瘤介入弹簧圈逃逸事件。
◆
基本信息:
56 岁 女性。
◆ 主诉:
突发剧烈头痛伴呕吐 4 小时,无癫痫发作。
头颅 CT 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评分或分级:H-H II 级,Fisher II 级。
术前左侧颈内动脉造影(瘤颈:2.3 mm,
瘤宽:2.5 mm,瘤高:2.6 mm)
术前右侧颈内动脉造影(瘤颈:3.5 mm,
瘤宽:3.7 mm, 瘤高:4.0 mm)
双侧后交通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
◆
难点一:责任动脉瘤判断困难!
左侧后交通形态不规则,考虑左侧为责任动脉瘤可能性大,右侧破裂不能排除。
两侧同时栓塞,尽量单纯栓塞
1、左侧后交通动脉瘤
器械:Cosmos complex 2 mm*2 cm
Helical 1.5 mm*3 cm
Helical 1.0 mm*2 cm
◆ 难点二:弹簧圈无法解脱!最担心弹簧圈回撤后中途解脱幸好未发生
2、右侧后交通动脉瘤
风险无处不在,由于动脉瘤瘤颈宽,局部血管狭窄,血流冲击力大,弹簧圈逃逸。予替罗非班 4 ml 静推+4 ml/h 静脉泵入
器械:rebar-18 微导管
Solitaire 4 mm*20 mm
◆ 难点三:弹簧圈逃逸致灾难性血管堵塞,抓捕逃逸弹簧圈!
微导管难以到达大脑前,使用套索装置将弹簧圈拉至大脑中动脉
弹簧圈取出,右侧颈内动脉通畅
第二天神志变差 GCS E
2
V
2
M
4
= 8
载瘤血管显影良好提示支架内血栓可能性小;提示诊断:脑肿胀
◆ 难点四:发生脑疝、脑肿胀,合并脑积水!
查明病因+积极治疗,行 V-P 分流术
出院前 CT:
患者出院时,神志清楚,可简单言语,右侧肢体肌力 2 级,左侧肢体肌力正常,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侧巴宾斯基阴性;改良 Rankin 评分为 3 分;行进一步康复治疗。
注意事项
及时抓捕弹簧圈,关注血管功能恢复
1、弹簧圈逃逸是灾难性事件最好能将其及时取出,采用 Solitaire 支架取出弹簧圈技术是可行的,自制套索取逃逸圈也为一种办法,自制套索依然可以调整控制导管头的方向。支架的使用可以防止弹簧圈逃逸。
2、恢复血流不等于恢复功能,继发性损伤依然严重。
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师从徐善水主任、刘建民教授。擅长脑血管疾病介入及显微外科治疗。发表学术论文 30 余篇(SCI 收录 5 篇)。荣获安徽省科学进步三等奖 1 项。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病诊疗自 2003 年开始以来,迅速发展,团队现有 7 人,博士 2 人,2013 在安徽省率先成立脑血管亚专业病区,常规开展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硬脑膜动静脉瘘、烟雾病搭桥等出血性疾病的诊治,年手术量除脑血管造影外达 600 台次,形成了该地区的特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