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抖音千篇一律,有趣的快手万里挑一,其实就展示了两家推荐算法的异同
抖音(中心化)
-
特征识别
当视频通过了审核以后,抖音系统会根据视频的内容和标题,对这条发布的视频打标签,并匹配相关的用户人群,准备推送这条视频给这部分人群。
2.初级流量池
一条15秒的视频在发布成功后,会进去一级流量池,会自动推荐给100-1000名用户播放。新视频流量分发以附近和关注为主,再配合用户标签和内容标签智能分发
3.二级流量池(点赞量,评论量,转发量,完播率)
进入二级流量池,就需要具备以下因素:
1、完播率:视频平均播放进度,即你发布的视频有15秒,观看完的人数越多推荐分越高;
2、点赞率:抖音官方公布的优质视频点赞率是3%(即比方点赞比),如果你的比方点赞比高于或者接近3%,平台会给你更多推荐量;
3、互动率:
抖音平台会参考整个平台的平均互动率去给你目前的视频进行评分,如果你当前发布的作品的互动率高于当时平台的平均水准,基本都会进入二级流量池,获得1万-10万的推荐量;
同理,三级流量池、四级流量池都会参考以上的算法推荐机制,百万赞爆款视频就是这样产生。
4.叠加推荐
新视频都会智能分发10vv左右的播放量,如转发量达30(举例),算法就会判断为受欢迎的内容,自动为内容加权,叠加推荐给你300vv;转发量达300w(举例),算法持续叠加推荐到3000vv;以此类推…
热度加权经过大量用户的检验,层层热度加权后才会进入了抖音的推荐内容池,接受几十到上百万的大流量洗礼,各项热度的权重依次为:转发量>评论量>点赞量
同时影响抖音推荐量另外的几大因素:
1、账号定位明确,根据用户的兴趣爱好做细分垂直领域的内容,会更容易获得平台的推荐;
2、内容质量,平台需要优质的创作者进行内容产出,也会给予优质创作者更大的推荐量;
3、直观的头像、作品封面,合适的背景音乐,都会给予账号加权分;
4、视频清晰度和竖屏拍摄很重要,这是抖音官方一直强调的,清晰度越高,进入二级流量池的机会更大;
5、作品更新频率,稳定更新,更收平台欢迎
整体的推荐流程
快手 (去中心化)
快手的产品的思路是:
1、交互简单易懂,反过来积极影响算法
2、组合各种推荐算法,覆盖用户不同需求,以达到尽可能推荐的视频都是用户想看的
3、架构整体规划,用户使用产品的流程中,全程都影响算法,达到完全产品个性化.
个性化推荐的目的在于,通过全方位的数据,精准刻画出用户意图,针对性地给用户推荐其愿意观看的视频,提供极致的产品体验,提升视频观看率,增强用户黏性。
产品的关键点就在于分析用户的意图,并将个性化的推荐结果通过巧妙的产品设计传达出来。另一方面,交互也会影响算法。
由于交互界面的作用是用来搜集数据用的,实现提升推荐精准度的目的,因此交互反过来影响算法。
1.前端没有分类和传统热度排行,以红心数多少按照某些规则进行推荐.
打开快手app,在没有登录的情况下,界面非常简单,没有常见的视频类别,也没有按照视频热度的两个维度,即播放量和红心数的多少设置排行榜单,而是以瀑布流的形式展示内容。可以看到,优先展示的是红
心数多的视频,有红心数上万的或上千,少数红心百位数或十位数的,但并非按照红心数从高到低排序,
看起来完全是随机的。同时考虑视频的新鲜度,从时效性上优先展示的是一天内的视频。
2.推荐方法覆盖不同需求
登录后三种不同推荐Tab,组合不同推荐方式
关注
: “关注”Tab里展示所有我之前关注的创作者的视频,与发现不同的是,它强调的是视频的时效性
发现
: 展示逻辑和未登录时一样
同城
: 直接基于LBS数据匹配附近的人发布的视频,它强调的是视频生产者与观看者之间的距离
“发现”这个Tab,就是短视频常用的推荐方法:协同推荐+内容过滤,这两种推荐方法结合的结果.
协同过滤系统就是通过用户历史观看视频的行为,分析用户兴趣给出推荐。但协同过滤算法有个缺点就是
不能冷启动,因此需要混合别的算法,比如内容过滤系统。内容过滤系统,给用户推荐他们之前喜欢的视频内容上相似的其他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