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穿越,你最想穿越到哪个朝代?——关于这个理想世界的乐此不疲的追问,出现最多的答案是——
宋朝
。
在这些沉淀了几千年的文化精粹中,不难发现,人们对宋朝有着巨大的好奇,对“宋式生活美学”的推崇,更是引发了一股“宋朝热”。你,也是这样吗?
今天,我们再次向您诚意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核心主笔团队
历时 500 天精心打磨制作的宋朝美学音频课——
《我们为什么爱宋朝——宋朝美学十讲》
。
点击上图即可订阅课程,
限时只需69元
试听
《三联生活周刊》核心主笔团队
打磨一年半而成
宋朝美学音频大师课
10 位
名家、学者
10 种
进入宋朝的观看路径
30 个
知识点
600 分钟
美学之旅
微观视角 深入其中
体会两宋文明到达的高度
扫码立刻听课
👇
如果你还不了解宋朝,没关系!
跟上我们的“宋朝穿越路径”,从总到分,从历史宏观层面到重点微观剖析,你会一步一步,深入其中,爱上宋朝。
《中国诗词大会》主持人
董卿
宋词——早已被视为一代之文学的案头之作,是宋人生活、情感、价值观的一种表达和呈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东坡的这首《水调歌头》,时至今日仍被不断扮演翻唱。
为何宋词仍旧能够为今人所吟唱?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这一讲里,我们邀请到了《中国诗词大会》的主持人、同样爱好宋词的董卿,以“领读者”的身份,为我们做一个有关宋词之美的导读,推开宋词温婉世界的大门。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著名宋史专家
邓小南
在课程的总序里,我们邀请到了著名宋史专家邓小南老师,为我们拉开宋朝美学的序幕。邓老师是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其父邓广铭曾师从胡适、傅斯年和陈寅恪先生。她将从宋代的立国形势、文化风气以及士人对意境的追求几个方面,以宏观的方式带我们重新认识宋朝。
《清明上河图》
故宫博物院资深古画研究专家
余辉
宋朝的打开方式,大家最为熟悉当然是宋朝生活图景《清明上河图》,故宫展出这幅作品时排长队的火爆场景还历历在目。它堪称北宋社会的“百科全图”,徐徐展开了一幅 12 世纪初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时节繁盛的市井风俗画。这里,我们邀请到了故宫博物院资深古画研究专家余辉,他多年来潜心研究此画,每一个细节都如数家珍,他将带大家一起走进、解密《清明上河图》。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杨立华
那么,张择端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当时的生活环境又是什么样的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张择端的教育环境——儒生背景。两宋时期通过科举制度,诞生了一个新的阶层——士大夫阶层。那么,在当时提倡儒学复兴的环境下,这些文人他们又尊崇什么样的价值观呢?
这里,我们邀请了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杨立华,他近年来着力于宋明哲学的研究,将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告诉我们宋代士大夫的人格到底伟大在哪里?为什么宋代贤士会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豪语和胸怀?儒学在北宋的复兴如何解决了新的生活方式指导问题。那种生生不息的核心精神,对于我们今天又有什么样的指导价值?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主席
郑培凯
说到宋代士大夫,尤其文人雅士,除了探讨人生哲学,在生活中,喝茶也是他们的一大乐事。其实在宋代,不止文人喝茶,上到皇帝,下到普通老百姓,喝茶已经完成变成了全国的一种风尚。在这一讲中,我们邀请到了著名文化学者、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主席郑培凯,他将通过茶专题告诉您,在宋代,为什么喝茶会成为一种全民风尚?普通百姓、高雅文人、尊贵皇室在喝茶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的讲究和习惯?
故宫博物院古代书画碑帖鉴定专家
王连起
纵观艺术史,宋代艺术的第一座高峰,是书画。书画分为书法和绘画。我们先从书法讲起,中国书法进入宋代,进一步加重了“文人”习气,苏轼、黄庭坚这些书法家也都是大诗人、大文学家。这一讲,我们邀请到了故宫博物院古代书画碑帖鉴定专家王连起,为大家讲述宋代书法的复古与创新。
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
朱青生
而宋代书法与绘画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北京大学教授、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朱青生看来,“宋画”中间包含着对“宋画”的终结。这个时代里隐藏着一个伟大的秘密,而为了帮助破解这个秘密,朱青生老师替我们拎出了藏于其中的关键的一条“线”,这个线就是“书法”。古人讲究“书画同源”,理解了书法,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去理解宋画。看透了这个秘密,才能完成对宋画的理解,以及我们还能试着横向去思考、找寻,宋画与文艺复兴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我们之所以邀请朱青生来讲这一节课,是因为朱青生认为教师最重要的作用之一是指引学生在面对个人无法控制的境遇时找到自我的方向,这种方向感,古贤称为“仰望星空”。我们也希望在宋画的讲述中,你能领略到他的这种指引。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扬之水
对于今天的人来说,该怎么观赏宋画?如果从风格入手,当然会存在很大主观性,一种比较轻巧的进入方式,是可以尝试与宋人的生活方式相结合。
生活方式少不了生活器物,玩古物一直是帝王、宦官、文人士大夫的文化传统。烧香、点茶、挂画、插花,是最能代表宋人生活与文化趣味的“四般闲事”。而这些生活方式需要承载的器物——茶器、酒器、花器、香器、文房等等,也都在宋朝,被赋予了“雅”的品格。这一讲,我们邀请到了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痴迷于古物研究的学者扬之水,为大家讲述宋代的器物之美。为何这些在我们现代人看来的高雅生活方式,在宋人的生活里却只是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