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天津科技大学
感谢您关注天津科技大学官方微信。我们为你开发了30余种校内外生活、学习和工作实用的互动功能,发送“菜单”体验一下吧。抢鲜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每日为您推送的内容。我们期待与你一起见证科大的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数据派THU  ·  AAAI2025|只根据题目和摘要就能预测论 ... ·  2 天前  
CDA数据分析师  ·  【干货】画用户画像与找相亲对象一样简单 ·  2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岗位表格】在线文档持续更新:新闻媒体/内容 ... ·  2 天前  
谷饶生活信息站  ·  【谷饶直聘】2月5号更新,谷饶人才求职招聘平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天津科技大学

【媒体关注】这十年,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看天津

天津科技大学  · 公众号  ·  · 2024-02-27 19:28

正文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汇报,明确提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

10年间,在华北平原的版图上,京津冀三地血脉相连、携手同行。 今天,当我们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的重要节点,回望京畿大地的万家灯火,回望京津同城化、区域一体化下的美好画卷,瓣瓣同心、瓣瓣精彩的背后是无数人的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其中,天津教育系统笃行实干,为这份十年答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天,新华社、《天津日报》、津云等多家媒体,都对此做出了详细报道。

一起来看——

新华社

同“享”——京津冀公共服务协同中

感受民生温度

(新华社2月25日报道,节选)


教育领域的协同是增进京津冀三地民生福祉的重要手段,今年24岁的于梁泽就是教育协同发展的受益者。2018年,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协作校区)正式招生,并开展“1+2”分段培养新模式,即新生入学后先在天津学习一年,再返回承德学习两年。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帮助下,学校还联合企业开设“订单班”,为学生就业保驾护航。

于梁泽是2018级“订单班”的学生,毕业后他直接进入大众汽车自动变速器(天津)有限公司工作。谈及学习和工作的这几年,他十分满意,“我们可以在天津和承德两地上学,享受两地的教育资源,毕业后就业也很顺利。”

▲2019年4月26日,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学生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运动会开幕式上表演。新华社发

除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教育的协同还体现在教育理念的交流和碰撞。2019年,在天津市教委的积极推动下,天津市第一中学与河北省雄县第一高级中学签订合作协议,天津一中派出一批优秀干部教师进驻雄县,高鹏便是其中一员,派驻期间他担任雄县第一高级中学副校长,针对德育教育与老师们进行了多次交流。

与高鹏的交流给雄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年级部主任韩飞龙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我刚当班主任两年,高鹏校长特别强调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给我之后的工作带来了很多启发。我们的许多教师也一直和天津一中的老师保持沟通交流,京津冀协同发展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教学经验的分享,更是教育理念的更新。”

2023年8月,天津市第一中学与雄县第一高级中学签订新一轮合作协议,天津市第一中学雄安校区正式揭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故事也在这里继续书写。

南开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秘书长张贵表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效支撑。十年来,京津冀三地便捷高效地落实公共服务合作机制和政策衔接,积极推动教育与医疗资源合理布局以实现同城普惠,高标准打造京津冀高品质公共服务,这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借鉴。


天津日报

民生大礼包 为幸福“加码”

(《天津日报》2月26日第10版,节选)


■教育协同一个“圆” 打造发展动力源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寒假,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与河北省雄县职教中心多次召开线上会议,用天津EPIP(工程实践创新)的理念,就下一步在雄县设立EPIP工程实践创新中心事宜详细沟通。“我们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技术,培养学生跨学科融合思维和合作能力。”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三地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一个缩影。


这10年,天津3所中职学校在雄安新区三县开设分校,开展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天津职业大学设立雄县职业培训中心,提供“菜单式”培训;天津11所中职学校与河北省中职学校持续开展“2+1”模式联合招生培养;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协助建设承德应用职业技术学院。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以来,作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我市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不断向河北省输送。


2019年,天津一中与雄县第一高级中学(以下简称雄县一中)签订合作协议,派出优秀干部教师进驻雄县一中,在党建引领、校园文化、办学理念、教师招聘、课程改革等方面,持续扩大对雄县一中的辐射。去年8月23日,天津一中雄安校区在雄县一中正式揭牌,津冀两地基础教育合作再升级。


成立由中小学优质师资组成的讲师团,赴雄安新区和张北县为当地教师举办订单式讲座;武清区40所学校与北京市33所学校、河北省28所学校开展学科教研合作;2023年,50名来自河北省的校长、教师走进我市和平区、河西区、南开区8所教学特色鲜明、教育教学成效显著的中小学校(幼儿园),进行跟岗研修……


2023年,天津市政府与北京大学签署新一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高校主动对接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将科技创新成果和关键核心技术在京津冀全域落地转化。“自2022年以来,天津高校累计承担京冀企事业单位电子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领域项目共2725项,吸纳金额28.15亿元。”市教委副主任徐广宇说。京津冀教育协同同心圆正在形成。


■跨省学技能 携手育人才


“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更属于站在我身后、为我提供大力支持的天津职教人。”前不久,2023年河北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落下帷幕。经过3天的激烈角逐,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以下简称青龙职教中心)汽修系教师朱旭收获汽车维修职业技能竞赛个人和教师团体两枚金牌。这也是青龙职教中心首次在该项赛事中夺得金牌。站上领奖台的一刻,朱旭十分激动,曾经在天津参加学习和培训的一幕再次涌上心头。

2017年10月,乘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天津交通职业学院与青龙职教中心签订框架协议书,合作建立“天津交通职业学院青龙分校”。随后,天津交通职业学院连续两年邀请青龙职教中心优秀教师来津参加全国汽车技术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班(国培计划),朱旭因此来到天津参加学习与培训。

在天津交通职业学院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朱旭对新能源汽车主要系统原理、故障检修等理论进行了深入学习,并参加了实践技能培训,专业技能明显提升。天津职业教育独特的工学结合模式,让朱旭更加认识到实践教学环节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学成回到青龙职教中心后,他迅速成长为学校的专业骨干。

近年来,天津交通职业学院与青龙职教中心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了三教改革经验交流会、汽车新能源技术专业建设座谈会等一系列活动。同时,携手相关企业与青龙职教中心共建新能源汽车实训室,并捐赠了新能源教学整车和发动机机械拆装、检测课程资源教学实训系统等。

2月21日,在京津冀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园区成立大会上,天津交通职业学院与青龙职教中心签署“开展跨省3+2职技类人才培养”合作协议,拉开了全面推进津冀合作跨省市人才贯通培养的序幕。

“天津是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职业教育资源丰富、理念先进、优势明显,在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中,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未来,我们将共同携手,培养更多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朱旭说。

十年十人

(《天津日报》2月26日第14版,节选)


今天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十张面孔,是协同发展10年来的亲历者、见证者、推动者,有人民英雄、时代楷模;有科技精英、青年骨干;有设计大师、知名学者……

他们来自不同岗位,却有着共同目标——在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中勇担使命、开拓进取。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让我们牢记嘱托再出发,勠力同心向未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 张伯礼

推进京津冀中医药产业协同发展


记者近日走进位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的现代中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时,该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正指导团队师生开展药物研究。


“10年来,我们以现代中药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转移转化为重点,支撑推进京津冀中医药产业协同发展。”张伯礼说,该实验室以中药产业提质增效为目标,牵头组建现代中药协同创新中心,目前已完成多个组分中药创制,百余种中成药大品种二次开发研究,还有几十种中成药二次开发正在推进。该实验室逐渐成为面向京津冀乃至全国的一流中医药研究高地,为天津生物医药产业和推进京津冀中医药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科技、智库和人才支撑。


此外,张伯礼院士牵头、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参与、河北安国数字中药都提供建设基地的三地合作共建的中药品质检测中心,近10年来,为大宗交易的中药材和饮片品质评价提供了标准化、规范化的质量“明白纸”“口袋书”。天津中医药大学每年有近50%中药学专业研究生留在京津冀就业,为京津冀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撑。


去年11月,《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医药合作协议》签署,三地将围绕中医药“人才环”“服务环”“产业环”加强协同。“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现代中药基础与应用研究,促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以创新驱动助力京津冀中医药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张伯礼表示。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 刘秉镰


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标杆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区域经济整体实力持续增强。”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刘秉镰说。

10年间,刘秉镰持续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理论研究,为顶层设计提供理论论证和咨询服务。他曾任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全程参与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起草论证工作和雄安新区建设论证工作。刘秉镰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完成了跨区域大尺度的区域重大战略顶层设计,创造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初见成效,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

为发挥全国领先的区域经济学科优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2017年,南开大学成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截至目前,南开大学近百项资政建言得到国家相关部门及三地政府采纳,20多项研究成果落地转化为相关规划和政策举措。“近期,我们又推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报告2024》,首次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南开指数报告2024》,并依托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京津冀大数据可视化平台。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发挥学科、人才等优势,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贡献南开力量。”刘秉镰说。


津云

十年蜕变看今朝,我生命中额外的ONE

(津云2月26日报道,节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