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专注里,人生很慢。或许因为这样,那些凭手艺吃饭的人,才能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世界之大,选择之多,他们只委身之一。
行乐9年,百位匠人,走进执着的内心。
--------- V O L. 0 6
李荘窯
/ 有田烧
---------
祖上三代做瓷器,
他却说一堆碎陶片是他的师父。
明明可以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他却偏要自己栽一片林子。
李荘窯是有田焼地区如假包换的大户。因为日本的第一批白瓷就产自这里,而且李荘窯的前身是堂堂的“有田陶祖”李参平的旧居。所以,作为李荘窯的第四代掌门人,寺内信二绝对算得上是系出名门。
当年,寺内信二的曾祖父在工部美术学校,师从一名意大利教授习得了美术雕刻后,游历各地教学,最后回到自己的故乡创办了李荘工房,从雕刻观音像开始积累家业,直至烧制出白瓷的观音像。
到了寺内信二父亲这一代,李荘窯主要出产日本割烹料理用的酒壶、酒杯等高档瓷器。寺内信二从武蔵野美术大学毕业后,又在东京的瓷器商社工作了四年,之后回到了家乡,准备继承祖业。
一次偶然的机会,寺内信二接触到了17世纪初的早期伊万里陶器,从古人的作品中感受到了泥土的温度和独特的美感。从此,一个匠人不安分的灵魂被唤醒了。
李荘窯的后面有一座天狗谷窯址,这里有田地区最大规模的窯址,里面埋着很多早期伊万里陶器碎片,这些穿越时空的碎片就成为了寺内信二的老师。
“400年前古人们的智慧都埋在这里了,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觉得这里埋藏着我毕生都要追求的东西”寺内信二兴奋地说。
他细心而严谨地研究每一片碎片,是用哪种土烧制出来的?用什么工具绘图的?这种颜色的釉药是什么配方?以及图案的风格、画笔的技法是怎样的?他还发现了北大路鲁山人、荒川丰藏、西冈小十等陶艺家的作品,他像海绵吸水一般学习制陶的技巧,并从全国各地采购了陶土,开始自己创作陶器。
陶瓷听上去是一家,其实陶器与瓷器大不相同。
首先,两者从原材料上首先就不一样。陶器的原料是陶土,而瓷器的原料是瓷石等。日本人将陶器称为土物,瓷器称为石物,两者的区别显而易见。
此外,两者烧制的温度,上釉的手法也不一样;烧成后,陶器的叩音较钝,透光性差,瓷器的叩音较脆,且透光性好。
当年,他手捧着400年前的陶片,预感到这里有他今后一生都要追求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伊万里蓝。
为了让伊万里蓝得以完全再现,他和他的团队试验了几十次、上百次,陶土、画具、釉药,这三者只要有一个出错,就不会成功。
※ 李荘窯一角
“也许这么做有些反时代,但这是我当初认定要去做的。”
正是这种坚定,才有了今天复活的伊万里蓝。
让世人真正记住李荘窯、记住寺内信二的,是这只“珠型五段重”瓷器套装。日本传统的“重箱”是漆器制成的四方形多层餐盒,而寺内信二反其道而行之,用瓷器来制作。
本来,制作一个圆形的瓷器就很有技术难度,更别说是这样可拆分的球体,就更需要超高的精度,才能做到严丝合缝。
这不仅让世人见识了李荘窯的高超技艺,还让伊万里蓝征服了人们的眼球。
这只球体瓷器套装,作为2011年伊势丹百货限量发售的商品,由著名的“六雁”日料店与李荘窯合作,虽然价格相当昂贵,但立刻被售罄了。
随后,李荘窯又推出了“珠型三段重”,依然很有人气。
这是与大阪的有600年历史的“堺刃物”共同开发的菜刀。刀柄部分来自李荘窯,采用的是传统的有田焼花纹,非常有特色。
每一件有田焼瓷器,都曾经有工匠们掌心的温度,和久久的凝视。就算打碎了,匠心依然会被记住,这就是工匠们追求的手手相传缘分。
『 100个匠人 100种人生 』
他们有些是旧时代传承下来的手艺人,做着看似与现代社会脱轨的工作,比如养育丈夫的海女,比如打磨可以用一辈子的刀具;有些是新时代的匠人,更接近于艺术家甚至生活家,比如花20年打造让尾道绽放活力的“猫之细道”。
只是单纯地觉得,我们看过了很多风景,我们经历了很多风浪,但我们还是会那么尊敬那么仰望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人们。只是因为,我们在经历过以后才更明白,执着的内心需要多么强大。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
--------- V O L. 0 1
N O U S A K U
---------
--------- V O L. 0 2
有田瓷器 / 马场九洲夫
---------
--------- V O L. 0 3
山下哲司 / 岐阜鹈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