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据央视报道,3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为促进汽车消费,一是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二是中央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支持京津冀等重点地区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三是对二手车经销企业销售旧车,从5月1日至2023年底减按销售额0.5%征收增值税。继2019年海外新能源汽车政策后,国内对应政策也终于出台,世界各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呵护可见一斑。而在此政策背景下,当下时点,如何看待新能源上游锂电材料的投资机会?
其实,回顾春节以来上游锂电材料行情,我们认为海外疫情的超预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各股股价大幅回落的核心原因。海外疫情的影响主要在两方面:一方面全球权益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对需求冲击的担心——中国外区域对锂电材料的终端需求占比或在50%左右。还有一个现象是,上游原料股跌幅明显大于中游环节,这是因为上游原料的投资逻辑更多的是来自于价,而价的上涨需要依赖需求总量的拉动。可以看到,大部分上游原料股已经回到了2019年启动前,甚至更低的水平。
锂电材料价格进一步回落,产能关停快速增多。那么,目前上游锂电材料市场处于怎样的状况?“供给需求双弱”可能用来形容当下市场较为贴切一些。电池级碳酸锂单吨现货价,高幅从年初的5万/吨跌到了现在的4.8万,低幅从年初的4.8万跌到了现在的4.5万;锂辉石进口价格,高幅从年初的510美金跌到了现在的480美金,低幅从年初的485美金跌到了450美金。金属钴价格,高幅从年初的28万跌到了现在的25万,低幅从年初的27万跌到了24万。
可见,上游钴锂价格较年初平均回调幅度在5-10%左右。在当前这种价格下,上游企业的关停/减产更是不可避免。我们在周报中也做了梳理,叠加海外疫情的影响,海外矿山的关停快速增加。
国内需求边际好转,补贴政策导向明显。而在需求端呢?目前国内企业处于逐步复工复产阶段,1-3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大幅下滑,但随着疫情防控的可以预期的是后续产量将逐步回升,国内需求的低点正在逐渐过去。此外,上游锂电材料消费的另外一大消费领域,以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目前也处于相似的情况。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延长2年,无疑会进一步加速下半年需求的抬升。
海外疫情也就成为需求真正全面拐点的核心,或就在不远之处。按照我们金工组的测算,中性假设下, 4月中上旬可能就见到了海外的新增高点,5/6月份可能就是一个大的拐点。在海外积极的逆周期调节政策下,可以预期5/6月份海外的需求也或将迎来拐点。当然,从需求的边际变化上,国内外需求共振下行最剧烈的担忧阶段伴随着国内的复工复产也可能正在过去。(详细内容,参见中泰金工组《全球疫情何时见拐点?中国疫情会否出现第二波?》)
下半年行情有无超预期的可能?一般的理解是,疫情或将延后了消费半年的时间,市场普遍预期也是2021年行业才能真正启动。但下半年行业供需的超预期可能性不得不考虑:从全球来看,中美欧为主要消费地,在中美欧疫情防控机制和逆周期调节下,需求较上游供应(部分发展中国家)及全球运输率先启动的概率偏大,同时考虑到下游普遍低库存的状态,价格变动或将超预期;这与春节后前两周所体现出来的情况类似。
总结一下:上游锂电材料钴锂铜箔铝箔等,黎明前的黑暗,差的一面已经price in了很多。1)价格已经回调到了历史底部,相当部分企业无法正常经营,更不用说大部分企业的规模扩建的程度,这个价格是很难与未来的中期需求相匹配的。股价也在相当程度上计入了这一点;2)国内需求逐渐在好转,对应全球需求最困难的时刻也将出现边际好转;3)各国对于新能源汽车和5G手机等新经济的鼓励和扶持政策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下游企业的投入也没有发生变化,甚至还会继续加码。但目前股价并没有计入第二和第三点。结论也显而易见,产业趋势不会因为疫情而发生变化,随着国内需求和政策的启动,办法总比困难多,不应对上游过于悲观,积极关注起来,加仓布局是更理性的选择。
风险提示:国内外疫情超预期,新能源汽车销量低于预期;汽车销量低于预期;地方政策配套低于预期等。
欢迎关注中泰证券研究所
特别声明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订阅号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泰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中泰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
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邮箱:[email protected]
重要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qlzqyjs)为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泰证券”)依法设立、运营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仅面向中泰证券客户,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信息、观点的及时沟通,因本订阅号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中泰证券不因其他订阅人收到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而视其为客户。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均摘自中泰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研究人员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报告的摘编而产生的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请注意,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研究观点可根据中泰证券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请以中泰证券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推送资料涉及的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投资观点,均基于特定的假设、特定的评级体系、相对的市场基准指数得出的中长期价值判断,并非对证券或金融工具的具体买卖时点、买卖价格等的操作建议。订阅者若使用本订阅号所载资料,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而导致投资损失。订阅者如使用本订阅号推送资料,请事先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后续的解读服务。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信息及推测仅提供给中泰证券客户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中泰证券不就本订阅号推送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任何订阅人不应凭借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进行具体操作,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所有投资风险。在任何情况下,中泰证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推送信息所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版权归中泰证券所有,未经中泰证券书面授权,任何人或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转载或者复制本订阅号推送信息。如因违法、侵权使用给中泰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中泰证券保留追求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