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象真北
大象真北面向【渴望成为卓越典范并极致追求个人成长的持续精进者】,以【真北小组】的方式协助小组成员进行深层的自我发现与个人成长,支持更多人获得心灵的安定与自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央广网  ·  取消强制参赛要求!WTT最新公布→ ·  昨天  
央广网  ·  取消强制参赛要求!WTT最新公布→ ·  昨天  
闹闹每日星运  ·  这几个星座有本事但没架子 ·  4 天前  
闹闹每日星运  ·  2月,安静莫慌就能躺赢的星座 ·  4 天前  
掌中淄博  ·  孙颖莎,冠军! ·  3 天前  
掌中淄博  ·  孙颖莎,冠军! ·  3 天前  
海西晨报  ·  刚刚,孙颖莎夺冠! ·  3 天前  
海西晨报  ·  刚刚,孙颖莎夺冠!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象真北

激活孩子大脑最好的三个方法:运动、阅读和游戏丨亲子教育

大象真北  · 公众号  ·  · 2021-01-30 20:08

正文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开启真北知行合一的智慧之旅






▐  相互支持 · 互为脚手架


Introductions

很多教育者总是认为,为什么孩子不听话?

为什么他们学东西这么慢?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孩子可能未来就这样了……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 一方面是因为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很高,另一方面是不了解孩子的大脑发育规律。



来自台湾的儿童教育专家洪兰教授认为:


  • 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孩子主动地学习效果最好;

  • 不存在“输在起跑线上”、“3岁定终身”等说法,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

  • 要将错误转换成经验,在哪里跌倒,换个地方爬起来;

  • 运动、游戏和阅读是发展孩子大脑最好的三个方法……


1

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

而是赢在转折点


作为一名教育家,洪兰也曾是加州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脑科学家。她告诉大家,大脑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尤其0-12岁孩子大脑处于发育期,大人一定不能打孩子,特别是打孩子的头部。


因为,这可能造成孩子大脑生理机制的损伤。而大脑一旦损伤,人就会在生理机制上遭遇障碍,日后再怎么通过后天的教育努力,希望也是非常渺茫的。


从大脑发展的角度,每个人的神经是具有可塑性的。所以,在她看来,不存在“输在起跑线上”、“3岁定终身”等说法。


因为,人的大脑一直在发展,一直在变化,大脑不停因外界需求而改变神经网路连接,“它的神经回路是可以改变的”。


人生是马拉松,争的是终点,不是起点,要跑到终点才是贏家。


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



有的家长可能觉得自己的孩子开窍慢,洪兰教授引用两句经典解答了大家心中的疑惑。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礼记·中庸》


学习是“学+习”。


别人学一次就会了,就学他一百次;别人学十次就会了,就学他一千次。


如果真能照这样子去做,虽然再笨,也会变得聪明,即使再柔弱的人也会变得坚强。


有的人生来就知道它们,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它们,有的人要遇到困难后才知道它们,但只要他们最终都知道了,也就是一样的了。


2

情绪,是改变大脑最快的工具


“孩子有一生的时间需要学习,不需要催他,也不需要急于一时一刻,但是情绪处理不当,会使孩子厌恶上学,甚至产生负向人格。”


洪兰教授告诉我们,情绪,是改变大脑最快的工具。


拿学习这件事来说,主动的学习才有用,被动学习没有用,孩子想学,偷着学,学得最快。


有的时候,你认为孩子具有某个缺点,这个时候不要轻易去改变孩子,尤其不能让孩子有情绪障碍。



汶川地震后幸存者大脑结构图显示:这些人脑部主宰情绪、记忆功能的部分,在25 天内就出现了变化,产生焦虑,忧郁或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等症状。


所以, 如果一个人每天都在想不好的事情,负面情绪就会放大。


她还分享了一个小故事:


著名大提琴家马友友的妈妈曾说过,马友友从来不会因为他大提琴拉得不好而挨打。


因为这位母亲深知,孩子如果挨打,就会对拉琴产生恐惧。


所以,我们一定要让孩子有一个好的情绪,这是建立好的学习氛围的前提。


3

家庭是最早的学习场所

父母是最初的老师


言传身教,为什么身教这么重要?


答案在于 模仿的力量非常强大。


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家庭是最早的学习场所,父母是最初的老师。


因此,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


与此同时, 家长要支持孩子,要信任孩子,但也要管教孩子。


因为,父母所制定的规矩和限制并不会让孩子感到难受,相反的,这会形成一种规矩,让他们有安全感。


孩子最怕的是,家长今天和明天立的规矩不一样。


她说,我们是透过被人管理才学会管理自己。


一开始没有外在的控制,内在的控制也不会产生。


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什么?是让他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洪兰教授分享了一个实验结果:


有实验曾追踪1970年4月出生的17000名婴儿到2008年的成长轨迹。


等到2008年到这些人38岁时候,研究结果发现,影响他们快乐和生活满意度最高的因素,不是一般人认为的智商或者学业成绩,而是自知与责任心。


所以,决定一个人成败的是自知,正直和毅力。


成功的人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最有毅力的人。


不要担心和紧张,不要过于焦虑,孩子非常敏感,如果父母焦虑,那孩子会更加焦虑。


父母亲以平常心待之,那孩子自然也会有一个放松的心情。


4

成长最需要的不是玩具,而是玩伴


很多家长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


孩子的智力与玩具的多少有关。


于是,给孩子买很多很昂贵的玩具。


在加州大学的时候,洪兰曾亲身参与了这个实验:


实验把一只老鼠,两只老鼠,10只老鼠分别关在一起,实验结果显示,2只老鼠在一起的脑部神经和10只老鼠放一起的并没有任何区别。



因此她得出结论, 孩子成长,最需要的不是玩具,而是玩伴:


“只要是正常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有玩伴比什么都好。如果家长能做孩子的玩伴,胜过给孩子买数不清的高级玩具。”


父母一定要给到孩子足够的陪伴,尤其是在孩子生命的最初的几年,这几乎奠定了孩子一生发展的基础。


5

在哪里跌倒,换个地方爬起来


如何对待孩子犯错?


洪兰教授告诉大家正确的答案:


我不要求你完美,我要求你有反思的能力。当你犯错时,重要的不是这个错误有多糟糕,或者是不是你的错。重要的是,要将错误转换成一个经验。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从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似乎已经成为了一条铁律。


洪兰教授的观点却反其道而行之: 在哪里跌倒,换个地方爬起来。


为什么呢?洪兰教授又引用了一句经典名言。


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用爬树的能力来评断一条鱼,它将终其一生认定自己是个笨蛋。


——爱因斯坦


大人会嫌孩子不好,主要是因为拿孩子互相比较。


不要把孩子跟另外的孩子比,基因不同,后天生长的环境也不同,所以比是不公平的。


孩子只能跟自己比,今天比昨天进步了,就应该奖励他。



她说,上天是很公平的,空间能力好的人往往语言能力不怎样;语言能力好的,空间能力较差。


也就是说,大脑是个有限的资源,很少人得天独厚样样都好,所以我们不必去苛求孩子。


爱因斯坦的脑在他死后捐了出来,并被做了详细的分析,结果发现他在掌握空间的顶叶、颞叶交会处的确比别人大15%,他的脑细胞也比别人多。


但是爱因斯坦到三岁才会说话,如果生活在现在,会被认为语言迟缓,他的私人书信及日记被公布后,有人认为他是阅读障碍者。


他的右脑比较发达,很可能跟他左脑功能不甚强,他自然地去用他最擅长的脑去处理讯息有关。


因此,教育者应该顺其自然,要教会孩子了解自己的长处,接受自己的短处。


重要的是有什么能力,而非缺乏什么能力。


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孩子,你会看到他的长处;用正向的态度去看事情,你会看到解决的方式。


6

允许孩子犯错

让他从错误中学习经验


要允许孩子犯错,只是不要犯第二次错。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不曾犯过错的人,表示他从未尝试过新的事物。”


洪兰教授说,不要因为孩子做某件事做的不好而骂他。


因为,骂会让孩子对这个东西恐惧,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抗拒,离的更远。


同理,如果我们在孩子学习的时候,每天因为分数打骂孩子,孩子会不会因为恐惧学习而变得畏手畏脚?


答案是肯定的。



为什么呢?


因为挫折是一种不良的情绪,而孩子的成长可以以长带短。


好家长不应该只会说“NO”,而应在说完“NO”后,给孩子指出一条可以走的路。


“允许孩子犯错,让他从错误中学习经验,如此才能不再犯同样的错。”


7

发展孩子大脑最好的3个方法:

运动、游戏、阅读


什么样的生活经验可以使神经活化得快,分支得密?


洪兰教授的答案是:运动、游戏和阅读。


1. 运动


当人在运动时,会刺激多巴胺、血清张素、正肾上腺素这样的神经传导物质分泌,而正是这些是促使神经连接的关键。


所以,肚子饿的时候,做功课没有效率,刚运动完让孩子去做功课效果好。


考试前要吃东西也是这个道理。因为,运动使大脑加速运转。


除此之外,运动还使大脑年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