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Way
“科way”是专注于科技创新的官方媒体平台。链接最新的双创政策与最深的科创思潮,推送最值得关注的科技科普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何小鹏开工信谈及DeepSeek#:AI ... ·  2 天前  
新浪科技  ·  【#谷歌CEO盛赞DeepSeek#:#谷歌 ... ·  2 天前  
36氪  ·  连微商都嫌弃玛莎拉蒂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科Way

浦东2023年度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质”“量”齐飞

科Way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24-09-29 16:02

正文

2023年度上海高转跟踪项目 实际填报3229项

浦东高转跟踪项目755项

总销售额361.18亿元

总利润额88.15亿元

出口总额6.03亿美元

纳税额18.85亿元

“质”“量”双提升

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

创新贡献


近日,记者从“2024上海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百佳表彰会”上获悉,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以下简称“高转”)项目总数和比例方面, 浦东新区2023年度高转跟踪项目755项,为各行政区最多,占比达到全市23.39%。

值得注意的是, 相较于2022年,浦东新区(含张江核心园、临港新片区)2023年高转项目产品总销售额同比增长25.74%,实现的利润额同比增长21.06%。 其中, 张江核心园利润额为44.62亿元, 占浦东新区比例50.62%,增幅明显。

此外,各区高转项目数的占比与区域产业经济特色相一致。其中,浦东新区 高技术服务、资源与环境、生物与新医药 领域项目数量的占比分别是25.86%、24.73%和16.90%;张江核心园 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 领域项目占比分别是12.67%、19.66%。

由此可见, 浦东把深化开放创新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紧密结合,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让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真正落实到企业研发实践当中,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据介绍,此次获得表彰的“2024年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自主创新十强”项目,是从 3200多个 2023年度高转跟踪期项目中脱颖而出,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空白等方面成效突出,多个项目实现了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的“首个”“首次”,尤其在 一类抗癌新药、集成电路装备、人工智能 领域表现亮眼,凸显了上海企业自主创新的“硬核”科技力量,为上海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注入强劲的源头创新动力。

此次入选“自主创新十强”的高转项目中,浦东高转项目占有3席—— 和记黄埔医药(上海)有限公司的“呋喹替尼胶囊”、上海凯世通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的“低能大束流离子注入机”、上海微创心脉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分支型术中支架系统”。 同时, 心凯诺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赵振心、上海谙邦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兆祥 荣获“2024年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先锋人物”荣誉称号。



和黄医药:

上海首个且唯一成功出海美、欧、日的 中国原创新药


从仿制药到派生药再到原研药,从普通药到难仿药到创新药……回顾我国创新药的发展历程,在十多年以前,中国市场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相对较少,许多治疗领域的创新药都依赖进口。

和记黄埔医药(上海)有限公司(简称“和黄医药”)发明研制了中国首个从药物发现到临床开发均在中国本土自主完成的国家1.1类创新抗肿瘤药物——呋喹替尼。

目前,呋喹替尼拥有全球自主知识产权布局,已获得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4件专利授权,并实现了中国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报告在《JAMA》上“零”的突破。

作为一种全新结构的强效抗VEGFR1、VEGFR2和VEGFR3小分子靶向新药,呋喹替尼自获批上市后,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近50%。 9月24日,呋喹替尼成功在日本获批,成为上海首个且唯一成功出海美、欧、日三大标杆市场的中国原创新药。



“2024年上半年全球销售额为13.6亿元,其中美国市场销售额近9.3亿元。”和黄医药执行副总裁崔昳昤说,“我们做创新药,首先是为了救助更多患者,尤其是那些缺乏有效药物的重症患者。此外,研发创新药是体现国家生物医药创新水平的标志,通过我们的自主研发,希望助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未来,在上海各项科技创新政策的促进作用下,和黄医药将开展呋喹替尼对于 子宫内膜癌 等多项新适应症研究的持续开发,并开拓更多的海外市场,以期呋喹替尼的临床价值、产业化效益得到可持续的提升,成为上海、中国自主创新药的又一大“核爆点”,让全球更多患者“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同时,和黄医药继续坚持 “张江研发、上海制造、中国原创、走向世界” ,走上海医药产业创新高质量转化之路!



心脉医疗:

全球首款分支型术中支架系统


在众多心血管疾病中, 主动脉夹层 因其来势迅猛、随时会危及生命,有“不定时炸弹”“冷血杀手”之称。其中,涉及升主动脉的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通常需要通过外科手术进行有效治疗。然而,由于涉及心脏血管,在手术过程中,患者需要面临极高的风险,医生也需具备高超的技术水平。

上海微创心脉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心脉医疗”)历经十年自主研发,成功推出了“Fontus分支型术中支架系统”。

作为全球首款治疗 Stanford A型和常规介入无法治疗的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分支型术中支架系统 Fontus分支型术中支架系统的单分支一体化设计,大大简化手术操作,为医生、患者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治疗选择。



据介绍,该产品以心脉医疗的CRONUS ® 术中支架系统作为参考,在结构和材料上进行了全面升级。针对CRONUS ® 术中支架系统的直管型设计,Fontus分支型术中支架系统采用了独特的单分支结构,有效避免了左锁骨下动脉的深度游离和吻合,显著简化手术操作,减少了喉返神经等神经系统并发症。

同时,Fontus分支型术中支架系统使用了镍钛合金单独支架段的自膨式支架结构,柔顺性更优异,更加贴合血管形态,且不会随血流摆动,避免血栓形成。

目前,该支架已在全国200多家医院内使用。截至2024年6月,该支架已经应用于5000余名病患者,2023年市场占有率达100%。 “Fontus分支型术中支架系统的出货量,从2022年的几百根增长到2023年的2000余根, 2024年的数据虽然还未统计完成,但仅上半年,其出货量已经超过2000根。 ”心脉医疗Fontus分支型术中支架系统项目负责人都红说。

针对当前医生、患者的临床反馈,在Fontus分支型术中支架系统的基础上,心脉医疗还在进行升级研究,未来或将推出多分支型术中支架系统,以更好贴合主动脉夹层的治疗需求。

作为全球首款分支型术中支架,Fontus分支型术中支架提升了国产医疗器械创新的信心。当前, 心脉医疗已着手准备Fontus分支型术中支架系统的“出海”事项,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展现中国医疗器械的实力。



附:




文字丨路小雨

美编丨小H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