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天下说法
用证据说话,为百姓反腐。有料,有种,有法治理想。请置顶本公众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民商法律网  ·  杨立新:论债权转让表见规则|前沿 ·  1 周前  
Kevin在纽约  ·  今天市场有分歧吗?. ... ·  1 周前  
Kevin在纽约  ·  几乎人人住别墅的国家,车到是很一般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天下说法

原创 | 真正的诉讼

天下说法  · 公众号  · 法律  · 2016-12-06 22:43

正文


 

《圣经》记载:曾几何时,天下人都讲同一种语言,齐心协力,试图建一座宏伟的通天塔,后来上帝改变并区别开了人类的语言,使这个计划半途而废。其实,即便真的语言相通,全世界原始人的意见也不可能一致。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争议,冲突、纠纷和战争,自人类社会产生起就如影随形,成为社会矛盾的主要表现。当野蛮的自力救济、同态复仇不能很好解决纠纷时,我们的祖先只能谋求中立的第三方居中裁决,这就是诉讼的缘起。



 

由于语言的差别,亚当的后代们对“诉讼”的表述不尽相同。拉丁文的processus,英文的processprocedure,德文的prozess,其词根的含义都是发展和向前推进的意思,用在法律上意为一个案件的发展过程,特指法院主持下按照法定程序审理案件的过程。在汉语中,“诉讼”一词最初并不连用,《说文解字》认为:“诉,告;讼,争也。”汉字是象形字,“诉”﹦“言”+“斥”,指提出或发出排斥对方的言论,即控诉、告发、控告对方;“讼”﹦“言”+“公”,指将彼此间各执一理而相持不下的争辩、纠纷等提交公共权力机构,以求在公共权力机构就彼此间争辩、纠纷等的是非曲直,并得到公平、公正的裁断。“言”表明诉讼的基本形式是口头方式。当然,现在我们说的“诉讼”是汉字“出口转内销”后的产物。日本古代从中国借去这两个汉字,旋又于清朝末年通过法典翻译输回中国,“诉讼”意为“打官司”,即由一方告诉、告发或控告,由审判机构解决控方与被告方的争议或纠纷的活动。

 

弹劾式诉讼是实行于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的一种诉讼形式,彼时控诉与审判职能分立,不告不理,审判实行公开、言词辩论原则,在诉讼中双方当事人地位平等,谁主张谁举证,法官不主动追究犯罪,而是居中裁断。但在中世纪后期欧洲大陆以及中国古代封建专制社会中,诉讼却一度开倒车,呈现“纠问式”,法官几乎集侦查、控诉、审判职能于一身,依职权主动追究犯罪,被告人是诉讼客体,刑讯逼供也是合法化、制度化的。如今,这两种典型的诉讼都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混合式的诉讼。无论是职权主义主导还是当事人主义主导,现代诉讼奉行的基本模式是“三方组合”、“三角结构”,即两造平等对抗,法官居中裁判。这种三角形态可谓现代诉讼区别于直线型的行政管理的主要特征。

 

三角结构蕴含着现代诉讼制度几大基本要素:控审分离、控辩对抗、法官中立,以及司法至上。在理想的诉讼形态下,三角结构贯穿侦查、起诉和审判全过程:大部分涉及公民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强制措施,都不是由侦查机关自己决定,而交由司法审查,实行法官令状制,甚至为了决定是否羁押还设专门的法庭程序;律师在侦查、审查起诉阶段就介入诉讼,为犯罪嫌疑人提供帮助,为被告人维护权益,监督追诉过程的合法性,与侦查和公诉机关形成对抗;在审判阶段法律赋予辩方足够的防御权,使其与控方能公平地对抗,辩护权的行使能获得充分保障;直接、言词原则取代书面、间接审理,法官的裁判结论形成于公开的庭审过程中,而不是通过庭外阅卷、请示汇报;庭审法官能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在外部不受侦查机关、公诉机关和其他行政部门的干扰,在内部不受庭长、审委会、院长以及上级审判机关的干涉,裁判的终局性和权威性能得到尊重。

 

上述“诉讼化”特点,是现代民主政治框架下决策形成过程在司法过程中的映照。这种多方参与、观点多元、公平辩论、民主监督的决策模式,对于理性地解决纠纷并使结果获得公信力起着非常积极的意义。程序正义、证据裁判、司法独立,在这种纯粹诉讼化的程序中才有发展的空间。若以此标准对照我们当下的诉讼,侦查、起诉、审判成为打击犯罪的一道道“工序”,“三角结构”影影绰绰几不可辨,那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儿。比如,公安机关自行决定刑拘、监视居住、监听、搜查、扣押,律师虽然可以为会见犯罪嫌疑人,但基本上对侦查程序没有参与权,甚至在审查起诉阶段也只是有限参与,完全无法形成对抗,在审前阶段不存在三角诉讼构造。即使进入审判阶段,也不是以庭审为中心,证人出庭作证并非常态,证据调查也不是重点,卷宗笔录发挥实际作用,合议庭不能通过直接言词进行裁判,审委会决定、请示汇报都是众所周知的潜规则。



 

电影《全民目击》中,上演了一番精彩的控辩攻防战,法庭戏看得很多观众直呼过瘾。但是很遗憾,这部电影的故事虽然发生在大陆,却完全是按照英美法系法庭的庭审模式在进行,整个是香港法庭的翻版。这感觉对于熟悉我国刑事诉讼程序的人来说,太拧巴了。就好像看二人转演员宋小宝穿着西服打着领带在西餐厅吃意大利面,怎么都觉着变扭。另一部电影《十二公民》也是模仿美国电影《十二怒汉》,上演了在我国完全不存在的模拟法庭。那只是编剧的一厢情愿罢了。



 

当然,近些年来,我们的庭审制度也在改革,中央提出了“庭审实质化”的方向。我们的超职权主义变成职权主义以后,也在朝着当事人进行主义改革,增强控辩对抗,去行政化,塑造三角构造的诉讼。司法改革的最大目标,如果一言以蔽之,就是“让诉讼成为真正的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