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aoz的梦呓
caoz的心得与分享,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少数派  ·  上线就一码难求的 RSS ... ·  昨天  
宏观大类资产配置研究  ·  【国信策略】全球股债ESG资金连续净流入 ·  2 天前  
杭州发布  ·  连发7天!杭州新一轮餐饮消费券来了! ·  3 天前  
杭州发布  ·  连发7天!杭州新一轮餐饮消费券来了! ·  3 天前  
JRS玩机社  ·  Mate70定档!华为Mate品牌盛典官宣将 ... ·  5 天前  
JRS玩机社  ·  Mate70定档!华为Mate品牌盛典官宣将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caoz的梦呓

读书笔记,满篇心理学家的吐槽

caoz的梦呓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7-07-01 00:58

正文

前文阅读  微观经济学 读书笔记


俞军老师推荐的另一本书籍《这才是心理学》,最近回国才有机会通读,嗯,不好意思,这次两天时间内读完,我这种速读其实不是一个阅读的好习惯。并不建议大家如此阅读书籍。


说实话,读完后觉得有点遗憾,到不是说书不好,而是因为我发现读完了并没真的学到什么心理学的东西,只是知道了一些其实已经知道的,什么不是心理学的东西。


这本书其实相当多篇幅是吐槽外界对心理学的误解,以及一如既往的逻辑训练。书里提到的各种常见的逻辑误区和常见的逻辑测试题,真的不好意思要吹句牛,基本上我没有会搞错的,每个常见的逻辑陷阱我都免疫。所以,后面那些解释,那些作者认为可以让读者能够恍然大悟的一些科普知识,我看完之后只是觉得,哦,看来,外国民众的科学素养,和我们国民,其实也差不多唉。


简单的读书感悟


1、心理学是一门分支众多的科学,这里的关键词是科学,需要严谨的逻辑,实证。媒体上和公众所理解的心理学,绝大部分是对心理学的误解,甚至是伪科学。 所有无法实证的描述均非科学范畴。


2、心理学并不负责解释和描述所有民众感兴趣的热门话题和原因,实际上很多心理学只是解释一些最基本的行为因果关系。表面上看不出和现实决策的关联,但实际上很多还是可以有效处理现实决策中的问题。


3、心理学不对政治正确负责,不为政治立场服务。实际上有些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是和政治正确相反的。


4、关联与因果,是心理学研究,以及民众认知中非常容易犯的错误。


案例:研究发现,缺乏自尊的孩子普遍成绩和运动能力不足。

实际:因为成绩和运动能力不足,在同学中缺乏表现力,导致缺乏自尊。


5、鲜活性对公众影响大于实际的数据和逻辑。


案例1:人们对民航失事的担心大于对其他交通事故,是因为民航失事的信息会被广泛报道,而其他交通事故往往在几个总结性的数字里。


案例2:越战的时候,最初媒体每周报道阵亡人数,民众并不过份关心,后来有一期开始报道了每个阵亡者的姓名,照片和家庭情况,立即引起舆论的极大反弹,反战游行。


案例3:我后加的,自媒体大号最喜欢的阐述方式,我有一个朋友,这比列数据摆逻辑对用户的影响强多了。


作者当时强调,文中的个案只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观点和内容,而不是证明过程,实际上每个观点都需要十分严谨和繁琐的证明过程,但这些不适合用于科普性文章的编写。


6、某些结果是由多因素混合影响,而民众喜欢用简单的标签涵盖


案例:我后加的,我们的各种成功学,很多成功者的成功是由诸多因素构成,环境,个人努力,时机,团队,以及一些其他机遇等等,但很多人会基于自己的立场,给予不同的简单标签来定义。


7、对比测试,安慰剂测试,排除法也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一些可能的影响因素需要逐一对比排除分析,以寻求真实原因。


其实吧,这事大部分流程跟写程序调bug没区别,我以前常说,程序员水平高低,平时敲代码你根本分辨不出来,遇到问题调试bug或做性能优化,就看出来了,高手能把潜在问题可能性快速分类,从大到小基于分类,对比排除后精确定位;庸手就只能瞎猜,逐一可能性去乱试;


8、心理学拥有极多的分支,每一项研究都针对一些非常细节的领域,而媒体节目里经常出现的笼统的,大众化的心理学课程,基本都是伪科学。


但其实作者,通篇最多的,还是吐槽,简言之就是,那些冒充心理学专家的,那些灌输各种心灵鸡汤的,跟特么的心理学没关系,心理学是科学,科学,科学!


最后说一下,关于心理学,其实我觉得,一些常见概念和认知,对我们行业来说还是很重要的。


比如消费心理学,用户从看到一则广告,到点击,到下单,到购买,到传播,这里的逻辑和因果是什么。想想这玩意多重要,多有价值。 


比如认知与决策影响的因果,用户在接触怎样的信息的时候,会产生怎样的认知,以及对决策产生怎样的影响。


我们之前看经济学相关理论的时候,有一个相当大的bug是,很多概念,博弈理论,都是基于人理性假设,但我们知道,很多决策是基于感性,而非理性。但感性这玩意,每个人其实会有不同的表现,对待同样的信息,认知反馈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当然这也是世界丰富性的表现,但这就导致市场存在相当的不可预测性。


很可惜,从这本书里,我找不到以上问题的答案,但我想说,这本书的逻辑,和其关于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介绍,是我们可以拿来,用于分析我们的用户,我们的目标受众。 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一点,关于消费心理学,关于认知决策的影响体系,不是一两本通俗读物可以涵盖的,不是有一本武林秘笈就可以让我们成为成功人士的。也正因此,市场行为中,可以看出不同人才,天才的差异所在。


俞军老师推荐这本书,我能理解的一点是,俞军老师认为逻辑感,数据感是成为优秀产品经理的基本要素,基于正确的逻辑,才会有正确的,针对各种问题和现象的分析方法,寻求因果的能力和手段。这一点其实我发现,做研发和做产品没什么区别。




题图保平安,弘扬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