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幸运的,能遇上育博远,因为我们没有在其他的机构上过课。而且我们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曾经开始想上那个奥数课上了一个学期,然后听那个教委通知,说不准再学奥数,不用再学奥数,所以我们当时就停了下来。可是没想到,到后来,因为没有学奥数,所以后来小升初真的是很吃劲儿。后来遇上育博远老师,老师们都非常负责任,不断的课前小测和阶段性大测,随时检验孩子的学习情况,也帮助分析错题让家长能够有所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所以我觉得能够遇上有责任心的机构,也是一种幸运,我们后来初中的时候上课外班也在育博远,但是在高中的时候,基本上没上课外班,就是因为发现初中的时候虽然上课外班,但是机构不是太负责任或者是,对孩子的这个监督性不够,实际上效果也不是特别大,那么高中就基本上就不上课外班了。
第二点
就是要是提前半年能够进入育博远的话,我们或许能够进创新班,也就是说我们要是早点醒悟,然后早开始提前学那么可能就会早上岸,或者说要是早点加上一对一去除学习中的障碍,我们也可能早上岸,所以这个是到我在高中的时候回过头来看这个小学和初中,能够早一点学习,对于能够接受这些早学习的孩子来说是非常有效的。另外一点就是中学能够进入好的学校,孩子的体验也非常不一样,周围同学各种特长高手,孩子所受影响会受益一生,而且当时DZ后附中衔接班所教授的,摄影,国际音乐美术欣赏这些素质性的教育,在后来的几年中都不识体现出对孩子的底蕴的影响。
第三点
就是。在小升初的过程中,绝大多数家长都是比较焦虑的状态,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其实那个时候大可不必焦虑要控制好心情,把握节奏,跟着班级的节奏走,然后控制孩子把握孩子的情绪和学习质量,这一点更关键。因为我们家孩子小学阶段,单独学习时就会不自觉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曾经测过他的注意力在正常孩子中是属于,中等偏下的,所以我基本上刚开始上育博远的时候一直跟着他上课外班,甚至最开始的头两个月就基本上坐在他离他不远的地方,她一旦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我就会帮他纠正,然后,后来慢慢的就坐的离他越来越远,然后逐步放手。
同时,还要确保作业完成,随时了解哪里不会,孩子能够在大班课在这个大的集体里面,他看到别的孩子努力往前冲,他自己也会有一点进步,都会化作动力。
那个育博远的老师比学校的老师带给他的鼓励会更多一些,他后来上中学的时候还记得
赵闻老师和许焕焕老师
对他鼓励的眼神。考孩子考的不好的时候也不要过度地关注分数,要第一时间去给他想办法把不会的题搞懂或者是加一些一,只要孩子觉得接受就行,而且他即便累,他在这个大班的这个群体里和其他孩子一样,他也会觉得这个是理所当然的。
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无论受了多少委屈和辛苦,一旦上岸烟消云散、阳光灿烂,所以家长要尽量不要传递焦虑,所有的情绪和焦虑都是在浪费孩子的时间。
第四点
就是孩子有特别的漏洞,也不要着急,及时和育博远的老师沟通并掌握一下下一步的计划看如何和大班接轨,我记得我们五年级寒假的时候古文部分还是零分,一个寒假,因为他背诵的快,得到了老师的鼓励,所以我也鼓励他要尽量提前完成老师的背诵作业。所以我们在去课外班的路上大概有三四十分钟的时间在车上我都让他背诵古文和古诗,等到开学的时候就能拿到70%的古文背诵。背诵和文言文的分数这个提高的速度,让我也感到非常惊奇。
第五点能够让孩子把不会的题做出来以后给家长家长讲一遍会帮助孩子有很大的提高,这一点小升初的时候还没有意识到,后来是创新班的家长教给我的。但是这一点我们在初三就是中考前,我当时找了一个一对一的老师,他就用这种方法让孩子很快就在一个寒假就从数学的70多分提高到90多分,而且大家要知道清华附的这个数学其实难度是挺高的,提高到90多分是一个比较大的进步,所以点这点非常重要。
那第六点就是小升初的时候在育博远结识的家长朋友。朋友也成了之后的家庭财富,在初中的时候为孩子拼班以及随时第一时间了解学校和年级动态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而且孩子闷在学校里头有一个自己的单独除了班级以外有一个自己的,一个朋友群,对他的成长也非常有帮助。还有一个这个细节就是我觉得当时育博远的老师对孩子的这个鼓励,对于这样的鼓励非常非常重要,就是老师的这个眼神,这孩子一直到现在他都记得老师的眼神,老师那种鼓励的眼神和欣赏的眼神对孩子的激励非常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