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详细描述了基金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挑战,包括公司架构的复杂性、金融圈的变化快速、领导的要求多变、投资者的需求多样、投后管理的繁琐以及监管部门的严格要求等。文章强调了基金管理员工需要拥有七窍玲珑心,以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公司架构复杂,员工一头雾水
基金管理公司的架构复杂,包括多个控股子公司或参股公司,以及其他各类股东投资的关联公司。这些公司形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集团架构,员工有时连各大股东、领导们都不清楚,导致基金管理工作难度增加。
关键观点2: 金融圈变化快,领导心思难猜
金融圈的各方面变化迅速,包括投资方向、市场状况、监管制度等。基金管理员工需要配合这些变化而变化,同时领导的心思难以捉摸,导致工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关键观点3: 投资者需求多样,沟通难度大
基金的投资者包括单位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他们的需求多样。个人投资者的事情相对较少,而单位投资者则经常附加各种条件,对管理人的要求高。与投资者的沟通工作量大,需要基金管理员工耐心细致。
关键观点4: 投后管理繁琐,项目公司配合度不一
基金管理部的员工需要负责向投资者提交项目公司相关的资料。项目公司提供资料的水平参差不齐,一旦文件资料有差错,管理部员工需要面对投资者的指责。同时,项目公司负责人的态度也各异,给管理工作带来挑战。
关键观点5: 监管部门要求严格,需时刻保持警惕
监管部门如中基协、证监局等对新规、自查事宜层出不穷,基金管理员工需要时刻保持警惕,配合他们的工作。同时,还需要组织内部员工一起应对,增加管理工作难度。
正文
原以为吧,基金管理是PE公司所有岗位中最没技术含量的——只要会点基本功,懂得套用各种制式文件的范本,就能轻松拿下。不像投资和募资部门那样需要掌握各种专业知识、会制作各种专业文件,还时不时要有创新思想、前瞻性眼光,总之充满各种高难度的技术含量。直到亲历一段管理时光后,我方才明白:这不是凡人能胜任的工作,所有能做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的宝宝,都是拥有七窍玲珑心的比干转世!(注:本文提及基金管理公司的“基金”,都是指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下同。)对基金管理公司而言,如果你是专注于做管理的,没有所谓多元业务,股东心里肯定是想,管的基金越多越好——请一批员工管多个基金产品总比只管一个来得“合算”,而遇到好项目时也可以在多个基金间进行推荐,成功的话几个基金的投资任务就都完成了,又“节约”一次成本。反过来对项目而言,你能推荐的基金更多,也就更有发言权……凡此种种,好处是在叠加的。当然,也有很明显的弊端,比如基金管理人的精力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分配,可能会导致所有基金都管不好,还有利益冲突等各类“嫌疑”,很多政府引导基金也会要求管理人在基金存续期间不能再管其他基金。但市场规律在那,盈利才是一切的企业“王道”在那,更何况有时管理政府引导基金更多是为了做名声,因为各种投资地域、领域和阶段的限制等,管理工作一点都不好做,也没什么钱赚,所以对很多老牌基金管理公司而言,同时管有多只基金是常事。但正如前文所述,包括政府引导基金在内的很多基金,都会对管理人的管理数量或领域等进行多种要求和限制,为了满足要求、规避限制,基金管理公司下面往往有许多的控股子公司或者参股公司,还有其他各类股东投资的关联公司。这些公司形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集团架构,内里详情有时连各大股东、领导们都不清楚,甚至连专门负责办理相关工商变更工作的人都未必说得清,这就给负责基金管理的员工平添了许多难处。金融圈涉及的各方面,从投资方向、市场状况到监管制度,都可谓是瞬息万变,时常从业人员A规定还没学习完,B规定又出台了;这边的产品还没做好,那边又有了新创意;这次工商变更还没办理完,那边又有新人要入伙/退伙……基金管理员工除了配合这些变化而变化外,没有其他发言权,到后面领导的心思也懒得猜了,因为领导自己也不知道他接下来因应时势会想出什么好计划。如果都是老一套的时候还稍微好点,反正变来变去就那些,但是一旦有新创意出现,当大家都是新人都在学习过程中的时候,那种变化尤其痛苦。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在为这个创意而活,大家手上同时都有N件事在处理。从这个角度而言,过度忙碌会导致人学习新鲜事物的热情和能力降低。如上,当所有人都忙疯了的时候,就没有人想给自己再添任务,偏偏任务总是不断叠加,然后公司架构不清晰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分工不清楚的情况,不少任务卡在不知谁负责的边界,推来推去就会导致——任务做不好,员工间的关系变差。分工不清有时不仅是源于架构设计不当,还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比如有些项目投后管理相关工作,基金管理部和投资部强调过,这些是由投资部的项目小组负责,当项目有问题需要向基金投资人报告或联系时,文件内容都由项目小组完成,基金管理部只起中介作用,帮忙把关文件格式并走流程。
但当项目小组人员是领导级别人物,他们声称自己比较忙,请基金管理部代为制作相关资料时,层级较低的后者很难拒绝,只能答应,这样多次累积,就会导致基金管理部手上工作越来越多,不堪重负。
每个人经过多年的学习、工作经历,都会养成属于自己的各种习惯,加之专业知识、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等的不同,会让不同部门间的人即便想彼此帮助,也产生各种不契合。比如我和财务部的同事关系一向不错,但在需要共同配合完成监管部门交代的任务时,就因为各种不同一度导致关系降温。其中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不同”就是,我喜欢当日事当日毕,到手的任务就立刻去完成,但他就喜欢把事情积累一堆后,再一起做。于是就出现我频繁把完成的文件交给他,他却积累一堆后才返还我,让我觉得“怎么一下子给我这么多?这下有得忙了”,他却反过来觉得:“你隔三差五的给我一个,烦不烦”?这里其实没有对错,因为我们工作内容不同,方法自然不同,但如果没有去努力互相理解,我可能就会觉得他在偷懒,他会觉得我“急惊风”。互相理解后他就会尽量完成一批就给我,我也会在给他文件时丝毫不催,完全让他按自己进度来。这是我们有心互相帮助,努力去理解对方并互相为彼此减轻负担的例子,如果是各持己见完全不愿妥协,互相抱怨,再加上立场和利益的不同,那后果就……不敢想象。以为这就完了?才没有,对基金管理部员工而言,这还只是刚开始,毕竟除了自己公司的同事、股东,基金管理部门需要更用心“伺候”的大佬们还在后面。基金产品层面:
投资者要么事多,要么人多
熟知私募投资基金的人都知道,基金有三种,公司、合伙及契约型,契约型就不说了,没那么多麻烦事,公司型与合伙型就需要对股东或合伙人负责。从基金管理角度来说,个人认为没有太大区别,反正都是要从工商登记手续开始,到按季度、年度提交报告等,做的就是那些事,以下就把他们统称为“投资者”。基金的投资者就两种,合格的单位或个人,从微观的管理角度,即基金管理人要“对接伺候”的主体来讲,那就还有合作的第三方机构(财富管理公司、信托、银行、券商等)。单位投资者少不了政府引导基金,也有很多大型的企业或机构,这类投资者的好处是可以一下子出很多钱,一只基金有几个投资者就能募足。但是他们往往附加各种条件,对管理人的要求也比较高,遇事开会、沟通、申请、写报告,而且经常文件都要按他们的格式来准备,不同的投资者会有不同的文件格式(以季报为例,每次一季度完结就要同时写几份不同的报告,多的长达几十页,加附件会有上百页),真不可不谓“事多”。另外这些机构本身,往往也是遇事就要走很长的流程,经常签一份文件就要很长的时间。最头疼的是,A机构拖了许久后搞定了,文件传到B机构,B机构的人会发飙说:签份文件这么久?看来你们也不急啊,那就放着吧。有时干脆以过了时效为由,拒绝签署,管理人却绝不能说:不关我事啊,是你上家拖!相对而言,个人投资者的事情就没那么多,少的投个100万,多的投个几百万,并不会要求委派投委会成员或其他,而是几乎全权将基金交给管理人去打理——有些还需要发发季度报告,有些连这都省了。但是,这种基金想达到一定规模,投资者会动辄几十人,但凡有点事情,光通知工作就够忙的了。虽然现在有了邮箱、微信等通讯工具,但是大部分投资者并不会时刻关注微信,很多事要电话确认。年龄稍长的那些就更是如此,还有些人自诩大牌,办点小事就要人去当面指导协助陪同……大牌求关注求陪同的其实都算还好,只要他们肯配合,大不了我们多做点工作,最怕那种各种理由不配合,爱问刁钻问题,甚至对工作人员横加指责的投资者。当然,投资者态度不佳的原因大多是基金的投资效益不佳,但基金投资效果好坏主要取决于投资部员工的工作,与管理部员工关系不大,可人家投资者只和管理部员工接触,于是怨气自然就发在管理部员工身上……说来都是泪。投后管理那些事:
项目公司也能分分钟翻天覆地
之前说了,基金管理部的员工需要负责向投资者提交项目公司相关的资料,有时这个联系工作是由投资部的项目组负责,有时直接由管理部员工负责。但无论哪一种,项目公司提供资料的水平都很重要。投资者要求很多,项目公司相关经办人员的素质却有高有低,遇到素质高的大家正正规规办事,皆大欢喜,遇到素质不那么高的经办人员时,基金管理部的员工就烦恼了。因为一旦文件资料有丁点差错,是管理部员工去面对投资者的怒气和指责,所以在看这些水平有待提升的项目公司提交的资料时,管理部员工就要特别仔细认真,一一核对,到最后他可能比项目组的同事还清楚相关项目情况。更糟糕的是,有些项目公司的负责人脾气很犟,刚好和某些脾气犟的投资者对上了,在一些事项上僵持不下,但他们又彼此不见面,只能是管理部员工夹在中间不断传达,导致两头不是人。事情能顺利解决倒也罢了,最怕这种僵持的结果是两败俱伤,企业经营不顺,基金投资效益也就不佳,对赌回购还成问题,责任最后可能都落在管理人头上,理由是沟通不畅,管理工作有欠缺。监管部门:
每时每刻都在加戏
最后中基协、证监局那些监管部门的事,我相信自己不用多说大家也都知道,最近各种新规、自查事宜层出不穷,简直是每时每刻都有新戏要上,配合他们唱这出戏,有时还要组织大家一起来唱,做总导演的,同样还是管理部员工,而非其他人。凡此种种,让我真心认为——没有七窍玲珑心,就别做基金管理工作啦!否则分分钟吐血而亡,并且脸上还必须保持微笑。毕竟在面对作出繁杂组织架构还天天有新“创意”的领导时,在面对刁钻难搞的投资者时,在面对素质水平不一的项目公司时,还有面对努力加戏的监管部门时,无论多难多委屈,都必须笑着提供最佳“服务”。希望本文能为那些对基金管理有兴趣,或者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运作有兴趣的朋友提供点帮助,也能引发从业人员的更多思考。毕竟,怎样才能在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把事情做的更好,才是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研究追寻的。
更多资讯、海量视频、专业财经金融信息,尽在识局网!还在等什么,赶紧进入:www.ishiju.com 吧
我们是识局团队!
读者投稿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人才应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商务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申请转载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