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数学爱好者俱乐部
我们是一线教师,我们都热爱数学。本公众号旨在传播数学文化,科普数学知识。你可以走近数学名师,追寻牛娃成长之路,还有烧脑趣题,数学教学经典案例分享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超级数学建模  ·  研究生和导师恋爱了,又分手了...发帖问课题 ... ·  3 天前  
超级数学建模  ·  被男朋友偷穿过的袜子,很难看不出来.... ·  3 天前  
超级数学建模  ·  为啥说KAYANO 30是鞋柜种的稳定派? ·  2 天前  
超级数学建模  ·  限时领 | ... ·  3 天前  
超级数学建模  ·  我把闲置导师出二手了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数学爱好者俱乐部

孙俪自爆吼孩子:低声教育,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数学爱好者俱乐部  · 公众号  · 数学  · 2019-06-01 18:00

正文

文章 来源:知子花家庭教育


近日,孙俪发的一条微博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她写道:


“当孩子有不满、愤怒、悲伤的情绪发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个拥抱,不要说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励他,那些大道理等他们情绪好的时候再去说吧。”



接着,她还调侃说: 自己 嗓门变大了,有穿透力了...... 当妈的都能懂,还不是 带娃 7年练出来的。


原来,孙俪娘娘是吼娃吼出新技能了。


看似调侃的语言,实际上表达的却是广大老母亲的共同心声。



《她要发火了》是一本有关父母愤怒情绪的书,书中有一段话我非常认同: “吼叫是90%的人犯的危害最大的错误。”


没错, 绝大部分家长都曾经吼叫过孩子。 在绘本《大吼大叫的企鹅妈妈》中,作者用很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企鹅妈妈对孩子吼叫的故事。


对于企鹅妈妈而言,发脾气,太简单了,就像这样:眼神冷漠,嘴巴大张,言语像冲击波一样从舌尖喷出。 可是,我们想过孩子的感受吗?失控的情绪下,我们其实已经深深的伤害了孩子,就如同画家的描绘:


我的脑袋飞到了宇宙里。(内心里充满恐惧的孩子确实容易神游!以天马行空的神游来逃避令人恐惧的现实世界。)


我的肚子落入了大海里。(内心充满恐惧的人也容易贪食、过量进食,肚子像大海一样填不饱。)


我的翅膀掉到了热带丛林中。(内心里的恐惧、害怕还会让我们紧紧抓住某人或某物,形成病态互依关系。)


我的嘴巴插在了高山上。(嘴巴在高山上,是否意味着孩子想喊又喊不出来,想表达又无法尽意表达?)


我的尾巴呢?它在街上就像是个谜。


我就剩下了一双脚,跑啊跑......我想叫,但没有嘴。我想找,但没有眼睛。我想飞,但没有翅膀。跑啊跑,到了傍晚跑到了撒哈拉大沙漠,我累了。


故事读到这里,经常对孩子发脾气的妈妈们是不是都已经很难过很自责了?


我就是这样的,每当对孩子大吼大叫后,我都会情绪崩溃,为自己的无能,为教育的无助,为我那么爱却那么伤害他。


孩子磨蹭、顶嘴、功课不好、调皮贪玩,加上家长工作压力大,心里总有烦心事,憋着各种无名火, “一言不合就开吼,吼完就后悔” ,成为许多家长教育孩子的恶性循环。


心理学有一个词叫“南风效应”,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


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


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吼叫好比北风,让孩子把衣服越吹越紧,离我们越来越远。



卢梭说过:“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我们先不说吼孩子有没有用,如果真的有用,那一定也是不可取的。


演员小陶虹在《@所有人》节目中,就说起过自己面对孩子的两种表现。


第一回是临出门了,孩子打翻了牛奶,她当时很本能的去跟女儿大吼:“你怎么回事啊!”


女儿当时吓得一哆嗦,没有哭,特别惊惧的看着她。



她看着女儿,很快意识到,自己的“吼”吓到了女儿。开始反思自己的问题。


之后没几天,女儿再一次不小心打翻了牛奶。


这一次她没有大吼,她的第一反应是过去抱住女儿,低声安抚:“害怕了吧,没事儿没事儿”。



同样都是打翻了牛奶,但是很明显,第二次的处理效果比第一次更好,更值得提倡。


孩子是敏锐且敏感的,我们要懂得尊重他们。


当我们必须批评他们时,不要只记得“高声”表达自己的愤怒,不记得“低声”告诉孩子他到底犯了什么错,应该如何改正,怎样才是正确的。


吼叫对孩子的危害,可能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很多研究表明,长期对孩子发脾气、吼叫,不仅会造成亲子关系的疏离,也会让孩子无法用正确的方式看待自己。


如果不去关注,可能会产生抑郁、焦虑、饮食紊乱、自我指责等生理、心理状态, 甚至有的孩子有样学样,变得很有攻击性。


著名的精神病学副教授 Martin A. Teicher 曾对父母言语攻击的长期伤害进行过大量研究。 他的团队发现,父母如果经常用言语辱骂孩子,他们事后的安抚不会起到消除影响的作用。即使事后父母通过温情脉脉弥补孩子,他们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依然无法烟消云散。


你可能也有这样的经历——不管父母事前事后给过你多少好处,表扬了你多少次,但是他们说过的伤人的话留下的伤疤依然会时常作痛。


同时,长期被语言暴力的孩子,他的脑结构也容易受到损伤,既包括与言语智商有关的颞上回区域,也包括记忆形成的关键脑区海马体。


所以,吼叫不是最佳选择,我们可以拥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有时候,并不是我们的孩子真的变乖了,而是因为恐惧。


因为孩子害怕我们大声说话或是斥责他们,所以他们才会变得乖巧,而这种“乖巧”其实就是我们父母在亲手将孩子变得胆小。


一旦他们战胜对“高声教育”的恐惧,就会变得更加难以管教。


所以父母真正应该给孩子的应该是“低声教育”,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是靠一时的威严和怒火“吓”住孩子。 以下几点建议供家长们参考学习:


1. 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当你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时,可以暂时离开下,冷静几分钟,一会再回来。先处理情绪,在教育孩子。 孩子是会模仿的,所以大人要以身作则,学会愤怒管理。


2. 不要迁怒于孩子

当你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时, 先问问自己,到底是在对谁生气。可能根本不是你的孩子,而是老板、配偶或自己的父母等等,这时候不要把孩子当出气筒。


3. 尊重孩子,学会共情

当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后,蹲下来,与孩子保持一个高度,拥抱倾听,从孩子的角度想问题。 听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学会共情,就像孙俪说的,或许他需要的只是一个拥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