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比特币的暴跌又成为热点,因为国内监管机构已经把比特币挖矿和交易定义为非法,很多人认为比特币要彻底凉了,但也有人认为,比特币的下挫是暂时的,因为比特币代表一种自由正义的经济秩序,它还会东山再起,王者归来。
有人之所以坚定看好比特币,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还带着打破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想信念,他们认为现有的货币制度不合理,因为数据显示,在过去几十年里,各个国家的货币比以前增加了十倍、百倍甚至成千上万倍,这是政府
超发货币
剥夺民众财富的象征。
因此,比特币的设计者将它的总量限制在2100万枚,以彰显建立一种公正合理自由的货币制度的决心,受到很多人高度认同,成了比特币信仰者的理念根基。
但这里要告诉大家,这种理念是错误的,
货币增加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限制货币增加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是逆历史潮流的陈旧观念,
看经济发展史能明白这个道理。
在人类历史上,
大多数时候经济规模并没有太大变化,
一直到五百多年前才发生巨大改观。比如公元
1500年,世界商品和服务的总产值约为2500亿美元,而现在是大约87万亿美元;公元1500年,每人年平均产值约为550美元,现在不论男女老幼,每人年平均产值高达1万多美元。
这种惊人的发展如何解释?
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信贷,也就是货币的创造。
众所周知在现代银行制度下,现金和货币是两个概念,因为银行采用部分准备金制度,假设你存进100元的现金,银行可以创造出5倍、8倍甚至10倍的贷款,
换句话说我们在银行户头上看到的钱,绝
大部分只
是数字,没有对应的硬币或钞票,客户如果同时要求提领现金,无论多大的银行,包括花旗、
汇丰
、德意志银行、劳埃德银行(英国头部银行)等等,都会立刻倒闭。
这看起来简直是个骗局,但这种“骗局”有效地推动了创新和经济的发展。
在现代银行发明之前,金钱作为交易媒介也能帮助社会交换商品,但交换能力有限,只能代表当下存在的物品进行交换,与创新的概念不兼容,很难促进经济发展。
而
在现代银行制度下,只要银行相信客户有能力还款,就能通过贷款创造出新的货币,可以支撑目前还不存在、但可能通过创新产生的货品参与交换,让人们能够预支未来打造现在,这就是“信用”。
《人类简史》中有个经典案例,有位面包师发现某城没有面包店,有信心在此开辟市场,但她没钱,也没人愿意借钱给她,这就没有任何意义。但是银行相信她,向她贷款100万,她就能把店开起来,一年后收入200万,连本带息还银行120万,净赚80万,这样整个社会的财富都会增加。
假设银行必须按100%的准备金运营,它的贷款能力和社会创造财富的能力必将大大缩减。
这个模型虽然简单,意义却非同小可。
人们在信用货币发明之前,想贷款非常困难,就算真的贷到一笔款项,通常也是小额、短期、高利率的,想创业的人求助无门,举步维艰。
因为创业艰难,经济就不会成长,因为经济没有成长,有资金的人也不愿意贷款给别人创业,这就陷入了恶性循环。
一直到大约500年前,信贷货币制度出现,才跳出这个困境。按照《人类简史》的研究,16至18世纪西欧的崛起,很大程度是得益于信贷的发达兴旺。
当然,信贷的发展跟时代背景有关,创造信贷的前提是相信
未来比现在好,投入能产生更多的回报,如果人们不相信“明天会更好”,就不愿意延展信用,这是过去经济中最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