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参加CANPLUS
参加 CANPLUS是首钢基金领衔发起的产业社群平台,致力于以教育为依托,为创新创业者们链接优质的教育资源、产业资源与资本资源。这里有产业大咖干货分享、组织专家实战经验、参加校友故事、智库深度案例研究等各类精彩内容,感谢有你同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植物星球  ·  檫木终于开启了这个春天 ·  4 天前  
新华每日电讯  ·  中国最北、又冷又偏的小城漠河,如今“不等闲” ·  3 天前  
新华每日电讯  ·  中国最北、又冷又偏的小城漠河,如今“不等闲”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参加CANPLUS

戴可思、霸蛮米粉、螺霸王:三位创始人聊了聊存量时代各自的破局招数

参加CANPLUS  · 公众号  ·  · 2025-01-27 18:30

正文

随着社会零售总额增长速度的放缓,我们正步入“存量时代”。尽管“生意难做”成为普遍话题,但仍有企业实现了快速增长。
近期, 戴可思创始人张晓军 (无界消费创新营五期 霸蛮米粉创始人张天一 (美味中国创新营首期) 螺霸王创始人姚炳阳 (无界消费创新营六期) 在参加CAN+发起的同席对话中深入探讨了存量时代的应对策略与经营思考。 面对竞争,戴可思的增长逻辑在于打造优质产品,创造局部竞争优势; 霸蛮强调严肃定价,提升服务; 螺霸王则大胆拓展海外市场。
以下是对三位创始人观点的梳理,希望为你提供参考:
张晓军:关注自身比关注行业重要得多
张晓军|戴可思创始人

▷关于第一性原理:做好产品、跟上时代
戴可思是做婴幼儿洗护的品牌, 核心增长点在于渗透率的提升 。使用频次、下沉市场的消费在提升,客单价在提升,过去客单价可能在二三十块钱,现在基本上能到100块钱左右。
创业十年,我们一直在婴童洗护领域。戴可思的发展分两个阶段,2014年到2019年一直死磕线下,但那个时候的消费结构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消费者对国货、新品牌的接受度不是很高,所以前面的五年走了很多弯路,是一个很煎熬的发展阶段。
戴可思真正发展起来是2019年。借助抖音的渠道红利,仅仅三个月左右,营业额从一个月几十万快速做到了一个月1000万。2019年到2021年的上半年,我们差不多有一年半到两年的流量红利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全域运营能力。
我们的战略是不依赖单一的抖音流量,这个点在今年看特别对。今年很多新锐品牌都面临很大挑战,抖音的流量成本还在往上走,整个行业的增速已经是个位数了。我们过去几年还在持续增长,核心因素就是做对了一些事情。2019年,抖音还没有自己的电商平台,更多的是帮淘宝引流;2020年我们把天猫的运营能力建立起来;随后又把线下乃至全渠道的运营能力建立起来了。
现在抖音上出现了很多白牌,起盘一个月能做到月销过亿甚至三五个亿的体量,但是可能火了一年或者半年之后就没有了。
所以面对大的竞争, 核心还是第一性原理,做好产品 ,要坚持,跟得上时代、渠道、消费者的发展。只要自己能做好,关注自身比关注大的行业要重要得多。在细分的婴儿日化赛道深耕,我们还是有自己的优势的。
▷出海or不出海?
国内的市场足够大,洗护赛道也逐渐从婴幼儿到儿童到青少年,完全是一个新的增量市场。我也参加了很多出海的论坛,去东南亚、美国考察,得出来的结论就是国内也要做,出海也要做。
国内很卷,卷到我们的产品也世界领先。在婴童洗护这个行业,强生很强,但其实强生在全球baby的市场,折合人民币可能也就100亿。美国的沃尔玛、Target超市里,基本上看不到强生的产品了。曾经在中国很火的品牌California Baby10年前在Target超市货架上很多,现在基本上也没有了。联合利华的增速非常快,在美国的超市里只能看到多芬Baby,其他产品还是10年、20年前的。
但是在中国,宝宝的春夏秋冬面霜各不一样,还有各种喷雾的剂型,各种防晒。美国的防晒特别难用、厚重,所以去到美国可能比在中国更容易做。
出海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核心是品牌出海。原来可能更多是国外有订单,我们去生产,但现在我们是通过渠道建设、营销能力建设,以及履约、物流、配送全方位的能力去打造海外的市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机会,我们准备all in去做出海,核心就是先去开拓美国市场。
▷微创新的启示
戴可思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推出的第一款产品是液体爽身粉。爽身粉是一个非常小的品类,只有一岁以内的新生儿宝宝会用。过去的滑石粉事件被媒体无限放大,大家知道了滑石粉可能致癌的风险。
我们在产品上面做了微创新,把它做成乳液状,不会飞粉,同时用木薯淀粉替代了滑石粉,更安全。其实就是从一个非常小的需求切入,把整个品牌的理念融入进来,加上持续的团队运营能力,最终跑出来。

张天一:新客数萎缩 餐饮行业要重视老客复购与服务提升

张天一|霸蛮米粉创始人

▷不是存量,而是缩量
我先分享几个数据,第一个数据,在2020年四季度,中国餐厅数量达到了顶峰,有900万家,到2024年四季度,有770万家。它是往下走,关了130万家店。
第二个数据,截止到10月份,2024年全中国关掉了300万家餐厅,又开了300万家,还是770万家,但换手率将近一半。
第三个数据,北京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年1-10月份餐饮行业的收入同比下滑了5.1%。9月份下滑了8.8%,10月一般是旺季,但下滑了6.6%。
第四个数据,疫情这几年,这个行业每年关很多店,也开很多店,开店率一直高于关店率。但是到了九、十月份之后,关店率超过了11%,开店率只有8%多一点。 所以这个行业已经不是存量了,是缩量,在不断减少
▷同店同比增长,才是真的增长
一个餐饮品牌是由无数家店构成的,营业额等于来客数乘以客单价。目前行业的客单价整体是下降的,来客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新客,另一部分是老顾客的复购,提升营业额的关键是后者。
餐饮行业品牌用户差评率大概是5%-10%。我们的是8%,米村拌饭大概在5%以下 。用制造业的逻辑去理解,就是工厂不良率的概念,制造业做到六西格玛,一百万个手机里面只有三四个不良品。
中国餐饮行业过去钱太好赚了 ,想的都是新客,用折扣、团购、直播的方式去拉新。现在没有新客了,还这样做的企业就发现完了。虽然现在外部环境不好,但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就是做好顾客服务。我们的一次交付就是一个顾客完整的体验,它不仅仅是一份餐,还包括了质量、速度、清洁和产品本身。
今天100个人里,霸蛮还有8个人是服务不好的。霸蛮是快餐,人均消费30块钱,快餐实际上是复购的、高频的,一年来看一个顾客的价值大概要乘以20次,也就是600块钱,丢一个客丢的就是600块钱。
很多人认为米村拌饭的成功是品类的成功,我不这么认为。 它在快速扩张的情况下,能保持用户体验的相对一致性 ,维持100个客人中有95个服务好的水平,这是组织的成功,是它本身的内功高于行业水平。
接下来,所有的餐饮品牌包括我们自己要做的,就是客人进店了,把这个客人服务好、留下来。 100个客人里,只要能服务好95或96个,这就是利润 。这是修炼内功真正的机会。
今天餐饮行业增长,不是收入增长,不是开新店带来的增长,是同店同比要增长,这才是真正的增长。
▷我们讲的是“价质比”
我们在内部不讲性价比、质价比,我们叫价质比。今天所有的餐饮品牌都乱了,乱打折扣、乱降价。菜单定价没有严肃性,价格全是虚的。
做品牌、做消费最核心就是定价,定价决定你的生态位 。30元的价格对应30元的产品,300元的价格对应300元的产品,我们是基于价格在提供对应品质的产品,因此不要盲目地乱打折扣,乱降价,这会扰乱品牌定价的严肃性。
▷做连锁要聚焦区域
做店是要做密度的,比如北京这样的市场,我能开500家店,如果出海,整个东南亚估计可能也就开300家店。
对做连锁而言,聚焦区域很重要。能在海淀开店的别去朝阳,能在一个区开店,就别跨第二个区,越聚焦越好,聚焦打透一个城市。

姚炳阳:食品行业出海是一门好生意

螺霸王创始人姚炳阳
▷国内市场有多卷?
中国市场不能用传统的海外市场的情况去预判,因为每个人接受的信息是有上限的,而中国的人数更多,品牌更多,导致相较于海外,国内的营销运营成本会更高。现在的平台这么卷,可能一年到头在行业里获得了占有率,但到头来连钱都赚不到。
白牌的理念是当前阶段中国所有品牌应该学习的模式 。本质上,大部分行业 去做所谓的品牌都是一个伪命题 。在中国,渠道这么强势的情况下,消费者不会因为你的品牌名称而指名购买。随机性购买占据了主要选择,这就导致品牌溢价做不出来,只能卷团队、卷市场费用、卷渠道布局,各种卷成本,结果就是不赚钱。
白牌能够火一段时间,是因为它把握住了消费者在那个阶段的核心诉求 。但这个需求可能是短期的,也会迅速吸引大批的同行业竞争者,并不适合持续地只做这一个增长点。
疫情之后,行业体量在下滑,品类在平台里卷得一地鸡毛。螺霸王在2016年开始做出口,当时一个核心的点是海外留学生钟爱家乡味道。螺蛳粉这个品类很好地在海外的宿舍或家庭场景填补这个空缺,就做起来了。
▷海外市场是蓝海
经过七八年的出口,我们发现很多品牌在商检、入关、清关的合规性等方面做得很差。在大家传统的印象里,中国食品出海不太靠谱,国外食品添加剂管得严格,质量或者口味不太符合海外市场的需求,所以对出海注意力不够,功课做得不够。
但目前海外市场还是像至少10年前中国的环境,是蓝海,好做 。首先对手少,没有那么卷;另外一点就是你以为海外消费者对螺蛳粉不感冒,但其实并不是。花同样的力度对外国人群体做营销,性价比反而是高的。
这么多年来我们确实踩了很多坑,比如商标被抢注的坑、清关资质的坑,这些都是要靠积累的。我们现在在做食品出海的跨境服贸平台,帮企业做商检合规性、海外资质申报等。我们发现,很多企业对出海有初步的认知,也在做,但都不放在心上,规模很小。
我们螺蛳粉一年的出口额一个亿,在细分品类里已经是不错的, 利润比国内强很多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