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夜晚寒风萧瑟,清冷的小路树影婆娑,昏黄的月光,漆黑的银杏树,程晓树和同事正紧紧盯着远处的围墙,像黑夜中的猎豹,静静等待着“猎物”。
几天前,辖区一个企业的老板来到城北派出所报警,怀疑车间的原材料被偷了,但又没有确切的证据,希望派出所能帮忙调查,在经过一番考量后,所长将这个任务交到了程晓树的手中。在经过现场勘查、分析研判,程晓树初步判断这是一起盗窃案件,而且是内部员工所为。
由于企业职工多,如果每个人都调查,不但会引起恐慌影响生产秩序,还会引起嫌疑人的警觉,于是程晓树决定从其他地方寻找线索。
“这里有几根铜线。”在围墙下发现线索的同事,兴奋地告诉程晓树。
“我们今晚就在这里守着。”想到嫌疑人可能还会盗窃,程晓树心中立即有了对策。
围墙旁是一条乡村小路,路边有许多银杏树,还有一个小水塘,因此隐藏起来很容易,程晓树选了一棵碗口粗的银杏树坐了下来,静静等待着“猎物”到来。
黑夜寒风刺骨,黄叶片片飘落,吱呀吱呀的树枝声,像儿时的摇篮曲,催动着银杏树入眠。程晓树里三层外三层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但依旧挡不住寒风肆虐,手脚很快就变得冰冷,由于害怕打草惊蛇,他也只能轻轻地搓手取暖,尽量不发出一丝声响。
“白白蹲了一个晚上。”等到鱼肚泛白、朝阳初升时,打着哈欠的同事郁闷地说道。
“今晚继续蹲守吗?”另一位同事问程晓树。
“蹲。”陈晓树浑身哆嗦,却依旧斩钉截铁地说道。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程晓树和同事就像《等待戈多》里的那棵“树”,一次次出现在寒风凛冽的夜里。付出总有回报,在连续蹲守了七天后,那堵围墙下,也终于有了动静。
“有人翻墙。”同事兴奋地提醒程晓树,一个黑影从围墙跳下来,背着袋子就往前跑。
“站住,别动!”程晓树大喊一声,嫌疑人慌了,丢下袋子就跑了,由于岔路口很多,三人追了10多分钟,嫌疑人还是跑了。程晓树懊恼地狠狠捶了一下银杏树,震得树叶唰唰落下。
虽然这次的抓捕没有成功,但至少有了重要的线索,兴奋的程晓树顾不上疲惫,立即调取了周围的监控,随后一个个画面寻找比对,随着时间的推移,黑夜离去,朝阳升起,忘我的程晓树却依旧沉浸在监控的画面里,已然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寒冷与饥饿,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必须抓住这个黑影,才能对得起这一个星期在寒夜里的坚守。
当时钟的时针指向9点,程晓树也终于研判到了那个黑影的身份,他带着同事马不停蹄地去抓捕,等到嫌疑人落网,程晓树的脸上才有了一丝光。得知小偷被抓,企业老板的眼里满是惊讶与佩服,惊讶于破案的速度,佩服民警的执着与耐心,他在给城北派出所的表扬信里这样写道:恰逢天气恶劣,大雨倾盆,狂风呼啸,民警带着两位辅警风里来雨里去,反复多趟。破案说起来也许很简单,但每一个案件都要耗费民警大量的心血。
《等待戈多》里有这样一句经典名言:希望迟迟不来,苦煞了等待的人。和黑夜较量,民警就是一束光,和寒冷较量,民警就是一团火,和孤独较量,民警就是一棵树,“晓树”的树,也许正如他的名字那样,即使再小的树,只要将根深深扎在这片土地,总有长成参天大树的那一天,守望着百姓的幸福安宁。
好了,今天的夜读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