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重大成果发布会——《中国城市营销发展报告(2017)》”在北京举行。
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彦平博士代表中国城市营销报告课题组发布了2016-2017年度的“中国城市品牌发展指数(CBDI)报告”。
报告主要发现
报告显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重庆、成都、南京、天津和西安位列中国城市品牌发展指数榜单10强。在国家级区域战略和国家品牌战略的视野中,上述城市表现出建设品牌生态体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品牌乃至助力国家品牌的使命和担当,是中国城市品牌发展中的领军阵营。
中国城市品牌发展指数(CBDI)报告认为,城市营销和城市品牌化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带动性力量。城市品牌建设热潮进一步升温,CBDI指数均值同比获得5左右的成长。同时,城市间的“马太效应”开始减弱,城市品牌发展的均衡性明显改进,优质城市品牌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所提升。
其次,城市品牌的“群”“带”联动效应开始显现,表明国家级的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及新一轮对外开放和全球化战略,已经对城市品牌化带来极其深刻的影响。数据显示,北京和天津发挥了龙头作用,加之河北城市快速融入,京津冀城市群品牌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朝着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品牌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一带一路”主要节点及沿线城市的品牌发展指数均值同比增长显著,城市品牌建设随“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化而更具活力。长三角城市群实力强劲,以上海为核心的26个城市已形成阶梯型、网络化的城市群品牌格局;成渝城市群在“双核”驱动下实现了11.57%的同比增速,品牌实力进一步壮大;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市品牌发展则相对落后,城市群聚合力有待提高。
此外,城市品牌建设中存在着文化活力不彰和宜居建设滞后等问题。城市文化品牌和宜居品牌的均值在五个一级指数中相对最低,成为当前中国城市品牌发展的短板所在,说明地方在城市文化和城市宜居建设方面的经验和能力,明显不及其在旅游、投资和传播方面的表现。报告指出,城市文化和城市宜居性的建设,应当而且必将成为我国城市品牌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主要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报告主编刘彦平发布报告
城市文化品牌指数
在分指数系列上,《中国城市文化品牌发展指数报告(2016-2017)》从文化独特性、文化开放性、文化活力和文化吸引力四方面指标对中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文化品牌发展进行了评估与测量。北京、上海、重庆、成都、广州、天津、南京、杭州、西安、武汉依次荣膺中国城市文化品牌指数的前10名。研究发现:城市文化品牌发展指数平均水平偏低。文化开放性水平表现较优,文化产业已成为城市快速崛起的亮点。总体来看,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流于浮泛,地方特色文化的挖掘明显不足。
城市旅游品牌指数
《中国城市旅游品牌发展指数报告(2016-2017)》通过旅游人气、旅游吸引力、旅游发展效益、旅游营销传播四个二级指标对中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旅游品牌发展进行了评估与测量。研究发现:城市总体发展水平决定旅游品牌实力。从旅游品牌发展指数总体得分值来看,北京、上海、重庆、杭州、成都、武汉、苏州、天津、广州及西安的指数得分依次位居前10。
城市投资品牌指数
《中国城市投资品牌发展指数报告(2016-2017)》通过要素质量、经济基础、创新创业潜力、投资营销传播等指标对中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城市投资品牌发展进行了评估与测量。北京、深圳、上海、广州、杭州、南京、苏州、天津、厦门、武汉依次排在中国城市投资品牌发展指数的前10名。研究发现:城市投资品牌两极分化严重。不同城市间的投资品牌发展指数差距较大,大城市投资品牌优势明显。“一带一路”沿线主要节点城市投资品牌发展指数较强,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值。
城市宜居品牌指数
《中国城市宜居品牌发展指数报告(2016-2017)》从宜居口碑、社会治理、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4个维度17个三级指标对中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宜居品牌发展进行了评估与测量。上海、深圳、北京、厦门、大连、广州、杭州、成都、南京和江苏依次荣膺中国城市宜居品牌指数前10名。研究发现:城市宜居品牌指数均值较低,发展整体滞后,即使宜居品牌排名靠前的城市,内部结构也极不均衡,从二、三级指标情况来看,各自存在不容忽视问题和短板。城市宜居品牌的建设仍然处于转型发展阶段,大多数城市仍未形成独特的宜居品牌形象,城市宜居性的品牌效应较弱,宜居城市建设可谓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