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的第一个交易日,
A
股“开门绿”,三大指数全线下跌,上证指数跌失守
3300
点,创业板指跌近
4%
。
2024
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
A
股市场没有如预期般上涨,而是下跌。
2025
年首个交易日,市场亦未有反攻,反而全线大跌。什么情况?一起看看最新研判!
沪指击穿
3300
点
2025
年首个交易日,
A
股整体深度调整。市场全天下跌,上证指数盘中一度大跌超百点,击穿
3300
点。截至收盘,沪指跌
2.66%
,深成指跌
3.14%
,创业板指跌
3.79%
。超
4400
只个股下跌,成交
1.4
万亿元。
盘面上,绝大部分行业板块飘绿,大金融领跌,券商、保险、多元金融等跌幅居前,银行股也全线飘绿,仅业绩预增、预制菜、酒店餐饮、新零售等少数板块逆势飘红。
值得注意的是,业绩预增股表现较为抗跌,君禾股份开盘涨停,连续第
2
日封板,股价创
11
个月新高,成交
6.38
亿元,创历史新高。
深度调整,什么原因?
对于今天
A
股下跌,分析人士认为,消息面上可能与最新的经济数据有关。
1
月
2
日公布的
2024
年
12
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
PMI
)从
11
月的
51.5
降至
50.5
。尽管
PMI
高于
50
仍表明活动扩张,但这一数据低于经济学家预期的
51.7
。
11
月
PMI
为
51.5
,
10
月为
50.3
,
PMI
数据虽然连续三个月维持扩张态势,但扩张速度放缓。
报告指出,
PMI
数据下滑表明“增长速度较
11
月有所放缓,总体增速有限”。
分析称,
12
月财新中国制造业
PMI
部分分项指数趋弱,前期政策刺激效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还需进一步观察。
2025
年,外部环境将更加错综复杂,政策层面应提前准备、及时响应。此外,后续政策还需向增加居民收入和改善民生倾斜,尤其要在提高弱势群体消费能力和意愿上多做文章。
此外,
2024
年年底的降准预期落空。分析称,去年
12
月央行开展
14000
亿元买断式逆回购,加之净买入国债
3000
亿元,以及去年
12
月续作
3000
亿元
MLF
,合计向银行体系注入中长期流动性
2
万亿元,远超
14500
亿元
MLF
到期量,相当于净投放中长期流动性
5500
亿元,也相当于降准
0.25
个百分点释放的资金量。这或是年底前未宣布降准的一个原因。
另有分析指出,连续两日深度调整,一是在年报预披露到来之际,市场可能对此预期并不高;二是特朗普及美国资本市场的变动对于全球市场依然存在较大影响;三是市场来到一个短暂存量博弈的新阶段。
展望后市,中信建投指出,短期从季节性规律看,一些资金年底结算获利了结,落袋为安的心理使得岁末市场往往交易偏淡,风险偏好下降,而往往农历春节后流动性会进一步改善。从近十年来的
A
股市场经验来看,元旦到春节期间风格上大盘蓝筹胜率占优,春节后两会前作为春季躁动的主升浪,往往也是
A
股市场上涨概率一年当中最高的阶段,因为微观流动性与风险偏好往往俱佳,风格上看小盘成长跑赢大盘价值,主题活跃。
国债大涨
近段时间,国债和
A
股形成了跷跷板效应,今天也是如此。
1
月
2
日,国债市场继续高歌猛进,
30
年期国债
ETF
涨幅持续扩大,续创历史新高。
截至收盘,国债期货收盘集体上涨,
30
年期主力合约涨
0.98%
,
10
年期主力合约涨
0.25%
,
5
年期主力合约涨
0.09%
,
2
年期主力合约涨
0.01%
。
西部证券分析,总体来看,当前
10
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与政策利率利差已经低于
20BP
,隐含的降息预期幅度较大,后续债市胜率仍高,但赔率有限,
1
月止盈风险增加;在极致行情下,不论是交易盘还是配置盘均不愿轻易离场,因此止盈回调可能需要事件催化;不过考虑到当前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2025
年降息确定性较高,且在低利率环境下,安全资产仍然紧缺,回调幅度预计有限,调整仍是适度加仓机会。
天风证券固收团队分析,
1
月是“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基调下的第一个窗口,降准降息可期,降准幅度可能为
0.5
个百分点,降息幅度可能是
20BP
。
1
月债牛延续,久期策略依旧最佳。
每满/商报记者
方薇
值班编辑:侯惠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