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水库论坛
科学尚未普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水库论坛

识人之道(二)#Y38

水库论坛  · 公众号  ·  · 2019-05-06 09:10

正文

0,凡有交易,便是喜悦。\n不能否认,人们被收智商税的当下,也都是乐呵呵的。\n\n\n(三)伪透明\n\n自从ray dalio在中国变成了一座丰碑,他所鼓吹的极度透明原则,就成了金融街小白领们的装逼神器。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原则》火了之后,前赴后继的小白左们开始活成一个透明箱,\n\n然而他们没想过,"],[20,"透明本身难道是底层驱动力吗?","8:1"],[20,"正解必然不是,利益和生存,才是底层驱动力。\n他们没有想过,当ray主张极度透明的时候,他的推动力,是希望以更低成本与广义上的合作方达成沟通合作,是为了更顺滑地实现利益。而与此同时,他对自己的内心、自己真正的基本盘、盟友以及私生活,则采取了更为讳莫如深的态度,在这些方面,他的透明程度,连以老谋深算出名、但却写了《环球投资旅行》的罗杰斯还不如呢。\n\n杨绛在《将饮茶》里曾写过,wg时期的小兵,就对人的身份的“透明度”有着痴迷般的极端追求,但是,如果人的行为所象征的意义,可以作为一种标签成为某种“证明”,因为有透明度,所以是好人,因为有私心,所以要大肆批斗,那么行为本身就会被极度扭曲,这时的透明度也就不再是最初人们所希望探求的样子了。\n\n我看到这一段的时候,就想到了文章最开始的那个化学平衡的问题。\n\n小兵也好,小白领也好,以为通过一剂猛药的方式获得了某种信息,比如人的成分界定,比如所谓的大公司内幕案例,但是事实上当他们出于贪欲所提出的不合理诉求扰动了系统平衡,就会在底层长出一个新的平衡,去抵抗他们的荒唐。\n中国人管这个叫,天知道损有余而不足;\n法国人管这个叫勒夏特列化学平衡原理。\n\n在你以为的H+ 与OH-完全反应完毕之后,H+ (或者OH-)就真的没有了吗?\n不是的,系统底层的平衡也需要被重新建立,有高中知识的人知道,此时H+也许还有10^-7,再稍微进阶一点的人会告诉你,如果平衡系不同,连这个数都是不一定的。(比如反应本身发生在NH3·H2O的基底里呢?)\n\n以浅薄短视、自我中心的态度闯荡社会,就会看不清人。\n\n\n(四)平衡\n\n最近发生了一件事,深深深深地刺伤了我。\n\n一个帅哥忘记了我上个月发的文章写的是什么。\n\n详细情况是这样的,我们几个朋友一起吃晚饭,聊着聊着说到我写的东西,另外一个人冷不丁地问他,“你记得她最新发的那篇吗?”。电光火石之间,那个人游移的眼神就暴露了,然后他赶忙跟我补救说:“我看了,但是忘记叫什么了,真的看了,你不是还自己转到朋友圈了吗,我当时和那个xx一起点赞了不是么。”\n\n接下来我自讨没趣地多嘴了一句,那你总记得我写了什么吧?\n……呃……\n然后他自罚了三杯Dom Perignon,我才悻悻地转移到下一个话题。\n\n那一晚我都很惆怅。\n回来之后,给水库写稿都提不起劲来了(这对我来说很反常,以往每次都是斗志昂扬地写,期待着和网友们留言区大战三百回合的)。\n是的,即便是已经在网上发文章很多年,总曝光量在千万级,没想到在该玻璃心的时候,也真是一点不逊于人呢!\n"],[20,{"gallery":"https://uploader.shimo.im/f/KpNbQxYkJaYap0OB.png!thumbnail"},"29:0|30:0|3:\"255\"|4:\"auto\"|crop:\"\"|frame:\"none\"|ori-height:\"255\"|ori-width:\"255\""],[20,"\n\n等到天亮之后,我从床上坐起来,45°角望向窗外,“难道你自己就记得住你看过的作者吗?”,果然,我扣着手机不看朋友圈,连昨天读过什么都回忆不起来,一篇都不记得了。\n\n如果是这样,那我还写个什么劲儿呢?\n瞬间抑郁了啊有没有。\n更何况水库的读者还格外难伺候。\n"],[20,"他们希望,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份万世不移的标准答案。","8:1"],[20,"\n\n"],[20,"有时候,读者很无助,想立刻知道“2万起步的理财怎么样手把手操作可以在明年变成20万”。","27:\"9\""],[20,"\n"],[20,"有时候,读者很好学,既想知道五年内的房价走势,也想“向哥哥学习如何练就看穿t-1的智慧”。","27:\"9\""],[20,"\n"],[20,"有时候,读者平静和蔼,有时候,他们暴躁且难以取悦。","27:\"9\""],[20,"\n"],[20,"但全部的时候,他们是贪婪的。","27:\"9\""],[20,"\n\n但偏偏遗忘也是人性底层的一种“平衡”,如果你不能打个响指把全部人灭掉、然后按你心愿造出不会遗忘的人的话,那么就只能接受,然后设法在上面戴着镣铐起舞。\n文章千古事,写作者、表达者们,必须一代又一代笔耕不辍,以一己之微弱的重复对抗群体巨大的遗忘,然后抱着一颗平常心,等待着一点微弱的星火,扰动它周围的一小片黑暗。\n\n识人之道的第二篇,如果你始终也会遗忘的话,起码记住这句话:\n不对任何他人,抱有动物性以外的奢望;\n不对任何“反应”结果,抱有科学以外的妄想。\n\n"],[20,"帅哥忘掉我的文章,是理所当然;如果他记得,我就捧起他的小脸亲他额头一下。","8:1"],[20,"\n"],[20,"所以现在,我合上电脑,又发了一条微信约他出来看电影去了。","8:1"],[20,"\n\n"],[20,"你猜到那本畅销书是什么了吗?","8:1"],[20,"\n"],[20,"好想说哦","8:1"]]">

识人之道(二) #Y38



(一)前言


提问:1mol/L 的H+ 溶液和1mol/L 的OH-溶液发生酸碱中和,最后容器里还剩多少H+?

普通人直觉上会回答,因为阴阳离子 全部反应完毕 ,结合成了H2O,所以答案是0嘛。


不对的。


我以前念书的时候化学成绩很好,主要得益于很早的时候,就对 “平衡” 二字有了理解。

在此之前,化学教给你一堆“黄色遇到蓝色变成绿色”,你就背去吧;

在这之后,进入到advanced化学世界,它教你的是:

“这个反应啊,咱可以发僧,但四啊,完事儿咱害得给它建立一个新平衡。” (此处请脑补一个循循善诱的东北大哥的语调)

你以为的那种 “完全反应” 是永远不会彻底进行完的。


每一个小体系内部,都有它的平衡,里面的所有物质在和平时期沉默不语,可你若要对系统发出扰动,你就不能不顾虑原本体系一切物质的存在。


1mol/L的强酸兴高采烈地冲进来,真以为可以让全部OH-就范吗?



(二)畅销书


这篇文章是在说 识人 (或者准确的说是待人接物之道),为什么要先扯一段化学知识呢?


因为要提醒读者,科学尚未普及,有科学意识的合格公民还是太少,这影响了社会上的大部分人,还在对人性,抱存着一厢情愿的痴心与妄念。


在智商税面前,忙碌的中产们日防夜防,躲过了a股收割,躲过了拍p2p收割,甚至躲过了学区房收割,但却躲不过畅销书的收割。在机场的书店门口(那里是典型畅销书热卖的地方),我真是看尽了读者们的浅薄。



以我比较了解的某本讲产品营销的畅销书为例。

从2016年出版至今,卖了几十万册,以其精装版50元一本的售价,gmv差不多在3000万元左右,鉴于我知道它的写作周期,故而为作者和出版商共谋的圈钱能力大大拜服。它前段时间要再版(aka提价),出版社小编问我能不能配合写点东西为这本书站站台,残存的良知让我还是谢绝了这个邀约。


之所以说我还比较了解这本书,是因为了解它的真实创作动因——


那一年,这个营销人,想签一家大公司的年框合作,签约额是小千万级的。但由于这家大公司一向以互联网思维闻名,给的营销预算简直是能抠就抠,签约签得很磨叽,预算额度几经腰斩。

不过最后还得说营销人是老司机,想到了为这家公司递上投名状。


“哥,我帮你们写本书,出版事宜全部我来处理。

将你们能公开披露的产品发展史做成案例,在市场上软性pr一番,业界口碑就不说了,高逼格影响力更是不在话下呀。”


三个月后,世上多了一本可有可无的畅销书,书中所提到的所谓“揭秘”“案例”,其实都是公开信息大白话,但是经过一些巧妙地编排之后,看上去更显得“有框架”“有方法论”而已。

另外借由大公司的ip和营销人的圈内卖力吆喝,销售情况一直都算很理想的,这不今年还要再版呢!

更重要的是,除了3000万gmv之外,营销人拿到年框合作,大公司拿到了“写进教科书”般的pr效果,连带着书商渠道商甚至印刷厂,都跟着赚了一笔。

中国人自古尚文,书,是逼格极高之事。买书乱买不算乱花钱,反正才50块。


但,依然不能改变这本书是一场闹哄哄的噱头的事实。如果当年那些被收智商税的读者有人从中觉醒,才会意识到,按照这本书里所编写的所谓方法论,忠实如法炮制自己营销战略的公司都被疯狂打脸,死翘了一地。


dt>0,凡有交易,便是喜悦。

不能否认,人们被收智商税的当下,也都是乐呵呵的。



(三)伪透明


自从ray dalio在中国变成了一座丰碑,他所鼓吹的极度透明原则,就成了金融街小白领们的装逼神器。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原则》火了之后,前赴后继的小白左们开始活成一个透明箱。


然而他们没想过, 透明本身难道是底层驱动力吗? 正解必然不是,利益和生存,才是底层驱动力。

他们没有想过,当ray主张极度透明的时候, 推动他的力量,是希望以更低成本与广义上的合作方达成沟通合作,是为了更顺滑地实现利益。 而与此同时,他对自己的内心、自己真正的基本盘、盟友以及私生活,则采取了更为讳莫如深的态度,在这些方面,他的透明程度,连以老谋深算出名、但却写了《环球投资旅行》的罗杰斯还不如呢。


杨绛在《将饮茶》里曾写过,wg时期的小兵,就对人的身份的“透明度”有着痴迷般的极端追求,但是,如果人的行为所象征的意义,可以作为一种标签、进而成为某种品质的“证明”——因为有透明度,所以是好人,因为有私心,所以要大肆批斗——那么行为本身就会被极度扭曲,这时的透明度也就不再是最初人们所希望探求的样子了。


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就想到了文章最开始的那个化学平衡的问题。


小兵也好,小白领也好,以为通过一剂猛药的方式获得了某种信息,比如人的成分界定,比如所谓的大公司内幕案例,但是事实上当他们出于贪欲所提出的不合理诉求扰动了系统平衡, 就会在底层长出一个新的平衡,去抵抗他们的荒唐。


中国人管这个叫,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法国人管这个叫,勒夏特列化学平衡原理。



在你以为的H+ 与OH-完全反应完毕之后,H+ (或者OH-)就真的没有了吗?

不是的,系统底层的平衡也需要被重新建立,有高中知识的人知道,此时H+也许还有10^-7,再稍微进阶一点的人会告诉你,如果平衡系不同,连这个数都是不一定的。(比如反应本身发生在NH3·H2O的基底里呢?)


以浅薄短视、自我中心的态度闯荡社会,就会看不清人。



(四)平衡


最近发生了一件事,深深深深地刺伤了我。


一个帅哥忘记了我上个月发的文章写的是什么。


我们几个朋友一起吃晚饭,聊着聊着说到我写的东西,另外一个人冷不丁地问他,“你记得她最新发的那篇吗?”。电光火石之间,那个人游移的眼神就暴露了,然后他赶忙跟我补救说:“我看了,但是忘记叫什么了,真的看了,你不是还自己转到朋友圈了吗,我当时和那个xx一起点赞了不是么。”


接下来我自讨没趣地多嘴了一句,那你总记得我写了什么吧?

……呃……

然后他自罚了三杯Dom Perignon,我才悻悻地转移到下一个话题。


那一晚我都很惆怅。

回来之后,给水库写稿都提不起劲来了(这对我来说很反常,以往每次都是斗志昂扬地写,期待着和网友们留言区大战三百回合的)。

是的,即便是已经在网上发文章很多年,总曝光量在千万级,没想到在该玻璃心的时候,也真是一点不逊于人呢!



等到天亮之后,我从床上坐起来,45°角望向窗外,“难道你自己就记得住你看过的作者吗?”,果然,我扣着手机不看朋友圈,连昨天读过什么都回忆不起来,一篇都不记得了。


如果是这样,那我还写个什么劲儿呢?

瞬间抑郁了啊有没有。

更何况水库的读者还格外难伺候。

他们希望,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份万世不移的标准答案。


有时候,读者很无助,想立刻知道“2万起步的理财怎么样手把手操作可以在明年变成20万”。

有时候,读者很好学,既想知道五年内的房价走势,也想“向哥哥学习如何练就看穿t-1的智慧”。

有时候,读者平静和蔼,有时候,他们暴躁且难以取悦。

但全部的时候,他们是贪婪的。



但偏偏遗忘也是人性底层的一种“平衡”,如果你不能打个响指把全部人灭掉、然后按你心愿造出不会遗忘的人的话,那么就只能接受,然后设法在上面戴着镣铐起舞。

文章千古事,写作者、表达者们,必须一代又一代笔耕不辍,以一己之微弱的重复对抗群体巨大的遗忘,然后抱着一颗平常心,等待着一点微弱的星火,扰动它周围的一小片黑暗。


识人之道的第二篇,如果你终将遗忘的话,起码记住这句话:


不对任何他人,抱有动物性以外的奢望;

不对任何“反应”结果,抱有科学以外的妄想。


帅哥忘掉我的文章,是理所当然;如果他记得,我就捧起他的小脸亲他额头一下。

所以现在,我合上电脑,又发了一条微信约他看电影去了。


而你,猜到那本畅销书是什么了吗?

好想说哦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的巨轮调转航向。美联储宣布停止缩表、暂缓加息,宽松环境开始回归;中美贸易谈判成果即将出炉,将为全球带来利好;中国一季度经济意外企稳,年初刺激显露成效。

眼前是楼、股一片利好,然而回顾过去10年:

在股市,多数时间是选不准的股,抄不对的底。新韭菜几经磨炼,成了老翻车的司机。

在楼市,是冰火两重天。一线城市房价迎来了飞跃,投资者却往往房票贷票不能两全,收入增加追不上房价的节节攀高。而“鹤岗”们一片死寂,烫手的山芋丢不出去,资产丧失流动性。

在当下的中国,投资楼、股,动辄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想只依靠楼市与股市获得财富,离真正的财务自由仍有着遥远的距离。

2019年,政策在往哪里走?资金在往哪里流?想要实现阶层逆袭,我们的投资方向在哪里?

答案是,可以往海外走,往东南亚走。

国内地产的限购、限贷政策,一线中心城市的价格高,越来越少的投资空间,正让更多人把资金配置的眼光投向海外。

未来世界的发展趋势正在由西方转向东方。 对应到海外投资领域,中国地产已由成长期步入高价格低租售比的成熟期,当而下东南亚国家正处于低总价的资产增值期,可类比10-20年前的中国,机遇与挑战并存。

随着“一带一路”计划的推进,中国资本的流入,将改变东南亚现有的房地产估值和需求,特别是当整个东南亚还处于人口红利期中,消费潜力无限。加上一带一路对当地产业的升级,未来东南亚地产的升值空间非常巨大。

东南亚正从大家心中的“丑小鸭”,摇身一变成为让世界都认可的“白天鹅”,是中国人海外投资的明日之星和新热土。会以一种接近的方式,重复中国地产过去走过的路。

地产是收获一个国家城市化进程红利的最好工具,我们应该拿泡沫买人家最好的资产,即:

“买好资产 投穷国家”

未来10年,我们该选择哪个赛道?你需要听一听最前沿投资者的建议。

本次财智会,功夫财经大师兄王牧笛携手地产教父欧神、著名财经专栏作家石述思,以及房产职业投资人西瓜太妹一起为大家分析和展望宏观经济,分享投资理财的独家心法和密码。

要完成财富的避险、保值、升值,全球资产配置未来10年最好的机会就在你眼前。


嘉宾介绍





活动详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