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从坚决不合并,到合并才能盈利,朱啸虎的态度发生转变,再加诸多合并案例在前,OFO与摩拜的合并很有可能会发生。
根据以往合并的案例来看,虽然其中有些合并会为平稳过渡而设立联席CEO职位,但这个职位都不会长久,终会有一方的CEO退席,如土豆王微、赶集杨浩涌、快的吕传伟、点评张涛等。
只有一方CEO出局,合并才会更顺利,而CEO出局的一方也就意味着被吞并的一方。事实上,CEO都不想自己成为被吞并的一方,但这由不得CEO说的算,最终得听投资人的,58赶紧合并时姚劲波和杨浩涌被“关”在一起谈了29个小时,点评被美团吞并时张涛痛哭的照片让人唏嘘。
回到OFO与摩拜之间的合并问题上来看,双方固然都不想成为被吞并的一方,但最终的决策权还要看双方的投资人会怎么选。而投资人在选择时需要全方位的思考对比,最终决定用哪家公司来主导共享单车市场。
1.管理能力:谁来管理,谁更适合管理
以目前的发展来看,凭借足够的资本力量推动,OFO与摩拜不分上下,但合并之后投资人会选择更为稳妥的管理团队,这个时候就得看双方的人员配置了。
OFO的管理层多是来自于滴滴,但表面上仍是由戴威在主导发展,对外的二号人物是戴威的初创搭档张巳丁;而摩拜发展之初就请来王晓峰担任CEO辅佐胡玮炜,胡玮炜有着多年的媒体从业经验,而王晓峰之前任Uber上海总经理并有20多年的高级管理经验。
从两家公司一二号人物的资历来看,王晓峰和胡玮炜更适合来主导合并后的发展,毕竟合并之后最大的问题就是管人,王、胡二人社会经历更丰富,戴、张二人尚显年轻,虽然在OFO有足够的威信,但摩拜的人未必能信服。而且戴、张二人未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折腾新业务,但王、胡二人再去创业创新就很难了。
2.财务能力:哪家的财务数据更好看?
具体的财务能力可以直观体现出两家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运营能力,虽然外界很难看到二者具体的财务数据,但投资人推动双方合并时肯定能看到各家公司具体的财务运营情况,这样做出选择就容易许多。
财务数据包括营收数据和资产数据,OFO被业界诟病最多的地方就是其超高的损毁率。资产投入与回收是一笔细账,摩拜与OFO的数据需要通盘对比,这关乎到未来运营模式的选择,究竟是走OFO路线还是摩拜路线。
3.市场份额:哪一方的市场占有率更大
一般来讲,市场份额的大小将直接影响投资人的决策。不过摩拜与OFO的市场份额究竟谁多谁少很难界定,外界的一些数据报告都是企业定制内容,不足以客观的说明市场情况,但可以肯定是二者基本垄断了共享单车市场。
另外,共享单车不同于以往纯线上的互联网合并,市场份额与线下单车投放数量、保有数量、可用数量紧密的关系,所以投放数量多但可用数量却很少,不见得市场占有率会更高。若是摩拜与OFO的实际份额差距不大,就需要更多的参考其他因素来走决定。
4.押金金额:手握押金多会更占优势
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最被业界眼红的就是押金模式,若是二者合并,谁手中的押金更多,谁就更容易占据主导权,毕竟如今是一个以资金流为驱动的金融型市场,共享单车的押金就是合并时的话语权。
OFO的押金虽然从99提高到了199元,但OFO与支付宝合作也有非常多的免押金用户,从押金总额来看,摩拜更占优势。
5.产品能力:谁的产品研发技术更具潜力
在产品推新能力上,OFO要远远强于摩拜,市面上的小黄车款式众多,少女车、肌肉车、机械锁、智能锁等等很是吸睛,这两天OFO又推出了4.0版。摩拜主要将精力放在发展智能锁、物联网技术等,产品外形款式较为单一。
事实上,近几个月OFO也加大了对智能锁的投入力度,因为从长远发展考虑,共享单车市场很快就会遇到瓶颈,双方未来的战略目标都是借助共享单车形成的平台去发展物联网共享服务市场,所以谁在产品技术更具优势,也是投资人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之一。
6.资本压力:哪一方的投资人更急于脱手
若OFO与摩拜合并,最大的推动力肯定也源自资本市场。58赶集、滴滴快的、美团点评等都是如此,朱啸虎之前从不认可“合并论”到支持合并,背后不仅仅是对共享单车市场财务上和战略上有了新的思考,也必然是收到了其他投资人的态度。
朱啸虎虽是OFO的代表人物,但不是OFO的控制人,最终OFO与摩拜是否合并需要两家的资本方坐下来谈。目前双方推出的2-5元包90-100天的价格战策略,都很难盈利,而且彼此不会让步。照此下去,上一轮的融资烧完之后,将难以为继,最终损失的会是投资人,所以朱啸虎的态度转变值得玩味。
7.流量入口:微信、支付宝谁的入口价值大
微信对摩拜和支付宝对OFO的使用量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而这两大入口平台谁对共享单车市场的价值更大,也将直接影响摩拜与OFO的合并主导权。
将流量入口作价入股,也是互联网公司常见的投融资手段,而微信和支付宝之间的导流能力分别代表了OFO和微信谁的用户使用门槛更低。同时也将决定合并之后的公司与谁的关系更加紧密,因为微信与支付宝之间的不只是流量入口问题,还有支付工具使用率的问题。
8.巨头关系:阿里、腾讯、滴滴三方关系
摩拜、OFO与阿里、腾讯、滴滴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如果阿里和腾讯都不愿意让步,最终的大赢家也有可能会是滴滴,毕竟滴滴已经是AT两大巨头彼此妥协的产物,再滴滴基础上整合摩拜和OFO或是两大巨头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但这或会影响合并之后的CEO人选。
马云曾表示,滴滴快的合并是阿里最大的失败,并称今后不会再出现这样的事情。可如今摩拜与OFO又走到了这个十字关口,以目前的情况分析,摩拜更有优势,若合并发生,阿里仍会是被动的一方。
9.资源关系:哪一方背后的资源关系更强
共享单车其实是一个挺敏感的市场,占用了大量了公共资源,所以其免不了要与各地的管理部门打交道,这就需要涉及到二者背后的资源和GR能力了。
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要求停止新投放共享单车,并对单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个时候就需要更积极有效的处理好与监管部门的关系,而处理关系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关系”。
摩拜与OFO之间,谁吞并谁都有可能,通过以上几点对比,看似摩拜的机会更大,不过最终选择还是由资方协商决定。而以目前共享单车的竞争节奏来看,这一天也用不了多久时间了。
优酷土豆、58赶集、滴滴快的、美团点评,未来是摩拜OFO,还是OFO摩拜,不久就会揭晓。
文/王利阳 首发百家号
科技自媒体——科技不吐不快
社区商业研究者,新作《社区新零售》正在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