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老师你好,请问当下一份正式工作对年轻人特别重要吗?
很厌烦目前的工作想辞职,但我只要一说起辞职,我爸妈马上就不高兴了,总觉得自己确实没什么能力,就是一个大专生。
目前这份工作是毕业的时候选择的,当时为了让我爸妈放心,一个人就从重庆来到了青藏高原,成为了一名铁路工人——机车乘务人员。现在对工作越来越厌烦,一想到要把这份工作干到退休,越想越不得劲儿,特别想辞职。
我对未来没有明确的目标,辞职后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也清楚辞职了肯定没有现在挣得多,现在心里想的总是辞职。
到目前为止,上了四年班了,今年28了,该怎么办?
答:
越年轻的时候越迷茫,这其实很正常。因为年轻人经验少,对社会的认知也极为有限,处理问题很难精准,一头雾水才是年轻人的常态。
但是越迷茫,越需要的是对自己当前的状况进行理性分析,否则很容易意气用事。我们对这位朋友的情况先如实分析下。
一
用《毛选》对这位朋友这种状态做定性分析,这位朋友目前处于盲动主义的边缘。
这位朋友目前处于的状态是对当前的工作不满意,甚至厌烦,这其中的本质就是工作内容不符合预期,这是最主要的问题。
有这样的问题不是问题,但是这位朋友在解决这项问题的办法却错的离谱。
这位朋友的解决办法是辞职,然后又不知道以后干什么,没有明确的目标,对未来也没有信心,但就是想辞职。
这么干明显是无法解决工作不符合预期的事,这本身就是想随便打一拳,但期望这随便的一拳就能解决问题,这个逻辑就是盲动主义。
我们都考过试,做过很难的选择题,但是我们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不会做选择题,然后抓阄答题,最后还能考个全校第一。
其实我们即使有明确的目标,但是在达成目标的时候犯了错,就会距离目标远那么一分,很可能就会有目标失之交臂,更别说目标都没有的人能凭借乱打一通就能轻松达到目标。
盲动主义就好比让一个人先把眼睛蒙上,然后原地转上二十圈,然后开始在房间里打唯一的靶子,还企图打中8环以上。
梁静茹给的勇气都不敢这么玩。
二
盲动主义带来的不仅仅是大概率的失败,还有个更坏的影响,那就是人一旦在重要的事情上失败两次以上,大概率的情况下很难再坚持理性,变得胆小、怕事,甚至变得唯唯诺诺,直到被迫做出极大的改变。
也许是我平时观察周围人的频次比较多,我发现周围有不少聪明人因此被埋没。
今天就去看望一个老朋友,感觉他就处于这样的状态,真的是对未来有点不甘,又有不少畏惧。
跟这个老朋友认识多年了,直到前年他跟人合股开厂。开厂的生意对于适应开厂管理的人来说,这事其实不难,把技术做到位,把管理效率提起来,就能赚钱。但是对于适应性慢的人来说,开厂很容易赔钱,因为管理的效率起不来,被繁重的问题压到抓瞎。
这个老朋友就属于适应性比较慢的人,把厂管理的极为混乱,做一单赚不来几个钱,还因为效率低,把客户越做越少。工厂后来困难的时候他又投了一笔钱,结果还没救回来,到了年底账算过还是赔钱,只能散伙。
去年这个老朋友又去类似的厂里上班,老板给干股,让他管理。这个老朋友觉得这下没什么风险了,还有的多赚,打算大干一场,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因为风险都在老板那里。老板既不敢投入过多,也不敢全面放权,双方磨合的并不好,最后越闹越僵,年底又分道扬镳了。
今天再见到他,已经没有了之前的意气风发,对于事情的考虑也有了许多顾虑,总是担心失败担心风险,这样分析问题就很难客观,分析和解决问题没有了以前的水准。
希望他能在往后的实践中走出这样的泥潭。
三
拒绝盲动主义,就得根据当下的个人条件好好分析。
眼下没有目标,那就不能放下眼前的工作,因为眼前的工作再不济,它可以给自己带来收益,解决生存问题,吃饭可是个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