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80年代,楼宇自控技术引入中国,在此领域著名的产品已全部进入国内市场:西门子、霍尼韦尔、JohnsonControls、Dalta等,这些知名的企业不仅给中国带来了世界前端的智能化技术,也加速了楼宇自控市场的飞速发展。那么,我国楼宇自控系统不足之处有哪些,未来楼宇自控市场发展前景如何呢?
客观的讲,中国的智能化建筑远不如想象中的乐观,尽管我们的建筑投资和数量有着惊人的增长,但是建筑本身的实际内容,存在着诸多问题。
据建设部一项调查显示:早年间深圳每年房地产开发面积在600——700平方米,其中楼盘具备智能化的就占96%,而这些早期的社区住宅楼宇自控系统,为了达到卖点的效应,信息化系统配套设施不齐全。
在建成后,难以启用。有的地方,楼宇自控系统运行正常,能够启到正常作用的只占20%,尚可使用的系统占45%,有35%的系统不能使用,或运行一段时间后出现故障,无人修复而废弃。
导致这一系列的原因就是工程建设水平不高、工程质量不能令人满意、楼宇自控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另外,在准确把握智能化楼宇的设计定位、高质量的工程实施与系统有效运行管理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由于缺少相应的规范,楼宇智能化设计方面也存在缺乏全面性和长远性的情况,施工质量难以保证,造成一些应用楼宇智能化系统的建筑缺少各系统整体运作,结果事倍功半,造成投资的浪费。
(图源:图虫创意)
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性的节能、低碳的大潮流大趋势的发展,同时也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求,是21世纪中国楼宇自控事业发展的一个重点和热点。
节能和环保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智能化建筑应遵循节约化、生态化、人性化、无害化、集约化等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服务于可持续发展智能化建筑的最终目标。
随着楼宇自控在我国迅速的发展,目前各地房地产开发商所开发的智能化楼宇普遍受到购房者的青睐,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高端住宅项目对国内房地产市场示范作用明显。
安全舒适的公寓小区、大型厂房建筑,智能化楼宇无时无刻不在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高效、节能的服务。面对我国每年新增的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加之政府对楼宇智能化建设规范化、科学化的引导,业内普遍看好楼宇智能化的发展。
虽然说楼宇自控本身是新型的、年轻的行业,但是却对我们的工作、学习。家居、娱乐、生活等各个影响深广。虽然我国楼宇自控系统可能比起国外而言还不是特别的成熟完善,但是我相信往后楼宇自控市场的发展会越来越好的。
(本文来源于网络,由千家智客进行整理编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