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A股迎“清仓式”减持 大股东“赚一票就走人”?】近期市场频现“清仓式”大规模减持,今年截至2月22日,A股重要股东累计减持规模达367.86亿元,日均减持量超过十亿。背后有何深意?很多企业靠的就是造假上市,股东本身就是抱着赚一票走人的心态↓↓
近期,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屡屡成为监管与舆论的焦点。单笔过亿元的大额减持明显增多,“清仓式”减持等套路频出,大笔减持时伴随各类运作和炒作。
我们注意到近期鹭燕医药就公告称,部分刚过限售期的原始股股东拟在未来24个月减持完全部股份。同样在二月海顺新材的大股东创投股份也宣布大笔减持所持股份。此外,读者传媒、三夫户外、富祥股份也纷纷遭遇创投股东减持。
根据相关媒体统计,今年截至2017年2月22日,A股重要股东累计减持规模达到367.86亿元,这也就意味着,年初至今的日均减持量超过十亿。以公告披露的单一股东单日减持为单位统计,重要股东减持次数达到895次。
首先我们市场目前的估值水平给的很高,上市就有22倍市盈率,这也给了大股东们在一二级市场之间更多的套利空间。
其次,是很多企业靠的就是造假上市,股东本来就对企业就没有信心,上市本身就是抱着赚一票走人的心态。
第三,由于再融资门槛比较低,不少财务投资人看中的就是这种稳定套利机会,而不是企业自身的价值,所以解禁期一到立刻走人也是情理之中。
同时我们注意到,最近两年的定增规模巨大,去年近1.8万亿实际上也从体量上给市场带来的一定的压力。
大股东减持套利本身其实在各个市场都有,但是过度减持甚至清仓式减持就该引起我们的警惕。上市和融资本身不是为了企业的再生产和经营,甚至像山东墨龙这样,大股东明知企业状况糟糕,还要编出盈利的预期,拉高股价趁机抛售。更有甚者利用违约、诉讼等方式,寻找监管和政策的漏洞,实现限售股变相减持的。但遗憾的是按照现行规定,即便是被发现违规,顶格处罚也才60万元,和动辄千万上亿的利润相比简直九牛一毛。
而近期市场频现的清仓式减持和随之而来的各类炒作,其实也正在提醒我们,监管制度本身是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