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经管之家
经管之家官微,每个经济、管理、金融、统计的学习和从业者,都应该有的帐号。经管之家(论坛),是国内成立十年的大型经济、金融、管理、计量统计社区,十年磨一剑,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提供“经管爱问”答疑微服务,以及相关数据分析及金融培训课程。
51好读  ›  专栏  ›  经管之家

究竟哪一根才是压倒博士生的最后一根稻草?

经管之家  · 公众号  · 财经  · 2019-11-02 08: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作者: 小呆呆

来源: 募格学术——提供科研工作者关心的各类学术与生活相关资讯与信息,帮助科研工作者更好的发表英文学术文章,助力于中国学术之崛起。

古人言: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若果真如此,站在高等教育顶端的博士研究生自当是欣喜而幸运的。 但对于当下的博士生而言,黄金屋与颜如玉早已是空中皎月,遥不可及,可思不可得。

在社会压力与学业压力的双重夹击之下,博士也已不再是令人心生向往而倍感荣耀的身份。 在纸醉金迷的现实社会,博士是知识界无权、无势、无地位的底层居民,是寄居于“老板”屋檐之下的廉价劳动力,不断地输出自身的“剩余价值”。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硕博士研究生选择以结束生命的方式与现实的不满抗争。 悲剧的一再上演,是不是需要去反思、去考量,究竟是哪一根稻草压倒了硕博士生的生命?

毕业要求苛刻?

在参与学术会议过程中,曾多次与国内高校博士研究生交流到毕业要求的话题。 尽管每一所高校所设置的毕业硬性指标不一,但所有的博士研究生几乎都有一个相同的感触: 毕业困难。

以Z博士为例,其为中部某省份双一流高校人文社科博士,学校设定的毕业要求是3篇CSSCI方可申请答辩。 其中需要有一篇为校定A类期刊。

3篇CSSCI对于博士而言努努力也可以够到,并不是难于登天的事。 关键就在于其中要有一篇A类期刊。 在该校的期刊目录之内,Z博士所在学科入选的A类刊物仅仅只有两个,均为领域内顶级期刊,年发文量仅为数十篇。

人文社科的博士都知道,这些刊物岂是一介博士可以达成的。 在中国知网检索以下便可知晓,近年来在上面发文章的都是些教授博导,博士研究生寥寥无几。 Z博士目前博三已有5篇CSSCI,但由于没有A类刊物文章发表,仍旧无法申请答辩,延期是毫无疑问的。

网络曾流行一句鸡汤文“你不努力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潜力”,但对于博士而言,有时候可能就会变成“你不努力永远不知道什么叫绝望”。

家庭压力紧逼?

以正常的学制年限计算,读到博士起码也都二十五六岁了。 从父辈的角度看,这个年纪应当是成家立业、结婚生子的年龄了。 再不重视起来,以后就困难了。 相信所有的博士生大概每一次回家之前都会有所考量,想回家却又不想听到父母长辈逼问婚姻事宜。

隔壁床上一哥们今年博三了,毕业要求也没有达到,正在日夜加班加点地补数据做试验。 毕业要求的压力本就耗得他精力无几了。 每每周末还要接受来自父母的“教诲”,说哪哪有个不错的女孩子,研究生毕业跟你正好合适,有空回来见一见,早点定下来。

前些天与其一同出门吃午饭时,这哥们猛地说自己最近天天失眠。 父母年老,盼望子女成家立业稳定下来这份心谁都懂得。 但,正是在博士毕业与延期的关键当口上,只会是徒增忧扰。 我突然间也想起,自己虽说是有女朋友,但父母与对方家庭早已是几次三番地表示应当结婚了。 但凡过节过年,一见面上来就是,博士毕业了没有? 打算什么时候结婚呀? 有没有女朋友呀? 阿姨给你介绍一个此类等等。

社会压力入侵?

读书读到博士的年纪,高中的同学变成了公司主管或是小工厂主,本科的同学成为了某公司中层管理,孩子都上幼儿园了,硕士同学开启了疯狂的结婚模式,一个接着一个给你发邀请函。

反过头来想想自己,除了头顶上戴着一个博士的高帽之外,你还有啥。 每个月两千块的工资,奖学金基本冲抵学费,在没有任何交际情况下勉强维持生活。 但,同学结婚少则三四百、多则七八百,一年下来也就小几千了。 从小学到博士这中间任何一个朋友来到你的地,都得招待,一年也算个小几千吧。 这样下来,生活就早已扼制住了你的咽喉。

再者,身边的同学、朋友,结婚的结婚、买房的买房、买车的买车,时不时地还出国旅游一趟,发个朋友圈都是香榭丽都大街、埃菲尔铁塔下边。 作为博士就不一样,我们每天在网上游览天下,在朋友圈欣赏风景,在实验室为民造福。 虽说博士的历练对以后发展而言必定是有所助益,但处在这样的位置、这样的年纪,加之外在社会压力的紧逼,我与“他人”的反差,往往就足以打垮一个博士了。
未来出路茫茫?

用同济大学一位老师的话说,上个世纪进高校当老师本科即可,本世纪初进高校硕士即可,十年五年前就要是博士才可以,现在就得是博士+海外经历+本科高校性质+成果了。

就以本科学校性质为例,当前大多数高校引进教师都要求本科学校必须为原985/211工程高校或所在学科为国 家级重点学科。 特别是双一流高校人才引进,本科非985者申报资格都没有。

全国近三千所高等院校,985/211不到十分之一,一流高校更是只有42所。 对于诸多出身与双非甚至是四非(非985/211、非双一流)的博士生而言,即便是博士就读排名前几的院校,出身依旧限制住了未来的发展。

也许有人会说,只要你成果够优秀,出身不是限制。 但,成果优秀被破格录用的,是破格,那他就是小概率,更多的是平常人。 外人眼里,博士处在学历金字塔的顶端,定会是由一个光明美好的前程。 但身处这金字塔中的人都知道,博士是在学术金字塔的底层,受着诸多的限制,承受着来自高层重重的压力。

《无声告白》中有一句话“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无论曾经是什么驱使你选择博士这条路,都是你做出的选择。 既然没有回退的勇气,就要在这艰难的处境中找到真正的自己,而无需将自己束缚于他人的期待之中。 无论曾经那些放弃生命的硕博士们出于什么样的理由,那样的举动并不值得效仿。 那是社会的弊病,要想方设法去医治,而不是纵容。 无论是哪一种压力或是多重压力步步紧逼,能者坚持,不能者回退。 有选择的权力也就有放弃的权利,只要那是真实的自己就好。 读博不易,没有哪根稻草可以压倒你,只有你自己可以。

经管之家学习社群,每天学习,进化你自己。

扫码添加管理员,加你入群。

5年,经管之家公众号6500篇文章,

这里是丰富而全面的经管知识库+财经百宝箱

经济系列: 经典书单 | 入门书籍 | 宏观框架 | 经济模型 | 经济预测 | 纳什均衡 | 简史 | 调控 | 学习体会 | 经济思维 | 供给侧改革 | 博弈论 | 科斯 | 奥地利学派 | 成本 | 学习手记 | 宏观思辩

金融系列: 学习书目 | 金融体系 | 书单 | 投资思维 | 估值 | 银行 | 资产配置 | 投行 | 量化投资 | 建模 | 研究员 | 对冲基金 | 股市交易 | 行为金融 | 宏观分析 | 尽职调查 | 研究 | 金融读博

管理系列: 企业案例 | 精选书单 | 公司治理 | 咨询模型 | 行业干货 | 商业分析 | 管理圣经 | 营销

财经系列: 中产阶级 | 爱情经济学 | 奢侈品 | 有钱人 | 月饼证券化 | 屌丝值 | 选老公 | 雍正行长

学习资源: 搜索技巧 | 顶尖课程 | 名牌大学课件 | 商业图书 | 文献管理 | 原始数据 | 金融网站 | 内部培训 | 投行并购 | 行研清单 | 国外学习APP | 英文文献 | 金融电影 | 工具包 | 免费资源

爆款文章: 房价 | 一线城市 | 二胎 | 收入 | 80后 | 移民爸爸 | 学历 | 中产生存 | 花钱 | 求职机会 | 没背景 | 北京折叠 | 有多拼 | 世相绘 | 赚钱领域 | 励志青年 | 顶尖名校 | 城市 | 农村 | 寒门

读研读博: 投稿经验 | 写论文 | 学术牛人 | 论文工具 | 科研工具 | 学术资源 | 读研 | 读博 | 找工作

统计系列: 学习心得 | 推荐书目 | 实证分析 | 大师之见 | 计量之路 | 常见问题 | 必读 | 统计数据

名家之声: 吴敬琏 | 张五常 | 李稻葵 | 许小年 | 汪丁丁 | 陈志武 | 林毅夫 | 钱颖一 | 陆铭


经管干货: 经管俱乐部 | 经管之家学院 | 从零开始学统计 | 每天一个SPSS技能 | 事件分析法与Eviews应用 | CSSCI论文复刻:宏观经济学 | 性价比超高的stata课 | 学道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