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书林斋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书林斋

于正不懂秦史,我来教你

书林斋  · 公众号  ·  · 2019-01-22 08: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后台回复「 书林斋 」可查看文章集锦


我是很欣赏《延禧攻略》的,尤其是它的结局,这是要事先免责声明的,下面进入正文。


附: 《延禧攻略》结局写得好在哪里?

于正摸到了一点清史的边,《延禧攻略》能做出那么多的戏剧,因为他总算不用在历史重要人物身上打转了,而是把目光放在了傅恒、弘昼、辉发那拉氏这些小人物身上,说他们小人物,是因为广大人民群众对他们并不关心,因此他做什么文章都是可以的。

但《皓镧传》表明了于正显然对秦史一无所知,仅限于《史记》里记载的那些,而且他对《史记》都没读明白,这就意味着他一旦要做戏剧性建构,就只能围绕着秦始皇、始皇陛下他爹、始皇陛下他妈、始皇陛下他仲父和始皇陛下他便宜老爹,这有意思吗?历史本身就很有戏剧性了,你再怎么改编都不如原来的历史,除非你有李开元老师《秦谜》那样的构建,但显然李开元的构建也来自他老师田余庆先生的《说张楚》,所以说于正对秦史一无所知,他知道的仅限于这几个人名。


——而这几个人名,在历史上是有对他们的评价的,也就是说广大人民群众心里是有一杆秤的,贸然对这样的历史重要人物做不一样的构建,广大人民群众是显然不同意的,除非你有《雍正王朝》那样的底气,才敢给雍正陛下翻案,但于正是没有这点历史储备的。

如果非要对这段历史做一个戏剧性建构,也不是不可以,首先主要人物我们得找非广大人民群众熟悉的人,这样广大人民群众没有感情,其次这个人物在历史上得有一些能做文章的点,《延禧攻略》就找得很好嘛,魏璎珞(历史上的令贵妃,死于乾隆四十年)、辉发那拉氏(乾隆的第二个皇后,死于乾隆三十一年)、弘昼(乾隆的弟弟,死于乾隆三十五年)、永琪(乾隆的五阿哥,死于乾隆三十一年)、富察·傅恒(乾隆的重要大臣,死于乾隆三十五年)。——他们都死于乾隆中期,于是它以五个人物最后的死亡为锚点,先确立一个基准:这五个人的最终命运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那么回到先秦史,我们找谁呢?

为什么我要说于正连《史记》都没读明白呢?《史记》里的一些史料是可以拿来做文章的,比如一个称号叫安国君的人。

安国君是谁?秦始皇他爷爷,但是在历史上他为数不多的露面就是作为华阳太后的丈夫,认了秦始皇他爹做太子。

可是《史记》上却没有这样记载,而是写了一些常常被人忽视掉的事情。

比如秦昭襄王死的时候,秦孝文王安国君即位,《史记》是这么说的:「 五十六年秋,昭襄王卒,子孝文王立。尊唐八子为唐太后,而合其葬于先王。韩王衰绖入吊祠,诸侯皆使其将相来吊祠,视丧事。

这句话我们怎么进行建构呢?

第一,它明确写明了,韩王来吊唁,而翻遍《秦本纪》都看不到其他秦王死的时候有谁来吊唁的记载,于是这个人的出现就很诡异了,他在想什么?

第二,它明确写明了,安国君的母亲是唐八子。这个唐八子在历史上从没出现过,不像另一个芈八子,掀起了秦国的波澜壮阔,那她究竟是谁?

这时我们把目光放在「 」。唐,周王朝建立后,把叔虞封在了唐国所在地,唐以前是帝尧的后代,唐叔虞死后,其子燮(燮父)继位。燮继位后迁居晋水之旁,改国号为晋,是为晋侯燮。

而唐国在哪里呢?在今天的山西翼城。三家分晋后,隶属韩国。


这就有意思了。看到没?这条史料里的两个信息,全都跟韩国联系起来了。

我们知道,「 八子 」其实并不是太尊贵的品秩,这就说明了安国君的母系其实一直不够强劲,而芈八子之所以能在后期脱颖而出,全仗着秦楚十几代联姻与她有个好弟弟能帮她母子。

所以我相信,韩王趁着这个时候来,一定是为了结盟的。唐八子显然是姬姓,这个姓氏来自唐叔虞,而韩王也是姬姓,说他俩没有关系我是不信的,说唐八子是什么普通人家甚至只是士大夫家的女子,我也是不信的。于正不懂,所以让女主变成赵国御史的女儿,这显然是不对的,这怎么能胡乱通婚呢?要写也得写赵姬是被赵国宗室废黜的女子啊。

说回来,秦昭襄王为什么要选择安国君呢?我看还是因为韩王。

同样还是《史记·秦本纪》,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昭襄王……四十年,悼太子死魏,归葬芷阳。四十一年夏,攻魏,取邢丘、怀。四十二年,安国君为太子。十月,宣太后薨,葬芷阳郦山。

被很多人忽视的一件事是,安国君之前,是有过一个太子的,只是那个太子被很多人所忽视,在历史长河中几乎没有人记得他,可司马迁还是记下了这一笔。

悼太子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死在了魏国,悼太子的背后是谁,我们已无从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不是韩国。

因为安国君的母亲是韩国,甚至还可能是一位公主。这时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之前那条韩王的史料,从《六国年表》我们能看出来,这时的韩王应该是韩桓惠王,安国君被立为太子时他是韩王,秦昭襄王死的时候他也是。

更重要的是他是穿着衰绖来的,所以如果他是秦昭襄王的长辈,就说不过去了,因此他最多和秦昭襄王是同辈,考虑到唐八子的年龄,他应该是唐八子的晚辈。

这几条史料能让我们建构出一个有趣的事:秦国为了和韩国结盟,牺牲了一个太子,而立了母亲是韩国公主的安国君为太子,但是很快当安国君成为秦王后,形势逆转,反过来是韩国要来求着安国君结盟。

这个剧情的转折中间,发生了什么呢?

如果我做这个戏剧建构的话,这件事是整个故事的大高潮,那也是所有人都清楚的:长平之战。

别急,虽然长平之战是秦国和赵国的战争,但是别忘了导火索,是韩国的上党。

《史记·秦本纪》:「 昭襄王四十七年,秦攻韩上党,上党降赵,秦因攻赵,赵发兵击秦,相距。秦使武安君白起击,大破赵于长平,四十馀万尽杀之。

《史记·韩世家》:「 桓惠王二十六年,秦悉拔我上党。


那在这个戏剧建构里,上党究竟是秦国主动打下来的,还是韩国送的,其实就可以做文章了。读过这段历史的朋友会发现,韩国在其中一点反应都没有,这正常吗?这不正常,那就有一个推论了:秦韩早已结盟,而在秦国打败了赵国后,韩国不得不开始讨好秦国。

可是韩国的讨好有用吗?

可惜,这是没用的。因为秦孝文王安国君没过多久就死了:「 孝文王除丧,十月己亥即位,三日辛丑卒,子庄襄王立。

这时的秦国朝中,有三股势力,一是秦孝文王的妻子、秦庄襄王的母亲华阳太后,二是秦庄襄王的生母夏太后,三是秦庄襄王的王后赵姬,很明显夏太后生前不得势,现在也没什么用,那要斗的就是华阳太后和吕不韦了。

华阳太后是哪边的人呢?

华阳 」不是普通的称呼,在秦国的历史上,有一个华阳君,他是大名鼎鼎的芈戎,芈戎是谁?是秦昭襄王舅父,芈太后的弟弟。《史记·穰侯列传》载:「 秦武王卒,无子,立其弟为昭王。昭王母故号为芈八子,及昭王即位,芈八子号为宣太后。……宣太后二弟,其异父长弟曰穰侯,姓魏,名冉;同父弟曰芈戎,为华阳君。


所以你说,华阳太后是谁呢?能叫这个称呼的,基本上可以断定是华阳君的后人,是楚国人,芈姓,熊氏。

于是问题来了,这个有什么意思呢?

《史记·秦始皇本纪》里给了两条信息:「 长信侯毐作乱而觉,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以发县卒及卫卒、官骑、戎翟君公、舍人,将欲攻蕲年宫为乱。王知之,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 」「 二十三年,秦王复召王翦,彊起之,使将击荆。取陈以南至平舆,虏荆王。秦王游至郢陈。荆将项燕立昌平君为荆王,反秦于淮南。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荆,破荆军,昌平君死,项燕遂自杀。

看到没有?昌平君竟然是最后一任楚王?第一,荆就是楚;第二,项燕是楚将。但是在《楚世家》里这一段被隐去了,那里直接说:「 王负刍元年,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二年,秦使将军伐楚,大破楚军,亡十馀城。三年,秦灭魏。四年,秦将王翦破我军於蕲,而杀将军项燕。五年,秦将王翦、蒙武遂破楚国,虏楚王负刍,灭楚名为郡云。

很显然,司马迁这么记载,是故意隐去昌平君的存在,单凭这一点就足以让我们构建很多戏了。

关于昌平君,李开元老师做过一点更惊悚的猜测,这里我们不做那么大的构建,因为我们要做的构建已经足够了。

回顾一下,我们做的是谁?是安国君,是唐八子,是华阳夫人,是夏姬。

你要做古装偶像剧是吗?那我就选这四个人。

编这四个人的情感纠缠和政治关联吗?都可以做。

这其中有不得宠的王子,有不得宠的母亲,有家世强势的夫人,还有生了个好儿子妾侍。上位戏、宫斗戏、婆媳戏,要什么有什么。

这其中还有长平之战作为大背景,有大历史,有大动荡,有远交近攻,有牺牲太子的决绝,也有令人痛恨不已的低声下气。

如何挖掘史料,对不经意就会被忽视的小人物进行构建,这才是戏剧最有趣的地方。《延禧攻略》是摸着了一点边,所以好看;《皓镧传》说明于正并没有读懂,所以很蹩脚。

回到我们构建的这个故事,它的结局是什么呢?

《史记·韩世家》:「 三十四年,桓惠王卒,子王安立。王安五年,秦攻韩,韩急,使韩非使秦,秦留非,因杀之。九年,秦虏王安,尽入其地,为颍州郡。韩遂亡。

看,秦国并不曾因为你韩国的苦苦哀求结盟,就对你网开一面,甚至第一个就灭了你。为什么呢?

因为你韩国太弱了。

以上我全都没有经过详尽的考证,都属于脑洞。但我相信,写这样一组人物,足够刺激和过瘾,广大人民群众也能在其中得到足够的猎奇感。戏说剧这么做,既不会得罪人民群众,也不会损害戏剧结构,还不会玷污古人。

最后温柔一点,还是希望于正同学能明白,《延禧攻略》是怎么成功的。不是魏璎珞怼天怼地这个故事就好看的,是你挖掘出了乾隆三十年左右时间死去的那一系列重要却又不重要的历史人物,并且给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建构,这才好看。于正是很懂戏的,这一点我很相信,他也懂点清史,只要他摸着一点历史的边,就能做出好看扎实的故事来;但他显然不懂秦史。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推荐: 《隆庆天下》:被遗弃的伟大时代

推荐: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阅读原文处可查看文章集锦。


来公众号「书林斋」(Kongli1996)、微博「孔鲤」及豆瓣「孔鲤」。


我写,你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