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电视界
以独特的视角报道广电业的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成都发布  ·  通知!考试时间定了 ·  昨天  
成都发布  ·  正式实施!驾驶证申领政策有变 ·  3 天前  
成都本地宝  ·  4月底截止!2025成都随迁子女入学积分申报 ... ·  5 天前  
成都本地宝  ·  明早10点!“知危险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广电视界

2024首都视听产业年会:深度链接多元产业,共同引领创新潮流

广电视界  · 公众号  ·  · 2025-01-17 21:00

正文


岁暮寒冬辞旧岁,乙巳新春迎曙光。值此新年即将来临之际, 2024首都视听产业年会于1月15日在北京隆重举办 ,年会主题为 “破局纳新,智创未来” 。行业大咖、资深专家、优秀内容创作者及众多会员单位代表齐聚一堂,共话视听产业未来。
首都视听产业协会驻会副会长张平

本届年会由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 指导, 首都视听产业协会 主办,首视协创作规划指导委员会、产业发展促进委员会、网生内容创新委员会、视听科技发展委员会(筹)承办。 年会由首都视听产业协会驻会副会长张平主持。 这次年会不仅是从业者交流合作的重要盛会,更是展示最新成果、探讨前沿趋势、激发创新灵感和促进行业协同发展的关键平台。

年会活动流程包括2024年度报告解读、首视协科技发展委员会筹备启动、产业发展论坛、2024年度优秀会员单位推优、新春联谊会等,嘉宾们描摹产业发展前景,共同探讨剧集走向、AI赋能影视文娱产业等话题,旨在提升视听行业复苏信心,释放产业创新动能,进一步推动视听行业持续焕新升级,并全方位促进视听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搭建创意桥梁,共创优质内容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祝燕南 为大家解读了 《2024年中国剧集发展报告》 ,如今,剧集生产创作进入了提质升级的关键期,内容供给侧呈现出结构性变化,具体表现为国产剧集备案数与发行数一升一降,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化。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祝燕南


与此同时,网络剧继续维持提质减量趋势。2023年,上线网络剧数量151部,同比下降11%。微短剧继续蓬勃发展,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数据显示, 2024年1-8月长短视频平台已有900部微短剧上线,预计全年上线数量可达1350部,同比增长27.5%

从内容层面来看,剧集创作艺术凸显品质化、多元化,以 《上甘岭》《西北岁月》《日光之城》 为代表的重大现实题材剧进一步聚焦和深化时代主题,中国主流叙事话语体系逐渐成熟。与此同时,以 《玫瑰的故事》《山花烂漫时》《繁花》《我的阿勒泰》 为代表的现实题材剧集创作继续保持主流地位。

类型剧集也在全方位拓展叙事边界, 《边水往事》《白夜破晓》 等悬疑剧、谍战剧注重叙事手法与思想内涵并重,古装剧创作迎来回暖, 《庆余年2》《大理寺少卿游》 等剧集正剧化倾向明显。

随着优质内容供给愈发充足, “网剧上星”打通大屏成为主流趋势 ,“多星联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台网双赢,海外传播能力同样持续增强,流媒体成为海外发行主体。

谈及剧集未来发展情况,祝燕南表示:“第一,是剧集创作进⼊深化减量提质、融合发展新阶段。第二,剧集产业政策环境持续优化,健康有序发展和⾏业综合治理并重。第三,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探索发展剧集⾏业新业态、新体验 、新模式。第四,中国剧集⾛向世界已是⼤势所趋。”

首都视听产业协会会长、海润影视董事长刘燕铭 为大家汇报了协会2024年的工作情况以及2025年的工作规划。2024年,在北京市广电局的坚强领导和悉心指导下,在全体会员单位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下,首都视听产业协会圆满完成了各项既定工作目标,包括协会更名、举办首都电视节目春推会、创新举办精品剧目创作分享会、组织行业培训活动、组团参加国际影视节展、协办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积极参与行业调研和访谈、协助“北京大视听”品牌宣传工作等。

首都视听产业协会会长、海润影视董事长刘燕铭


根据刘燕铭的介绍, 首都视听产业协会更名后,职能定位更加准确,业务范围更加广泛,活动更加多元 。为了积极引导内容创作,协会还举办了短剧工坊“短剧+文旅实训营”活动。专家学者、行业大咖、视频平台及一线从业者,通过行业最新趋势解读、平台政策深度分析、创作实践分析、精品微短剧的创作创新方法论,逐步推动短剧内容的规范化与精品化发展。

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协会也起到了纽带作用 ,并组织数十家有海外业务的会员单位参加了香港国际影视展、戛纳电视节、新加坡亚洲电视论坛与市场、中美电视节等,推出参展项目百余部,持续推动国产节目进入海外市场。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根据协会整体的规划,今后将进一步完善组织机构,升级品牌活动,聚焦行业前沿,组织“首都视听节目交易会”“AI青创大赛活动”“网生内容创新生态大会”等活动,并集中力量,聚焦精品创作,继续举办大师班、短剧工坊等不同主题的业务培训活动。

刘燕铭 表示“新的一年,协会将继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与政府部门、会员单位以及其他相关机构的沟通与合作,为会员单位争取更多发展资源,并努力做好政府助手、会员帮手、行业推手。”


协会正式发布LOGO

启动筹备视听科技委员会


会上召开了首都视听产业协会五届三次会员大会,审议通过 《关于协会章程修改的报告》 ,协会会长、海润影视董事长刘燕铭,副会长、正午阳光董事长侯鸿亮,驻会副会长张平,副会长、完美世界高级副总裁、完美世界影视业务负责人曾映雪,副会长、西嘻影业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杨晓培,副会长、青春你好创始人梁振华及监事长、阿里影业副总裁敦淇 共同发布首都视听产业协会LOGO

首都视听产业协会LOGO发布

杨晓培副会长介绍了LOGO的设计理念和寓意 ,“中心圆代表着凝聚力、向心力,用这样的色彩来表达,寓意协会始终年轻、追求向上发展。”

首都视听产业协会副会长、西嘻影业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杨晓培


首都视听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爱奇艺创始人兼CEO龚宇 在当晚的年会新春联谊会开场主持时谈及,协会更名带来两大变化,一是由原来的制作业变成全产业,可以纳入更多视听机构及平台,二是范围的扩大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更大的期待与向往,让整个产业前途更加光明。面对行业变化,龚宇表示:“一是要更加主动地变革创新,二是要吸收、挖掘、培养更多的新人。通过变革创新及吸引新人,视听产业将前途无量。”

首都视听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爱奇艺创始人兼CEO龚宇

紧跟时代步伐,协会正式发布启动筹备“视听科技发展委员会”。舞台上光影交错,炫酷的激光束纵横舞动, 在屏幕上雕琢出“视听科技发展委员会”,科技感十足

协会筹备成立“视听科技发展委员会”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和人工智能研究院双聘教授邱章红拟任主任委员 ,他认为:“在全新的科技大变革时代,科技对于视听、影视产业的颠覆变革,已经走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刻,筹划成立‘视听科技发展委员会’正是顺应潮流的重要体现,未来,希望大家为视听产业找到符合自己发展经典路径的空间。”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和人工智能研究院双聘教授邱章红


科技的日新月异正驱动着空间视听技术成为新一代媒体视听领域的领航者,预示着人类即将步入三维叙事的展现新纪元AI、VR、AR、MR、XR、全息投影、裸眼3D、体积视频、沉浸声可穿戴设备、多感官交互,空间计算与云端传输等技术的协同演进,将为我们开启全新的想象空间。

为了推进AI布局, 首视协与中影集团人工智能研究院建立合作,首都视听产业协会会长、海润影视董事长刘燕铭和中影人工智能研究院负责人马平共同上台探讨 。马平表示:“建立人工智能研究院是中影集团面向国家的文化强国建设和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希望未来能和首都视听产业协会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和视听产业如何发展,同时促进视听产业提升创造力与国际竞争力。”刘燕铭会长对此表示赞同并提出:“当前,协会诸多会员单位与中影在作品创作领域已达成深度合作,成果斐然。在智能科技迅猛发展的大趋势下,双方于这一新兴领域展开合作的前景十分广阔。在中影这样的行业领军者带动下,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效能,汇聚各方优势资源,为协会发展持续赋能,对此我满怀期待。”

刘燕铭会长与马平合作发布

之后,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工业强国视听中心主任邓桂垚为大家介绍了“空间视听标准”,她表示,“这套标准主要想达到四个目的。第一,制定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操作指南,第二,引领科技发展,服务创新应用,第三,支撑行业治理,第四,推动我国空间视听产业迈向新的高度。”张平副会长表示,“下一步协会将和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密切合作,充分发挥协会与会员的桥梁纽带作用,把这项工作做得更扎实、更完善,助力空间视听标准的应用落地。”

邓桂垚主任作“空间视听标准”介绍

首都视听产业协会项目负责人胡月现场发布了“2025春季视听节目交易会”“网络内容生产创新生态大会”“AI青创大赛活动”等系列协会活动计划,届时,期待业内人士积极参与,共创优质内容。

首都视听产业协会2025年活动发布

剧集迎来大变局
长短剧如何融合共生?


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2024年,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了504亿元,而根据灯塔数据,电影票房仅有424.98亿元,短剧已经成功反超,这也能看出传统影视行业的资金流向正在发生变动。

降本增效的浪潮之下,制作方与投资人不敢像过去一样贸然投入大量传统影视剧,而是更倾向于获得收益更快的方式。 而短剧“短平快”的特点恰好契合了需求,在精品化趋势下,微短剧也渐渐从竖屏短视频形式,发展到横屏上星,被主流卫视所接纳。

当中国影视行业面临着票房下滑、剧集发行数量减少的挑战时,又该如何积极应对短剧造成的冲击? 本次圆桌论坛的大咖们各抒己见,共同探讨了长剧短制与长短融合下的市场新机遇

圆桌论坛由影视独舌创始人李星文主持,与会嘉宾有首视协副会长、完美世界高级副总裁、完美世界影视业务负责人曾映雪,首视协监事长、阿里影业副总裁、优酷敦淇工作室总经理敦淇,首视协副会长、编剧、制片人、青春你好创始人梁振华,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杨海涛,腾讯在线视频影视内容制作部总经理李啦,以及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

产业发展论坛现场

讨论过程中,“从平台/片方的角度来看,长剧短制和长短融合这一现象给整个行业、创作者带来的最大变化是什么?各位如何看待这一趋势?”针对这个问题,曾映雪表示:“短剧的迅速发展,为行业注入了活力。长剧和短剧在界限上变得更加模糊,他们相互借鉴、融合。长剧短做,需要把内容精化浓缩,同时也要考虑故事的深度与艺术性,不过,无论怎么变化,内容都是刚性,需要稳中求变。”

接下来, 李星文 又与嘉宾探讨了如何将长短剧集结合得更好的问题,敦淇一语中的,“内容创作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经过时间检验的长剧和短剧都是精髓,内容创作者切忌盲目跟风。

梁振华 对此颇为认同,在他看来,“一部作品的质量与长短没有关系,不同篇幅的剧集只需匹配不一样的审美经验和艺术表达方式即可拥有用相对精短的篇幅去讲故事的时候,同样有能力胜出。”

杨海涛 则认为平台应该打破行业的集中度,“内容创作者应该打开格局,只有通过健康的心态积极吸纳短剧,才能把市场的蛋糕做大做强。”

乐力 表示:“红果短剧与爱奇艺合作更为看重爱奇艺的内容制作能力,彼此之间取长补短对于整个影视文娱行业十分利好。”

对此, 李啦 深有同感。她认为:“对于创作者而言,长短融合意味着长剧和短剧相互借鉴、博采众长。一方面,长剧可以从短剧的创作中汲取到极致的人物设定、快节奏的叙事风格,以及剧情中的创新设计亮点。另一方面,短剧也不断在进行进阶升级,从叙事立意、到主创团队码盘,精品短剧在视听表达和制作水准上不断地提升,不断向更精品化的影视水平进阶。”

如今,内容发展正在呈现出“细分多元”的趋势,当长剧与短剧的壁垒被打破后,创作者可以结合自身优势,在合适的细分内容赛道深耕,并在题材内容上寻求 “微创新”,从而拔高制作的艺术水准,才能打造出具有持久影响力的作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