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数智融合 屏观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鸡窝头”“幻影手”,专注工作的普通人就很美 | 新闻眼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 公众号  ·  · 2025-01-07 18:0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今日 新闻眼


“鸡窝头”“幻影手”,专注工作的普通人就很美

发年终奖前离职等于 年终奖 “泡汤”?

救援该不该收费?“驴友”任性探险,到底谁来埋单

“流感神药”暴涨至300元一盒,抗流感不该成为民众难题

缴过社保也能算应届,请多给毕业生一些时间



1

“鸡窝头”“幻影手”

专注工作的普通人就很美


这两天,一位业务娴熟但打扮随意、发型蓬乱的讲解员突然大火。顶着“鸡窝头”气定神闲为嘉宾讲解,颇有几分喜感。从这位年轻姑娘的社交账号晒图可以看出,平时的她还是挺注意形象的,出镜这天应当是一大早起仓促上阵。面对出圈,这位讲解员幽默回应,“平时认真营业无人问,一朝鸡窝天下知。”


微评

专业而朴素的职场瞬间,让观者莞尔。 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又都在毫无准备的那天被看见,这些奋斗在平凡岗位上的人们,无需多言却自带光芒,不用加冕也值得喝彩。


意外出圈的工作场景引发如此多热议和点赞,也说明“劳动光荣”“敬业最美”的价值观念依然根基深厚。 如今的年轻人,可能少有将“敬业”二字直接挂在嘴边,还会不时喊着要“去班味儿”,但在日常工作中,坚守岗位,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却是大多数。 够专注、够专业,有创新、有创意的人会被公认为“很酷”。 这些点点滴滴的辛勤付出,可能长期无人记录,却经得起每一个蓦然观察的镜头。也正是因为这么多人的劳动与创造,百行百业才生机勃勃、发展无限。


在精密运转的现代社会,人人都是劳动者,也都会与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打交道。 随时可能产生的身份互换,也提醒我们对于“打工人”要格外多一些理解与支持。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劳动形态几经嬗变,爱岗敬业始终是普通人追寻美好生活最直接的方式。向所有辛勤的劳动者致敬,更期待每份辛苦都不被辜负,每份热爱都能被欣赏。


(北京日报客户端)


2

发年终奖前离职等于

年终奖 泡汤”?


近年来,因为在发放年终奖前离职,用人单位便不给相关劳动者发年终奖的情况屡屡引发社会热议。对此,劳动者有异议,公众有质疑,但一些地方、一些用人单位依然我行我素,少数用人单位甚至将其作为一种潜规则,理直气壮地拒绝劳动者的要求。


微评

年终奖该不该发放,离职能否作为发放的前置条件,看似是劳动关系双方之争,但从更广的视野来看,这已经超越了私权利争议的范畴,成了一个不容回避的公共问题。 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4条,工资总额由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六个部分组成。原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3条第二款第三项明确,按规定未列入工资总额的各种劳动报酬及其他劳动收入,不属于工资范围。以此而论, 年终奖并不是法定劳动报酬的组成部分,而是由用人单位自主决定的额外劳动报酬,也正因此,一些用人单位将年终奖的发放视为其单方面可以决定的事情。


实际上, 尽管年终奖未被列入法定劳动报酬之内,但因其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不能任由用人单位自说自话,而应由用人单位通过内部规章制度进行约定。 将年终奖发放与离职与否高度关联,不对离职原因、劳动者贡献、考核机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背离了劳动管理应秉持的公平、合理原则,导致一些劳动者无法获得年终奖。 不管劳动者能否通过仲裁或者司法程序得到救济,都给劳动者带来了一定困扰,也引发了社会质疑。因此,将年终奖的发放置于合法、合理、公平的规则下,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相关方面应协同发力,通过劳动法律监督“一函两书”、劳动用工“法治体检”,建立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强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合规性建设,从源头上促进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合法性和公平性;劳动仲裁机构和法院在裁判相关案件时,要建立或者严格执行类案检索制度,确保同案同判等等。 将离职与否作为发放年终奖的前置条件,既不公平也不合理,应该尽快正本清源。


(中工网)


3

救援该不该收费?

“驴友”任性探险, 谁埋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走到户外、走进山川,欣赏自然风光、探寻自然奥秘。然而,个别“驴友”缺乏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当地环境的了解,在未开发区域违规探险,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还时有被困野外、耗费大量救援人力物力的意外事件发生。任性探险,谁来埋单?


微评

户外探险,发生危险时尽最大可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是必然要求。 但救援该不该收费、怎样收费,如何减少这类违规甚至违法行为?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七十九条的规定,管理人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管理他人事务的,可以请求受益人偿还因管理事务而支出的必要费用;管理人因管理事务受到损失的,可以请求受益人给予适当补偿。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八十二条规定:“旅游者接受相关组织或者机构的救助后,应当支付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从公民过错行为及法律相关规定来看, 针对此次事件,追偿救援费用是合理的。


事中积极救援,事后仍需厘清责任。 法律并未明文给出具体赔偿细则,这让人犯了难。两次征询意见,综合起来有两种考虑,一种意见是看投入救援力量,政府投入不应追偿,社会民间力量应追偿。另一种意见,看个人行为是否违法违规。违法违规,则应全部承担;突发意外,则无需承担。事实上,在具体的救援投入中,政府投入力量也很难量化,最终只是综合考虑公民的可负担性以及“回款”的可及性而做出的妥协。


提高违规成本,是减少此类事件的有效举措之一。 在弥补社会救援力量投入之外,还可以部分追偿政府公共投入,尤其在对方无视管理规定标志,甚至在有人劝阻、并非不知情的情况下。但鉴于相关法律法规在具体行为确认、投入或者损失情况、赔偿额度上都没有明确规定,未来需在这方面加以完善。


(人民日报)


4

“流感神药”暴涨

抗流感不该成为民众难题


近期,流感高发,据中国疾控中心最新数据,目前流感病毒阳性率持续上升,其中99%以上为甲流。随着流感感染人数增多,抗流感药物的销量近期也持续增长,目前,新一代“流感神药”玛巴洛沙韦更是有药店定价高至300元。


微评

流感的突然流行是推动此次药价上涨的直接原因。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监测结果显示,全国流感病毒阳性率快速上升,当前流感病毒99%以上为甲型H1N1流感亚型。这一现象导致公众对抗流感药物的需求显著提升。部分药店和供应链企业在面对需求激增时未能及时调配资源, 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供需矛盾。


价格上涨背后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流感药物市场的特殊性。 玛巴洛沙韦的研发和生产涉及较高的技术壁垒,其原料药和核心生产工艺对供应链的依赖较强。在流感传播突然加剧的情况下,短期内药品生产企业难以快速提高产量,而流感药物又属于季节性需求较为集中的产品,这种供需错配导致了市场价格的敏感波动。


该现象不仅是药品市场供需关系变化的直接结果,更是当前流感高发背景下公共卫生系统、医药市场和社会情绪交织作用的体现。 在流感与公众健康需求的双重压力下,如何平衡药品供应与价格监管,保障患者的用药可及性,已成为一项紧迫的社会课题。这一事件的发生,不仅警醒我们在公共健康危机中需建立更完善的应对机制,也为未来的药品市场管理和社会保障政策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与思考。


(红辣椒评论)


5

缴过社保也能算应届

请多给毕业生一些时间


2024秋季招聘启动后,多地优化了应届毕业生认定标准,延长了应届毕业生资格时限,不对毕业生是否有工作经历、缴纳社保作限制。


微评

诚然,对毕业生而言,“应届”的身份是求职路上的重要保障,优化应届生认定标准毫无疑问是赋予了他们更多的试错空间与职业规划调整机会。 一般而言,初入社会的毕业生对自己的发展方向都是迷茫无措的。在懵懂之中,可能会有部分人选择先就业以解决生计问题,但入职后难免会发生工作内容、发展前景和自己所期待的不太一样的现象,如若已经踏入职场缴过社保便已经失去了应届毕业生这一身份,便会极大影响应届毕业生们后面的选择。


如今, 政策的调整让毕业生们不再因害怕失去应届身份而仓促决定职业方向。 他们可以大胆地去尝试不同类型的工作,深入洞察行业趋势,在实践中逐渐明晰自己的兴趣与优势所在。这为毕业生们在严峻的就业环境中提供了一个缓冲地带,让他们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能够稳步前行,而非一时的冲动选择被束缚。


在该政策下,应届毕业生们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就业路径, 无论是投身创业浪潮、进入蓬勃发展的新兴行业,还是参与基层服务项目,都拥有了更坚实的保障。 这不仅有助于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更能激发社会的创新活力,为经济多元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多方努力携手,使有益于群众、有益于社会的政策真正实施。


(红辣椒评论)

图源 | 网络

责编 | 潘江涛 范昌鑫(实习)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带您聚焦人民日报评论。 扫码订阅手机报,获取每周人民日报评论集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