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说,青年志是个有趣灵魂的集合地,蘑菇仓君相信每一个个体都是不同的,每个看似一样的身份和选择下其实都有着不一样的故事。比起聚光灯下的人物,我想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年轻人故事,以一张图片+一首歌+一句个人介绍+一段故事,给大家介绍介绍我的朋友们。”
蘑菇人物志将放送系列人物故事,每两周更新一个系列,每一系列的故事都由年轻人共创来完成。希望这样的模式,你们会喜欢。
本期人物故事介绍:超感青年
这是「青年日2019://超感重码」人物特辑。在青年日大会现场,我们听到了许多来自不同文化行业和商业领域的青年个体的发声,ta们持续思考与行动,也将通过这个特辑故事分享ta们的真实行动事例,激发组织与个体的更多的关于创新与创造的思考。我们相信在越不确定的年代里,梦想与经历就越有价值。让我们聊聊聚光灯之外的任何事,共同思考如何创造一个更接纳和包容的世界。
Supa
好瓶HowBottle COO,一个和世界“对着干”的浪子
“浪”这个字被当代年轻人赋予了太多新的期许和执念,“世界很大,不如去闯”也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座右铭,谁都想活得风生水起,不落俗套。但太多人在去浪去闯的路上被诱惑和意外斩断了初心,或者从未找到过出发的理由,“浪”完之后,变少的只有兜里的钱,迷茫有增无减。
Supa 浪在古巴 ©Supa
而 Supa 却是个越浪越明白的特例。
从大学毕业到现在成为好瓶 HowBottle COO 的五年内,她浪到过非洲肯尼亚的当地草根 NGO,帮助失读症儿童重塑自信;浪到过印度班加罗尔的互联网公司,成为全公司的“中国专家”;浪到过美国洛杉矶攻读社会企业 (master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s)的研究生,在小组展示中说哭这个项目的创始人;也浪到过古巴,浪到中国大西北,再如今浪到了上海。
她一边浪,一边回头复盘收获,在找到新的发力点后继续前行。她的每一次“浪”看似跳脱,却都逻辑清晰地指向了她现在的选择。
谁都不希望 Supa 停下来,包括她自己,这场关于“浪”的打样将永不停更。
她一边浪,一边回头复盘收获,在找到新的发力点后继续前行。她的每一次“浪”看似跳脱,却都逻辑清晰地指向了她现在的选择。
Supa 在大学毕业前独自前往肯尼亚,在当地的一所服务于失读症儿童的特殊学校协助教学。
失读症是一种常见的学习障碍,但因失读症儿童的智力同一般人并无差别甚至超常,只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却与常人有较大差距。在肯尼亚甚至整个东非,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存在这种疾病,失读症儿童常常被当地学校归类为不认真的“坏孩子”。而校长 Nancy 养育了一个患有失读症的孩子,如今已经被大学录取。她相信一定可以通过训练和陪伴,重塑这群孩子们被瓦解过的自信。
在她的努力下,这个曾被被处处排挤、嘲笑、污蔑的“问题儿童”聚集地,三年内由6人扩展至63人,成为东非唯一一所失读儿童学校。
Supa 在肯尼亚的失读儿童学校 ©Supa
目睹着校长 Nancy 的坚持和不易,Supa 心底的公益种子在非洲大地上开始滋生成长。
她更加笃信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和信任没有那么难,只有去亲身经历,才能真正了解对方的世界。
“当心软下来,便可以蹲在地上和这个世界交谈。” Supa 发现了另一种改变世界的方法,她回到广州,选择正式进入公益领域,在一个针对农民工和留守儿童的 NGO 中,开启了第一份工作。
🌊
试错之浪 | 从广州到印度
Supa 始终相信“社会企业”能通过商业的模式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为社会带来独特价值。而如何以商业的力量落实社会价值,是她渴望在工作中亲身尝试和验证的。但在她的第一份工作中,商业却是组织的短板。当投资人问到,你们团队背景中没有人和商科相关,凭什么说自己能做社会企业时,Supa 第一次开始迟疑。
情怀和信仰需要通过商业世界的游戏规则来付诸现实,本科学习生物技术的她的确缺少商业方面的经验,这场与投资人的对话也成为 Supa 人生第二浪的助推器,她决定前往印度班加罗尔的互联网公司 “Helpchat” 实习,通过实打实的商业演练尝试商业世界的独特玩法,为她理想中的“社会企业”王国披上最坚实的外衣。
Supa 在印度 Helpchat 实习 ©Supa
当踏入印度这片土地,Supa 清楚地知道,这次“浪”不仅仅需要保持在非洲时的旁观与反思,也更加需要她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以职场人的身份证明自己的价值。
作为印度互联网公司请来的“中国专家”,
Supa 最大的难题不是如何做好一个足够惊艳的 APP,而是如何去以一个中国人的身份理解印度
:中国常用的图标语言体系在印度无法顺畅进行表达、印度的智能手机大多为家庭共用,对功能的复合性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太多文化的差异在给 Supa 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冲击着她原有的固定思维。也许只有把自己真的当做一个印度人,才能充分理解中印之间的差异,才能真正做好一款可以投入商业市场的互联网产品。
Supa 在印度 Helpchat 实习 ©Supa
Supa 太享受这样的思维碰撞,固有思维被打得粉碎,新的意识体系正在她脑海里重建。
在印度的思辨经历也让她养成了和世界“对着干”的习惯 — 永远保持试错的心态前行,不轻易地相信别人告知的思维路径,要亲身验证,甚至换一条路再继续尝试,哪怕尝试不一定会成功。
所以,她急需和她同路的人,急需一些实在的支撑。
🌊
充电之浪 | 从印度到美国
于是 Supa 申请了美国洛杉矶南加州大学针对社会企业和创业者的研究生项目,从印度杀到了美国。自带轻快 BGM 的 Supa 具备迅速融入异国他乡并转换为主场优势的能力。很多人说,出国读书,玩、社交和休息,三者最多占两个,但在 Supa 的世界里不需要选择。
她是学校各类活动的准时雷达,摸清了各个学院活动提供的食物,带领室友奔赴各个免费的饭局,在学校的电影学院看遍好莱坞未出街的电影新作......她成为所有人的理想朋友,激励着身边的人一起在学校“蹭吃蹭喝”。
Supa 在美国 ©Supa
“高到顶端的人也都是人”,她也从不惮于和任何顶着光环的人交往,也愿意去倾听每个人的故事
。
通过在希拉里
竞选
团队任职的同学联系到洛杉矶唐人街的华人
leader,迅速了解华人在洛杉矶的生活概况、和来自哥伦比亚做金融投资的女孩讨论哥伦比亚
国革命武装力量
的影响、听来自中东阿联酋的女孩
讲
自己未来去欧洲难民营工作的心愿......她交到了足够多的朋友,也看到了足够丰满的世界。
Supa和朋友玩积木 ©Supa
正是因为会玩也会交流,Supa 在学习过程中收获了比其他人更丰富的亲历体验和灵感自由。在就小组创业项目的课程展示环节中,她拿出自己在非洲时的同理心,去精准分析产品面向的客群 — 美国老龄化人群;也拿出在印度试错时遇到的本土化适应方法,针对美国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美国文化传统,量身订制子女与老人的联系方式;最后拿出自己在美国学到的专业商业知识,把这款创业产品进行充分包装,让它具备在商业市场中活下去的底气。
看着自己就读的社会企业项目的创始人因她的演讲泪流满面,Supa 眼前闪过了过去几年为这一天折腾的笃信、迷茫和坚持,内心的社会企业帝国版图正在迅速扩张,她敏锐地感受到,自己这几年浪来的收获,马上要喷发出来了,她得赶紧找个最酷的容器装下,嗯,最好是可持续的。
任何形式的一见钟情其实都是厚积薄发。在一个喜欢已久的社会创新平台 BottleDream 推文中,Supa 一眼就看到了好瓶 HowBottle。好瓶是一家将一次性塑料瓶再生变成时尚有趣的可持续产品的社会企业,也是国内首家专注于环保再生材料产品的设计、开发与创意推广的新型创业团队。用最新的商业形式去做善事,让环保成为吸引年轻人的最强召唤,创造人人都消费得起的可持续,在 Supa 看来,每一句理念都戳到了她的心里。浪了那么久,所有的摸索,所有的成长,似乎都在为她和好瓶的相遇认真铺垫。
Supa 在湾区青年创新论坛,手持好瓶产品 ©Supa
在创业团队中,没有路才兴奋。Supa 对好瓶充满挑战的每一天报以最大的激情,入职以来,将自己的身份从普通的PM转换到核心团队成员,越来越强的责任感让她重新找回了最初在非洲燃起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