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华网
新闻有深度 思想有温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  ·  那个“头破血流的年轻人”走了,年仅34岁 ·  20 小时前  
新华社  ·  夜读|三句话,让生活豁然开朗 ·  昨天  
人民日报  ·  好消息!事关中国航母舰载机→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华网

点赞!这些医生就是“医者仁心”的最好诠释!

新华网  · 公众号  · 社会  · 2016-12-25 17:54

正文



这几天不知道你有木有被一张“手术九小时,护士给医生喂面包”的照片刷屏呢?不明所以的小伙伴请往下看!




如果让你从早上9点开始连续专注地工作8个小时,期间不吃饭、不喝水、不上厕所,你做得到吗?


邵逸夫医院的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於亮亮做到了。2016年12月15日,他从早上9点开始做一台消化道肿瘤内镜下挖除术,一直到下午5点半都没下手术台,直到护士拿来面包,才匆忙吃上几口。


下午16:32分,肿瘤终于被完整地取出。直到这时,他已经整整六个小时没移过脚,左手拿着内镜、左手手臂弯成直角状的姿势也一直没有换过。而内镜四五斤的重量全压在左手的大拇指上,甚至连橡胶手套已经被磨破了。



其实关于医护人员,这样暖心又辛酸的照片还有很多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吧!


1
“医林”绝技?这位外科医生用棉签吃饭!




人家吃饭用筷子,而他却用起了棉签。最先看到这张照片,不明真相的网友们猜测是因为医生的外卖到了却发现没有筷子,但事实并非如此。


这张照片拍摄于2016年12月6日,但湖南省人民医院外科医生周建波博士,为了锻炼手指灵活度,提高手术技艺,坚持用棉签吃饭已经有两年了。除了用棉签吃饭,他还有用针线缝合葡萄皮的“拿手绝活”。




2
打杜冷丁坚持做完手术 平度好医生获央视点赞




“胆结石发作”,这样的字眼让人一听就打起了寒颤,到底有多疼大概只有当事人才知道吧。而2016年11月18日晚上8时,妇科主刀医生张秋生在手术过程中突然胆结石发作,她靠着一针杜冷丁和顽强的毅力,在手术台上一丝不苟地成功完成了手术。


手术结束后,她腿软得走不了路,只能在同事的搀扶下才能走出来。她却用颤抖的声音第一时间告诉患者家属,手术很成功,做子宫肌瘤手术的患者已经没事了。


3
7个月身孕护士跪地托举胎头半小时




2016年9月23日,在抢救一名突发脐带隐性脱垂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的病人时,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的一位怀有7个月身孕的护士古琳为保证胎儿呼吸,跪地托举胎头30多分钟


在这张图片上,我们看不见这位护士的正脸,却依然能感受到她的母爱和温暖。她说:“看到妈妈平平安安,宝宝健健康康,就很高兴。”


4
医生术中胃痉挛发作 强忍痛苦救护病人



都说医者仁心,他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来救护病人。2016年7月14日,浙江乐清市人民医院的邵医生在给患者动手术时胃痉挛突然发作。


但是他强忍着剧痛,坚持完成了手术最关键的步骤。走下手术台的那一刻,直接倒地吸氧,差点当场休克。接受采访时,他却坚持不让报道他的名字。


5
医生累倒在救护车旁 仍不忘关心产妇




2016年6月18日,浙江衢州市江山人民医院的妇产科医生周珍在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后因劳累过度,直接晕倒在救护车旁。


经过救治,周珍恢复意识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马上回科室去询问那名大出血孕妇的情况。当得知该名孕妇已经在抢救的时候,她才稍微放下了心。


6
高强度的工作24小时 医生累倒喝葡萄糖




相信看到这张照片,大家便能猜出一二,因为向来葡萄糖溶液都是注射的,但这位身着手术服的医生却直接饮用了两瓶葡萄糖。


照片中的这位医生是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医生陈磊,他在2016年5月19日的一场器官捐献手术中担任协调员工作。他必须每隔半小时要观察一次病人状态,并随时与家属沟通,同时还要与红十字会、病人所在单位做协调等。


手术结束后,陈磊直接瘫坐手术室门外的地上。此时他已经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工作了24个小时,路过的护士长看到这一情景后,赶紧拿来了两瓶葡萄糖给陈磊喝。


7
90后“袋鼠妈妈” 给孩子一个爱的港湾




2016年5月13日,在郑州人民医院的爱心病房里,一个孤儿哭闹着不肯离开护士阿姨的怀抱。90后护士许姝悦不忍心看到孩子哭,便决定像袋鼠一样抱着孩子工作。孩子瞬间安静了,也许这是她能够感受到的最温暖最安全的地方。


8

湖南医生为患儿吸痰:没想脏不脏 只想他脱险




37岁的袁勇华是湖南本地人,已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科工作8年,现任该院总住院医生。12月中旬的一天晚上10点钟左右,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突然停电,就在此时,正在上呼吸机的一名患儿突然躁动起来。


这个出生仅两个多月的孩子因重症肺炎、急性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多器官功能损伤、肺动脉压高,从外地转院至长沙。此时,因为剧烈咳嗽,孩子气管内聚集了大量痰液,急需清理呼吸道,而停电导致负压吸引无负压。


紧急关头,儿科总住院医师袁勇华赶到患儿床头,果断地用嘴吸出堵在患儿气管内的粘稠痰液,让孩子转危为安!事后,袁勇华告诉记者,“当时只想着赶快让孩子脱险,根本没考虑是不是脏、会不会感染细菌之类的问题”。



看了那么多医护人员的事迹,大家是不是都按捺不住心情要给这些医术医德暖人心医护人员点上32个ZAN呢?




来源:新华网浙江频道综合新华网、钱江晚报、中国青年网、中国新闻网、 人民网、央视网、澎湃新闻等

编辑:赵辉、陈星凯、王莎(实习生)、王璐(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