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智享
智库灯塔旗下微杂志,主要分享强有力的设计作品、产品咨询、动态,是设计师及产品经理的智慧分享平台。设计是信仰,产品是追求,请将您想推送的图私信发给我们。智库灯塔专注于产品经理和UI设计培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l 看齐 l  ·  热搜第一!明星夫妻​官宣离婚 ·  9 小时前  
l 看齐 l  ·  热搜第一!明星夫妻​官宣离婚 ·  9 小时前  
福州新闻网  ·  太突然!又一对演员夫妻​官宣离婚 ·  12 小时前  
福州新闻网  ·  太突然!又一对演员夫妻​官宣离婚 ·  12 小时前  
资中交警  ·  平安春运 交警同行 | ... ·  17 小时前  
资中交警  ·  平安春运 交警同行 | ... ·  17 小时前  
芋道源码  ·  一款轻量级的服务器监控神器,开箱即用!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智享

身为产品经理,要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智享  · 公众号  ·  · 2019-09-03 14:59

正文


作为产品经理,特别是产品新人,在入职之后肯定会有很多这样那样的知识盲点。别说解决方案,连问题成因都无法定位。甚至个别入职3、5年的老司机,出现一个问题,自己还是无从下手。一遍又一遍的提问身边的产品老人、对接的研发和测试,直到把周围能问的人都问烦。


我不是否认这种咨询的行为,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这样从不熟悉到熟悉的 阶段。而是针对特定阶段的人和特定类型的问题, 不能在任何时候都只会提问,不去思考。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能力的提升一定源于内因,而非外因。


每个问题的解决都有它自己的路数,摸清了规律,掌握了方法,很多事情事半功倍。自己通过每天处理线上问题总结的一个方法,供大家参考。


问题处理流程:

现象描述->问题分析->原因推测->数据验证->经验复用


举个栗子:


现象描述: 有一个商家的发票模式发生了变更,上游商家系统已经修改并确定发消息通知了结算系统,而结算系统仍是旧的发票模式。因此运营和商家系统产品质疑结算系统出现问题。


问题分析: 问题表象是结算系统的发票模式确实没有同步变更,仍是旧值。通过查询结算信息表(settle_info),我查到了这个商家结算基础信息(发票模式),也确实如此。初步推测确实是结算系统有问题,但是没有其他运营或商家反馈,因此无法确定是个例还是系统问题。


原因推测: 发票模式是上游通知后结算系统实时发生变更吗?不是。由于toC订单可能已经完成并开票,为了不影响当前账期toC订单发票模式,结算单的发票模式是在上游通知变更后,商家的下一账期的结算单才会生效变更。


数据验证:

我又查了发票变更消息表(invoice_change),确实查到了这个商家的变更通知记录。于是将结论反馈需求方。


由于这个商家是周结,在次周周一我再次确认时,商家结算单发票模式已和商家系统保持一致。


经验复用: 后面又遇到过两个类似的咨询,虽然我推断也是一样的问题,但是由于系统的各种不确定性,我没有直接反馈“结算系统正常”。通过一样的方法解决确定之后才给了答复。


有人会站出来说,不就问几个问题吗,回答一下会累死吗?我要是知道答案,难道还问你?脑子是个好东西,可这些人却没有。


人际变差

身边就有这样的同事,每次遇到问题,一定第一时间去问别人,不会去看看是不是相关PRD、设计文档、SOP里面就有对应问题的答案,更不会去想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之前是否有类似问题发生、是否和现在处理的需求有关联性。


周围认识的产品、研发、测试都被他问了个遍,而且不止几遍十几遍。幸运的是,现在大家都把他的手机号存上了,以便来电的时候知道是他,可以选择性拒接。


自信心匮乏

有时候遇到一个问题,可能有一部分成因你确实不了解,没关系,不要慌。你可以通过自己了解的那部分,先有一个自己的认知和推论。然后通过寻找有效数据来慢慢验证的自己推论的正确性或不合理性。


这样不断往复,形成良性循环,对于后面你遇到更复杂更刁钻的问题,在处理时的自信会倍增。不会因为这些问题之前没遇到过而有畏难情绪。


精神依赖

如果你已经入职1年以上,其实多数问题其实自己能够解决。只是时间导致的遗忘或自己的懒惰作祟,促使你不想耗费时间。 更希望在别人的帮助下人为的跳过某些该你自己走的路径,到达终点。


这种习惯会让人形成精神依赖,后面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无论简单与否。你都不想,甚至不敢自己去试着解决,像一个办公室巨婴,需要每个人喂食。


能力受限

尽量不要出现一个问题,就马上去提问别人。否则你会形成一种依赖性,不论这个问题简单还是复杂,是否有历史文档可供借鉴,你都不想去自己去找,去思考,无法独立的分析问题,久而久之自身能力的提升也会受到限制。就像巨婴一样,只能接受给予,不会自己争取。


独立分析和验证的过程可能很耗时,也可能很痛苦。 但是一旦这个习惯形成了,受益终身。


毕竟,别人帮助得到的结论是成果,自己努力得到的结论是成功。



-End-


PS

公众号后台回复“商业文章”

可查看更多行业干货





往期 精彩 回顾



重塑逻辑五要素在竞品分析中的应用


“数据中台”需要什么样的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你真的理解俞军的产品价值公式吗?


B端产品的总体建设流程


表单设计总结


产品经理在早期如何快速学习?


“下沉市场”有哪些生意值得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