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台湾金曲奖把“年度最佳歌曲”和“最佳作词人”两项大奖授予了56岁的李宗盛。
颁奖词这样写道:“《山丘》写出每个人心里深藏甚至尚未发现的部分,一举击中人心。”
很少有人知道,这首歌其实写了10年。
2003年,“当时是个悲伤的夏天,一个旋律进入脑海”,从台北迁居上海的李宗盛,开始创作《山丘》。
彼时的他,已经在一种过于平静,仿佛即将要成为一潭死水的日子里过了快两年,所以即便旋律早就停留在了脑海里,但歌词本却还是一纸空白。
这潭死水,很快就被一块又一块突如其来的落石激起了恼人的波澜。
因为事业一直没有特别大的起色,李宗盛将家从上海搬去了北京,但移居不久,他就和妻子林忆莲协议离婚,成日面对狗仔队的围追堵截,疲惫地做回了单身父亲。
他还是一直没有像样的创作,最后索性躲在北京豆各庄的小作坊里,全心全意地开始做起了吉他。
李宗盛在等待一些答案,《山丘》也在等待歌词,但这一等就是10年。
后来的李宗盛,只是轻描淡写地向别人介绍这首歌:“花了10年不停想,想用音乐沟通一下自己的人生经历。”
“想说却还没说的\还很多\攒着是因为想写成歌\让人轻轻地唱着\淡淡地记着\就算终于忘了\也值了。”
但每个曾深深地进入过这首歌的人都隐约听得出来,
《山丘》唱的是一个一度困在生活里的人终于找到的答案。
如果将人生看成一条高低起伏的山脉,年岁增长不过是其中一个又一个垭口,你很难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事,会遇到什么人,一切都不在掌控中,所以歌里唱:
“多少次我们无醉不欢\咒骂人生太短\唏嘘相见恨晚\让女人把妆哭花了\也不管\遗憾我们从未成熟\还没能晓得\就已经老了\尽力却仍不明白”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不管是谁,总会有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站在一座山丘前,不
知道是该前行,还是后退?是索性躺倒在地,呆呆地在夜风里望着群星,还是一头雾水,不明白自己怎么就突然来到了这座山丘之前。
但为什么只有越过山丘,才能找到答案?
我想再占用你几分钟,讲两个同样一度困在生活里,不知道该往哪里走的女孩的故事给你听。
⒉
第一个女孩叫“空空”,她今年26岁,是一个正在北漂的撰稿人。截止到大学毕业,她都一直生活在一个多雨、潮湿、人和人没有多少距离感的南方小城里。
除了在写作这件事上也许稍有天分外,她与那些我们会在生活里匆匆相遇的普通女孩没有什么差别。
不,或许应该说,空空就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女孩。
所有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所应该有过的经历、悲喜,她一个都没有落下,甚至可能还要更多。
空空热爱文学,热爱到甚至愿意因为一个二流作家的一句话而决定人生的某些重要选择,她像每一个期望以梦为马的年轻人一样,敏感、自信,却有些过于理想化。
她普普通通,但灵魂却何其汹涌。
她几乎都没有怎么计算房租的价格,就放弃了老家稳定的工作,孤身一人跑去了北京,加入了一个小小的编剧团队,原因很简单:“因为只有大城市,才能实现梦想。”
她像许多人一样,有过一段脆弱,又漏洞百出的爱情。她觉得自己已经在这段感情里卑微成了一股沙,自己明明那么喜欢对方,但这个人只会不断地让她感到孤独、疲惫和自我挫败。但是她偏偏就是没法和这个人彻底隔离,也许真的是因为纠缠了太久,连痛苦都有可能习惯成依恋。
所以即便她后来在北京认识了一个更优秀的人,即便两个人几乎都要走到结婚的那一步,但空空深夜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心里还是会隐约觉得,自己爱的,还是不爱自己的那一个。
空空真的太普通了,一腔孤勇来到都市,结果却被生活一次接着一次重捶。她小心翼翼,却仍然免不了在疏离虚伪的人际里四处碰壁,她以为自己的才华足够维生,但当她开始尝试写小说时,才发现自己的才华可能甚至支撑不起一个完整的章节。
还在南方小城时的空空,以为自己可以掌控生活,但当她真正跳进生活里时,才发现这一切只是错觉。
该回家?还是该继续留下?该安稳工作,还是相信自己的才华继续创作?去和一个爱自己,但是自己不够爱的人结婚?还是继续去和那个让自己痛苦又依恋的人继续纠结直到出现结果……
每一种选择好像都是对的,但每一种选择都没办法让她足够笃定地走出去,生活突然就变成了一片泥潭,她就这样深困其中,难以自拔。
第二个女孩叫“宝音”,她和空空像是镜像里的双子。
空空来自南方小城,宝音一直身在北京,空空总是有一种“这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偏不喜欢”的文青式倔强,可宝音却冷静果敢,气场飒得仿佛刚从某个职场剧片场走出来。
家境、爱情、经历、工作……宝音几乎在每一面都是那个会让空空或者让所有围观的普通人都羡慕的存在。但宝音,她也同样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却不知道到底该往哪里走。
宝音有一个马上要走进结婚殿堂的恋人,但宝音知道,自己其实已经不爱他了,他也早就不爱自己。
宝音知道自己的事业其实远比别人眼里前途未卜,她甚至一度都怀疑自己究竟还能活下去多久——因为她刚刚得过一场几乎要丧命的大病。
空空原本以为只有自己会困在生活里,但认识了宝音后,她才发现,每一个人可能都困在生活里。
宝音说:“我们不在同一条船上,但我们在同一场风暴里。”
我想这一场风暴,也许也在席卷此刻的你。
⒊
但空空和宝音,最终还是从生活里脱困了。
如果你看到了这里,我想你应该也是同样觉得自己被生活困住,不知道该往哪里走的人吧?
你想知道,她们做了什么吗?
她们什么都没有做,一切恼人的事情其实都没有尘埃落定,风暴丝毫没有停息,宝音依旧夹在工作的不确定、爱情的怅惘和对身体的忧虑中,空空没有放弃写小说,也没有放弃承认自己有可能真的不适合写小说,她还是对那个不爱自己的男人不死心,她和另一个人分了手,但深夜里一人时分,她又忍不住在想,自己放弃掉的,是不是才是最好的那一个。
但她们确实没有在被生活困住了,因为彼此的经历、拉扯、多少次的内心痛苦纠结和现实的重锤终于让她们明白了一件事:
此时不必问去哪里,只要走下去就好了。
困住空空和宝音的并不是生活。或者说,困住你、困住我、困住我们许许多多人的,都不是生活本身。
假设你20多岁,面前摆着两个选择,左边是安定的生活、钱不多但压力也不大的工作、踏实可靠的恋人,右边是一件你想追,你早就想追,但是你觉得说出去可能都会被人笑的理想。
让你内心纠结的,真的是到底选择哪一条路才会让自己的生活更幸福吗?
你纠结着的,是你不确定自己到底是哪一种人。
留在大城市里继续做一个打工人,还是回老家过一份安安稳稳,但从今往后可能就不再会有波澜的生活。
让你内心纠结的,是到底哪一个会让自己获得更好的人生吗?
是你不确信,哪一种人生才是你自己想要的。
你纠结的不是到底爱哪一个人才是正确的?
让你沉溺于内心纠结痛苦不堪的,是真的找不到任何方法来判断,我到底爱的是谁?
困境不是你觉得两样都不差,难以抉择,而是你喜欢的是一种人,而事实上你自己却只能是另一种人。
困住空空和宝音的看起来是生活,但其实是自己。
这就是《山丘》为什么会“一举击中人心”的理由。
因为它唱出了唯一的答案,唱出了所有曾经纠结于某种不确定性,踟蹰纠结、自我拉扯、痛苦不堪的人,想要找到的答案。
世界上的事情如果都按照原本预计的方向行进,那大概也就不会有“命运”这个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