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过1000万字
这是创刊于
2017年04月20日第970期
小程序文章
“我们做小程序,就有一个梦想,希望搜索能进入到每一个小程序的内部,这样海量的小程序可以支撑起各种长尾的搜索需求。只有小程序足够繁荣,才能支撑起搜索内容的丰富度。”
2020微信公开课PRO当天,正值小程序正式发布三周年。
微信开放平台副总经理杜嘉辉在谈及小程序时多次强调——“今年,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大家打造属于自己的
商业闭环
。”
随着各大互联网公司都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小程序平台,全网小程序数量已经超过450万。
在这个全民小程序的年代,产品经理应该如何应对?
首先,互联网开始趋于存量竞争,而微信把大半的开发力量都投在了小程序上,张小龙对小程序的期待大于服务号、订阅号。这是背景。
再看移动互联网创业,线上基本被超级App垄断,基本没什么亮点。但,小程序是有可能打破这种情况的。借助小程序,可能会有一些新物种的出现。
礼物说“起死回生”,拼多多“借势上市”、小睡眠“从零引爆”,
小程序实现了对所有流量的重洗。
根据阿拉丁指数发布的《2019年小程序互联网发展白皮书》,小程序上线两年多来展现出惊人的爆发力,小程序互联网时代真正到来。
2019年,微信小程序日活突破3亿,人均使用个数和访问时长明显增加,交易GMV达8000亿。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
2020年将是小程序商业化的加冕之年。
小程序可以快速连接线下场景,肯德基、喜茶推出点单小程序,实现
线下导流线上
。
另外,相比APP的成本推广高、下载难,小程序的
无需下载、即用即走能力
,让来电、街电充电宝可以快速覆盖线下。
借助微信社交天赋,出现了小打卡、步数宝这样的社群小程序。
同时,为了更好向微信端延伸,
留存更多微信用户
,大量互联网公司也推出小程序端,比如同程网、拼多多、滴滴、keep等。
而小程序未来的变现,主要还是会集中在
广告、游戏、电商、工具这四大板块。
这里重点提下工具类小程序。龙哥所赋予小程序的意义就是:“有用,不会给用户造成打扰”,所以,基于微信生态圈,工具类的小程序比App更容易爆发。
举个例子,比如春运,抢不到票的人必须要回家,他们就有抢票的需求。开发抢票小程序,满足他们的需求,并通过好友助力放大流量,这就是精准。
那为什么不开发App呐?一是开发成本太高,二是收益不明朗,三是分享使用频率不高。小程序,就挺合适的。
又比如“给赞”这个小程序,一键生成打赏二维码,解决了公众号自媒体无法收到苹果手机打赏的问题。
早期有几个经典的例子,比如走心聊聊,匿名聊聊等。这类小程序结合上社交,就变得非常恐怖:快速简单,路径少,传播快。
比如斗地主小程序,分享到群里面,对方点进来就可以玩了,不用告诉对方我在哪个房间,用户体验变得非常流畅,优雅。
说到这里,相信你对“要不要做小程序”这个问题,已经有自己的答案了。
小程序上线1天,营业额达36万
2月3日,服装企业太平鸟,便宣布通过微信营销、直播营销等多种方式触达用户,尽量降低疫情影响。
2 月 8 日,红蜻蜓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其核心目的是将门店导购、会员均转移到线上,保证疫情期间的运营和收入,减少门店停摆带来的损失。
疫情期间,用户几乎任何消费都在线上,只有在遇到“抢口罩”这类情况下,用户们才不得不出门,但也只会选择附近的门店。
而「附近的小程序」能力正好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附近的小程序」是基于用户地理位置向其推荐周围5公里内的线下店铺。
对于蔬果、生鲜等日常生活用品这样的刚需商家而言,「附近的小程序」能力也能够成为其触达用户、从线上引流的重要手段。
疫情下,用户依然会有线下购物的需求,但会尤其“青睐”附近的门店。
所以,「附近的小程序」能力则是商家触达用户最为直接的手段。
疫情期间,不但用户没法出门,门店店员也只能“待业”在家,但“待业”不等于发挥不了价值,每一个店员都能成为与用户之间的连接器。
对红蜻蜓来说,如何激发导购的势能,成为低成本解决门店获客难题的重要法宝,利用小程序+微信群后,即使在家,导购也能正常工作。
1. 可通过微信维系客户,并通过微信群做日常运营、商品推荐,所有商品成交均可获得佣金。
2. 即便疫情期间无法到门店上岗,导购也可在家赚钱营业。
截至目前,
红蜻蜓已有近 5000 个导购利用小程序+微信群的方式在家工作。
上线第一天,红蜻蜓小程序成交就达到 30 万元。
对红蜻蜓来说,小程序上线首日能有30万销售额,是个不错的开始。
接下来,随着更多导购转型线上、更多营销工具的尝试、更多微信群的运维启动,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对这家有25年历史的国产品牌来说,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变革契机。
目前,我们谁也无法判断这场“战疫”会持续多久,短期内,线下门店或许并不能顺利开张。
但即便如此,与老用户保持联系依然有必要,只有与老用户保持联系,待疫情之后,生意恢复之时,商家们才能顺利迎来第一拨用户。
对于很多商家而言,老用户都属于商家的私域流量,运营好这部分用户,不论是在疫情期间,还是疫情之后,都尤为重要。
微信群几乎是每个商家都会使用的运营工具,而其背后,体现的则是商家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信任。
换言之,群经营得好,意味用户的信任度越高,自然会有转化、复购,以及自裂变。
疫情下,商家并不能像在门店一样与用户面对面沟通来赢得其信任,进而促进转化。
所以在线上,微信群便形成新的“门店”,且来到“店”内的都是熟客。
商家可以在微信群内与他们互动交流,与用户建立一定的情感联系,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商家还可以将其标签化分类,针对性运营,最后通过小程序来进行转化。
当下的困境是线下门店的一剂催化剂,倒逼着商家们“转战”线上,而微信群则可以帮助商家实现低成本的连接与运营。
综上,虽然线下商家受到此次疫情的影响最大,但依然会有很多的方式来缓解“生存”压力,而我们提到的则只是微信生态内很少一部分工具及能力,帮助商家从线上获取新用户,以数字化的方式运营老用户。
其实,换个角度看,疫情带来的更是一个挑战,线下门店往数字化转型的挑战,而这些工具与能力还只是第一步。